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1/04/03 | julia

【預售屋】剛開賣代銷就說「即將銷售完畢」?注意合約這幾處容易有陷阱!

由於預算的考量,準備一成到一成半的自備款、後續再依工程進度付款的「預售屋」成了曉姿考慮的新選項。而丁丁的房產人生雜記與「首席驗屋師」的李駒安先生,也跟曉姿說明有關預售屋選購該注意的地方。

2021/03/30 | TNL 編輯

防建商總坪數灌水,內政部拚修法「停車場、車道不可計入樓上公設」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昨(29)日表示,可能在立法院下會期提出「停車場及車道不可以計入樓上公設」的相關修法。

2021/01/02 | TNL 編輯

營建業屢傳缺工,高雄有建商通知消費者「預售屋」交屋延後2年

高雄有建商因疫情造成原物料塞港、缺工,決定延後2年交屋,引發消費糾紛。而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的調查,2020年營建業缺工即達11.8萬人。

2020/12/12 | 肥貓事件簿

橫跨藍綠人脈,「勞動基金弊案」揭露寶佳股市鍊金術三手法

第一季賺了2100億的勞動基金,在9月單月就虧損了749億,勞動基金的鉅額虧損,現在更爆出寶佳行賄公務員、指定股票炒股的弊案。寶佳到底是誰?它其實比你想的更大、更聰明,幾乎可說是遠雄進化版的超級大建商,讓我們透過這個懶人包帶你認識寶佳的事業帝國。

2020/12/07 | TNL 編輯

央行總裁楊金龍今臨時召開記者會,宣布貸款4大新規打炒房

央行今天宣布推出4項不動產貸款針對性審慎措施,限制公司法人、自然人購屋和餘屋貸款成數。央行強調,這些措施針對的是高風險投資客,不會影響到首購族和換屋需求。

2020/11/23 | 方格子vocus

買預售屋像買福袋一樣充滿未知?告訴你驗屋時要注意的29個項目

很多人說「不要買預售屋」,因為代銷給你的圖面及示意圖,和你最後的成品會有「些許」不同。所以驗屋就很重要,以下介紹各種驗屋的項目及細節。

2020/11/16 | 方格子vocus

預售屋首屆管委會經驗談:建商廣告時常說的「免管理費」是怎麼回事?

有理在區權會中被住戶選為委員,在管委會被推選為財務委員,任職至今已五個多月。有理想在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第一屆管委會到底要做什麼,及一些住大樓前必須要有的認知及常識,希望讓看過的朋友不要成為社區裡少數無知的奧住戶。

2020/03/27 | 市場快訊

不動產市場短空長多 建商持續獵地 第一季土地交易達到478億元

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建商獵地積極,土地交易市場維持活絡,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2020年第1季大型土地交易總額達到478億元,季增率3%。商用不動產市場則是觀望氛圍濃厚,投資型買氣銳減,第1季交易總額僅有68億元,寫下2007年以來第三低的單季交易規模。

2020/01/08 | 財訊

2019是建商搶地「建商辦」的一年,這個趨勢會繼續嗎?

商辦市場是2019年的發燒品,辦公室的自用、投資需求增加,租金全面上漲,但2024年開始,南港辦公室會大爆量,預估可創造的辦公面積達4萬多坪直逼台北101,猶記當年101花了6~8年才順利去化,日後商辦行情將受到不小挑戰。

2019/12/26 | 真暴民的時事筆記

你最想打破萬惡的「房屋價格」,但有想過用什麼替代嗎?

你以為是價格阻擋了你,讓你無法住進自己想住的房子,如果砍掉利潤,你也就能住進自己想住的房子了。錯了。讓你無法住進自己想住的房子的,其實是願意比你出更高價的買方。

2019/07/24 | 李修慧

台中市政府為了「充裕市庫」,以38億賣掉能蓋3500戶「社會住宅」的土地

台中市政府說明,開發完成後,土地改良後也可以連帶增益地價稅、房屋稅收入,進而充裕市庫,使全體市民共享開發果實,創造市政良性循環。

2019/04/27 | 《思想坦克》

如果聖母院大火發生在台灣,我們願意用十年時間重建它嗎?

回顧過去,許多先人遺留下來的老房子,還來不及通過更久遠的時間考驗即在「擋人錢財」的開發壓力下被一把火給燒毀,你可以說台灣人很善良,但像這樣一再出現的頻繁事故,我們似乎總是太過習以為常,甚至是漫不經心。

2019/04/24 | 精選轉載

「世紀工程弊案」讓眾多拉美總統坐牢、自殺,生在台灣的我們有資格笑嗎?

巴西營建財團Odebrecht對拉丁美洲政府賄絡的大案情節有點像拉法葉軍艦案,案情發展到那裡,死亡就跟到那裡,單在已起訴從總統到億萬富翁共155位關係人,總刑期超過2000年,甚至有多人畏罪自殺,但遠在台灣的我們看這樣的「亂象」,真的可以置身事外嗎?

2018/06/29 | 丁肇九

不要叫我台灣川普,我就是台南林義豐!

在網路上以Crazy Friday一炮而紅的無黨籍台南市市長參選人林義豐,其實最怕的就是「大家以為我只有這條政見」,他打算如何解決台南的問題?錢從哪裡來?又怎麼看待自己「建商」的身分呢?

2018/06/06 | 林宇廷

金融界「灰犀牛」:建商入主金融界的巨大風險,我們不應視而不見

建商入主金融界的這頭「灰犀牛」,究竟會不會成為台灣下一波蕭條的主因?考慮到次貸風暴也是從房地產逾放問題引爆的,實在難以輕忽這場危機。

2018/05/17 | 讀者投書

炒房賺夠了就進軍其他產業,政府不該好好管制惡質建商嗎?

現在已經買不起的天價房子,就是這些建商跟政府的錯誤政策一手造成的。而這些建商錢賺夠了,就開始進軍其他產業,最糟的結果是,到時候我們去借錢也是跟這些建商開的銀行借、看的節目也都有建商的影響。

2018/05/02 | 精選書摘

台灣地價高昂,是農業衰退造成惡性循環的下場

有些農民除了出售小部分農地以改善生活之外,捨不得將其他大部分農地出售或建築使用。從城鎮用地的觀點來看,這是土地的閒置與拒絕供給,是消極形式的土地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