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

在建築及土木工程中,建設(英語:construction)是指組裝與建築建物的過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29 | 綠學院

蓋電動車DC快充站很難嗎?跟蓋房子一樣首重地點,分五個步驟

建置一個DC快充站很難嗎?一個充電站大概幾支充電樁,會用多少電?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所以花個兩分鐘看完我的整理,就可以跟著看懂門道。

2022/07/27 | 藍妮蒨

新北捷運樹林線流標5次終有廠商投標,增52億經費拚2028年完工

新北捷運局表示,因應市場行情調整招標預算,增逾52億元,以提高廠商投標意願。在7月26日,新北樹林線開標捷報,已有符合資格廠商投標,後續待完成評選後,新北樹林線可望於近期開工,三環六線捷運路網正在實現。

2022/07/18 | 莊貿捷

中國將成立「國有鐵礦集團」管控鋼鐵原料進口,對外減少仰賴歐美,對內削弱財團

過去10多年來,中國一直苦受國內鋼鐵行業效率低下困擾,長期依賴依賴質量更好、價格更低的進口產品。未來以基石計畫為主軸成立的新國有集團將解決效率問題,也一併解決國內羽翼漸豐的財團企業。

2021/05/25 |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TIDF專訪】《買房子賣房子》導演林謙勇:中產階級的「機率之雲」,抓得到的都是我爸那個世代的人

曾以紀錄片《建設未完成》聚焦社運青年參政起落的導演林謙勇,新作《買房子賣房子》同樣圍繞著建設議題,卻將鏡頭轉向自己的家人,關注父母輩的房市日常,延伸出更多關於自我的探問。

2021/02/15 | 精選書摘

《地底城市》:一再於廢墟中重建的東京,成為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書中記載了30多個城市的地底空間,以國際換日線為起點,向西展開全球之旅。從北美洲到南美洲,從亞洲太平洋到歐洲大陸,許多神奇的空間逐一浮現。

2021/02/15 | 精選書摘

《地底城市》:巴黎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從相關建設就可看出端倪

書中記載了30多個城市的地底空間,以國際換日線為起點,向西展開全球之旅。從北美洲到南美洲,從亞洲太平洋到歐洲大陸,許多神奇的空間逐一浮現。

2021/02/15 | 精選書摘

《地底城市》:巴黎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從相關建設就可看出端倪

書中記載了30多個城市的地底空間,以國際換日線為起點,向西展開全球之旅。從北美洲到南美洲,從亞洲太平洋到歐洲大陸,許多神奇的空間逐一浮現。

2021/02/15 | 精選書摘

《地底城市》:洛杉磯惡名昭彰的塞車潮,其實曾有建設大眾運輸系統的壯志

書中記載了30多個城市的地底空間,以國際換日線為起點,向西展開全球之旅。從北美洲到南美洲,從亞洲太平洋到歐洲大陸,許多神奇的空間逐一浮現。

2020/07/20 | 吳瑟致

政府施政偏愛有形建設,對「地方創生」的想像停留在統籌分配思維

「地方創生」是要解決瀕臨競爭淘汰的地方問題,所以投入的成效表現不是只有基礎建設的硬體產出,還包括社會福利、人文、產業、教育等面向,中央資源的挹注重點反而該是政策制度的鬆綁,讓地方能在固守生存之下,形成自己可以圖謀地方發展的方式,進而永續生存。

2020/01/15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阿聯酋王儲、軟銀集團、英國前首相,協助印尼340億美元遷都計畫

印尼佐科威宣布,遷都計畫預定於2020年8月開跑,新都建設預估耗資340億美元,阿布達比王子、軟銀集團社長孫正義之子、英國前首相都加入監管委員會,印尼官方也期待促進更多投資。

2019/01/17 | 恕我無法支持

蘇貞昌內閣的最大挑戰不是如何規劃,而是如何讓民眾「有感」

從林全的財政改革、賴清德的7項國家重大政策看來,民進黨政府確實是致力於改善經濟體質,要讓台灣的經濟力量重新向上。但民進黨在2018年的敗選,顯然告誡執政者「選民不滿意」。蘇揆最大的挑戰不在如何「規劃」,而是「如何執行」「如何有感」。 

2018/11/24 | 李秉芳

不滿一帶一路「摧毀我們的未來」,巴基斯坦中國領事館遭武裝組織襲擊

宣稱犯案的「俾路支解放軍」倡議俾路支獨立建國,1名發言人曾表示,中國在他們眼中是與巴基斯坦政府軍一道的「鎮壓者」。

2018/11/23 | 李秉芳

不滿一帶一路「摧毀我們的未來」,巴基斯坦中國領事館遭武裝組織襲擊

宣稱犯案的「俾路支解放軍」倡議俾路支獨立建國,1名發言人曾表示,中國在他們眼中是與巴基斯坦政府軍一道的「鎮壓者」。

2018/06/05 | 讀者投書

柯文哲臉書上炫耀的還債錢,是從哪裡來的?

柯文哲花的錢沒有別人少,台北市府年年虧損的情況下,為何仍能做到不舉債並持續還債?兩個原因:超收稅額、前任市長留下來的歲計賸餘。

2017/12/19 | 幹幹貓

【插畫】功過相抵自助餐

中華民國的建設為什麼無法跟日治時期建築相比?「日本人來到台灣,沒想過要回去。華國人來到台灣,沒想到回不去 。」同樣都是殖民,同樣都是外來政權,日本的建設就真的比較好啊,每次講個事實就會有人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