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建制派

建制派可以指:

建制派 (香港),香港被認為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政治組織或者人士。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7/10 | 《思想坦克》

中國通緝八名海外港人的邏輯,就是這麼簡單而且粗暴

抓捕的指標性之一,就是國際宣傳力道和政治實力人物。另一個就是為勞工權益奔走的人物,也就是香港職工聯總幹事蒙兆達,他甚至沒有在從事政治活動。中國通緝海外港人的邏輯,就是這麼簡單而且粗暴。

2023/06/05 | 精選書摘

彭定康《香港日記》推薦序:一座城市的消失,不一定在於物理上的毀滅

1992年7月,彭定康以末任英國派任總督的身分前往香港履新,準備在1997年將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而非依循過去數十年英國處理其他殖民地的慣例讓其獨立。接下來五年內,彭定康在其港督任内撰寫這些日記,詳細描述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運作方式,以及隨著主權移交臨近之日所發生的各種事件。

2023/05/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3泰國大選:總理產生方式對軍政府有利,反對派勝選也不一定能順利執政

泰國今天展開國會大選投票。最近的民調中,前總理戴克辛的女兒貝東塔支持度領先。泰國這次選戰被認為是渴望改革的年輕一代與傳統、保皇建制派之間的較量,選民傾向擊敗保守派軍方支持、執政近10年的總理帕拉育。但由於新總理的產生方式對軍政府有利,反對黨即便這次勝選,也不一定能順利執政。

2022/04/09 | TNL 編輯

李家超參選香港特首:反送中期間的保安局長,顯示北京需要「穩定壓倒一切」的有力執行者

李家超為香港第一位警察出身的保安局局長,擔任保安局局長期間,李家超經歷了反送中事件、COVID-19疫情,於2021年6月在特首林鄭月娥的提名與建議下,被任命為政務司司長,現有望成為香港首位有「武官」背景的特首。

2022/02/08 | 黎蝸藤

林鄭月娥是北京心目中的「能吏」,即使和建制派早有心結仍被看好連任特首

現在所有重要政治決策都由中央決定,但中央還要一個妥當的執行人。林鄭月娥正是那種中央提出什麼要求,不但會挖空心思想辦法辦妥,甚至比原先要求更進一步,把上方沒想到的也補上的人。

2021/12/29 | 許劍虹(Samuel Hui)

磯谷廉介的餘孽:香港淪陷80周年,一段建制派不想讓你知道的黑歷史

過去中共曾經誓言打倒的香港封建、買辦、地主以及惡霸勢力,今天全部都被中共接收了過去。漢奸成了建制派,黑社會成為愛國份子,這就是當前香港政治的寫照。

2021/07/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港區國安法》一週年,泛民派若非退場自保,就只能當「忠誠的反對派」

概括而言,《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年來,社會恢復穩定,泛民人物大都被拘押,有人選擇退場自保,餘下何去何從,不得而知。

2021/06/04 | 留德趣談

改變了對六四立場,建制派是否看了東德新聞?

不知當年有多少東德人有看這個報導?據說當年不少東德人的用天線偷偷接收西德節目,那可能沒有多少人會留意這個東德報導。

2021/04/23 | 黎蝸藤

香港民主末路(下):中共封殺下,民主派連「投白票」的資格都沒有

中共主要擔心不是「破壞了選舉」,而是投白票的比例太高,或者投票率太低,讓選舉成為國際笑話。為此,才一定要立法嚴懲「操縱和破壞選舉」。

2021/04/22 | 黎蝸藤

香港民主末路(中):選舉委員會掌提名大權,中共沒給民主派任何生存的縫隙

經過一輪乾坤大挪移和深層次改造,選舉委員會不但親政府人士佔絕大多數,而且在各個界別中,親政府人士都能佔過半數乃至絕大多數,「黨的人」還完全控制了第五界別。

2021/03/18 | Y.t.Chan

美國傳統基金會除名也不重要?香港所謂的高度經濟自由

到底基金會是否極右,雷鼎鳴最好先問一問港府歷任高官,為何過去多年高度重視這個排名榜,視作成績表,並根據其對經濟自由的偏頗定義,推行一籃子親商家的經濟政策,種下貧富懸殊的動亂根源。

2020/12/17 | 德國之聲

香港中共黨員「地上化」?「紫荊黨」的七個政治啟示

由「新香港人」成立的新政黨「紫荊黨」,雄心勃勃號稱要招收25萬黨員,引起各方臆測。有意見認為是中共「地下黨員」浮出水面,也有論者指這代表北京加速對香港的換血,連傳統建制派的地位也受到威脅。

2020/12/11 | Y.t.Chan

京人治港,啤殼上市——紫荊黨的「業務」

若中共和拜登傾掂數,並認為押注「紫荊黨」對雙方都最有利,那麼,這隻「殼股」獲中共全面注入「業務」,也不是天方夜談。

2020/11/25 | 黎蝸藤

【美國大選後的世界】拜登如何癒合兩黨撕裂的美國,以及猶如拼裝車的民主黨?

拜登固然贏了,但民主黨期望的藍色浪潮沒有實現:參議院沒能翻盤,眾議院中反而丟了好些席位,普遍認為,這是激進進步派的責任。但反觀共和黨,川普派無疑還會繼續佔主流,共和黨依然很大機會是一個「川普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