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建築

建築學(英語:Architectural studies,或直接稱Architecture),從廣義上來說,是研究建築及其環境的學科。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19 | 精選轉載

印尼國父蘇卡諾催生出宏大建築(下):三座雕像和紀念碑,以及一座體育場背後的故事

有媒體評論說:儘管蘇卡諾已經去世很久了,但他的思想仍然存在,鱗次櫛比的建築物和紀念碑就是證明。蘇卡諾時代為雅加達留下的建築遺產有很多。限於篇幅,本文主要說說以下三座雕像和紀念碑,以及一座宏大建築背後的故事。

2023/08/19 | 精選轉載

印尼國父蘇卡諾催生出宏大建築(上):曾是優秀的建築師,執政時更主導首都國家級的公共設施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蘇卡諾原本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師,早年畢業於著名的萬隆工學院。他剛出校門,就在那座城市親手設計並建造了一棟別墅,莊重大方而又精巧實用,稱得上盡善盡美,而在1945年到1965年間任總統時期,他主導完成的建築作品,散佈於首都各類國家級的公共設施中。

2023/08/19 | 精選轉載

印尼國父蘇卡諾催生出宏大建築(上):曾是優秀的建築師,執政時更主導首都國家級的公共設施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蘇卡諾原本是一位優秀的建築師,早年畢業於著名的萬隆工學院。他剛出校門,就在那座城市親手設計並建造了一棟別墅,莊重大方而又精巧實用,稱得上盡善盡美,而在1945年到1965年間任總統時期,他主導完成的建築作品,散佈於首都各類國家級的公共設施中。

2023/07/06 |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

【專訪】建築師林柏陽:蓋房子是關於「整合」的工作,不是切成方形豆腐就好

當談到在台灣當建築師要具備的條件,林柏陽思索片刻後,這樣回答:「要有愛,還要有很多包容,對任何事情要樂觀。因為只有你樂觀,你才有辦法跟這些環境交朋友,可以跟不同顧問好好合作,跟不同的業主好好確認。」

TNL+ 2023/06/30 | TNL國際編譯

建材超新星:歐美建築師採用「大麻混凝土」,冬暖夏涼又有助淨零碳排

大麻混凝土與一般水泥並不相同,前者會需要與木材、石頭等材料一同使用,才能夠穩固建築物。不過,大麻混凝土確實提供了建築領域一個新選項,因纖維玻璃及泡棉等材料,都可能在製造的過程中,排放出較多的二氧化碳。

TNL+ 2023/06/02 | 張雅粱

看吳哥窟如何透過「飛天」將人間轉為天堂:「在高棉人心中,它們從來不是沒有靈魂的建築」

關於吳哥寺廟群大量使用飛天圖像的原因有幾種推測,一種與三界有關,認為飛天原屬三界天人,伎樂酬神,是天堂最佳配角。一種與神靈崇拜有關,認為高棉皇族是梅拉飛天的後裔,為彰顯皇室的神聖性,所以大量使用飛天圖像。

2023/04/26 | TNL 編輯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展示「台灣改裝」秘密,文化部長史哲:最台灣的一次展覽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此次台灣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在台灣於世界能見度最高的時候參展,策展團隊東海大學呼應未來實驗室的主題,策劃〈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不僅在組織上,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中原大學建築學系、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與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等四所學校校際聯合,並加入學生參與。

2023/02/10 | TNL 編輯

土耳其強震引爆建築法規問題,外媒指出:多數建築偷工減料、元凶竟是土國政府

土耳其6日發生致命強震,本次地震間接引起民眾質疑土耳其建築物的安全問題,《時代雜誌》報導指出,土國多數建築不符法規且偷工減料,而《BBC》也提到,土國政府祭出的「建築特赦」,反而成為落實建築法規的阻礙。

2023/01/02 | 台北畫刊

【專訪】建築師蘇喻哲、景觀學者洪禾秣:今日的建築與都市挑戰,是如何適當地還地給自然?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執業建築師對於何謂理想生活環境的看法,其實大幅度地影響了城市的面貌。建築師蘇喻哲和景觀學者洪禾秣皆認為,無圍牆的綠地對今日的都市生活至關重要,本文藉由兩人的對談,描繪出對未來台北空間的可能想像。

2022/12/18 | 漫遊藝術史

歐美城市的空間經驗和規劃(下):以「人的經驗」穿梭遊走,也是梳理市容的重要依據

除了「上帝視角」之外,以「人的經驗」穿梭遊走,也是梳理市容的重要依據。奧地利畫家暨建築師西特(Camillo Sitte, 1843-1903),在1889年出版了一本專書,提到城市之美有如室內陳設,應該是一個愉快、溫暖、不雜亂,又有許多巧思和擺飾的空間。這是一種親密的空間感,是通盤規劃下的康莊大道無法企及的。

2022/12/18 | 漫遊藝術史

歐美城市的空間經驗和規劃(上):不可否認,有財力和權勢的人能對地產進行改造

各位讀者喜歡自己居住的城鎮嗎?它是好吃、好玩、好方便?還是好擠、好貴、好汙染?抑或是好看、好住、好整齊?甚至是坊間的玩笑話──好山、好水、好無聊?而「好看」和「不好看」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2022/11/16 | TNL 編輯

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巨匠高而潘逝世享耆壽95歲,北美館、胡適墓園、華視大樓等代表作形塑台灣建築風貌

知名建築師高而潘傳出逝世消息,作品包含胡適墓園、華視大樓、台北市立美術館等作品。也讓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高而潘建築師經年從事建築實務與教學不輟,其作品忠實反映當代台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進展與成就,是1960年代以來現代建築在台灣實踐的見證。

2022/11/10 | 德國之聲

市場低迷、現金流惡化,中國負債累累的房地產行業面臨越來越大的兌付壓力

中國房地產的價格和交易量今年10月份仍在繼續雙降。有評論認為,為恢復經濟增長,必須首先解決房地產的困境。

2022/09/30 | 國家文藝獎

【第22屆國家文藝獎】生命,如河流湧動——景觀建築家郭中端

在郭中端身上看到的不只是敬天愛人的設計理念,或是作品與環境共生的倫理關係,而是一個人對於土地的執著信念,一位生命如河流湧動的景觀建築家。

2022/08/30 | 漫遊藝術史

【展覽】《人造風景——城市就是裝置藝術》:解構與重建「觀看」與「建築」之間的關係

毓繡美術館的存在以及它所提供的觀看方式,湊巧與本次展覽、作品產生對比——在建築內觀看建築外,以及觀看展覽建立的第一手視覺經驗跟畫作從攝影轉化的二手經驗 。《人造風景——城市就是裝置藝術》展覽場域與策展的關係,在有意無意的安排之下,超越思考的意識,不斷的堆疊「觀看」與「建築」彼此相互的影響性。

2022/08/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國民黨質疑新竹市建設由「5人幫」主導,建築界150人發表共同聲明:「拒絕政治霸凌,尊重設計專業」

面對選舉時反對陣營某些人士的不實指控,「我們要嚴正地呼籲拒絕政治霸凌專業,不能讓惡意的政治口水抹煞建築設計及文化界多年的努力。設計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更幸福,更讓年輕的專業能力可以穩定成長」。

2022/08/10 | 精選書摘

《帝國記憶》:高棉人留給世界的最偉大遺產,可能是吳哥窟等令世人震驚的非凡藝術與建築

高棉人留給世界的最偉大遺產,可能是他們一手創造的非凡藝術與建築,至今仍在吳哥窟等歷史遺跡景點令世人震驚。他們的歷史遺跡與雕刻具體傳達出高棉王權思想實體的表達方式,高棉人認為國王統治的權力來自於他與眾神的儀式公開關係。

2022/07/31 | 精選書摘

《台灣建築史綱》:日本時代興建的大小神社中,桃園神社是唯一保存狀況較完整者

在台灣超過兩百多間大大小小的神社中,位於台北劍潭山(今圓山大飯店址),社格列為官幣大社的「台灣神社」是位階最高、規制最完整的神社,倡建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去世之後。除了供奉戰死於台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外,同時也祭祀日本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與少彥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