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弱勢族群

弱勢群體,又稱弱勢社群或弱勢族群,指的是社會上生活困難的弱者群體。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2/06 | 精選書摘

《我們都被貼滿了標籤》:「你不給錢,我就死給你看」,當社工被服務對象情緒勒索時

這是一部社工與身心障礙者生命交會的故事。一邊是弱勢族群,一邊是服務弱勢族群的弱勢工作者,同樣不被認識,同樣不被理解。於是他們有時兩人三腳、並肩前行,偶爾也有針鋒相對、情緒潰堤的時刻,彼此所碰撞出的火花或是溫暖的燭光,或是燎原的星火,儘管不全然溫馨美好,但在「連結資源」的行動背後,卻串起了更多的情感連結以及迥異的生命經驗。

2023/11/23 | 讀者投書

潘柏霖散文〈媽媽說我是假的〉的幾點分析:「自我」的邊界在哪裡?問題出在倫理還是創作理念?

質疑代言或深受感動都是交由讀者,但最沒必要的就是去誅心作者一些無可檢核的問題。去捕捉那些最感/不動的地方,嘗試說出自己的閱讀看法,套一句房慧真說的:「不要輕視這些感動。」畢竟這些感動可能會觸發下一篇更好的作品。

2023/11/17 | 精選轉載

談潘柏霖寫作倫理爭議:拿代筆作品投獎的這個行為,在我看來反而背離了他想同理的人

我個人對文學獎的看法是,給獎的意義是鼓勵寫不下去的寫作者繼續寫下去,所以在這個層面上,評審給獎的考量有一部分是鼓勵性質,而這個鼓勵性質可能還是看在這篇散文「有可能為真實」的概率上(畢竟評審無從判別文章是否真的「植根於個人經驗」),潘柏霖選擇投獎就是選擇吃了這個豆腐。

2023/11/1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你是社會的「預設值」嗎?特權是隱形的,就像水裡的魚不會意識到水的存在

在外表、性別、性傾向、族群、語言、富裕程度等等項目,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當中有些狀態還會隨時間變動。你不能期待自己永遠是天之驕子,大家都有在某方面成為弱勢邊緣族群的可能性,所以一個能看見差異並主動照顧不同者的社會,會是比較好的社會。誰都難保自己有天不會從預設值的籃子掉出去,砸碎在堅硬的地板上。

2023/11/03 | 讀者投書

搭車好無「柱」:台北捷運擬取消車廂立柱,為了增加空間反讓乘客陷入危險?

前幾天搭車我就曾見過上車後,明明車廂內人滿為患,卻還有乘客不願意抓立柱或拉環,在捷運加速度之下,他直接重心不穩摔在我朋友身上,而朋友則歪倒撞向我,我又不小心推擠到旁邊的女士,當事人一邊不停向我們道歉,一邊乖乖抓上了立柱。除了一般乘客,對身高不夠的小孩或是手無法抬高拉到拉環的老人來說,扶握立柱是他們可以保持平衡的一個選擇,畢竟也不是每一次上車都有位置坐或是欄杆可以抓。

2023/09/22 | 李秉芳

死刑犯是怎麼長大的?逾7成僅國中學歷,平均關20年忍受煎熬絕望,寧願死也「不想當沒用的人」

多數死刑犯覺得,寧願死也不願意終身監禁,不知道自己繼續被關下去活著有何意義。還有人表示,「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被執行就是把命還給被害人。有個死刑犯分享,之前有個死囚殺死媽媽,被判死刑時都安然自若,後來改判無期徒刑後,反而自殺死了。

2023/08/23 | 方格子vocus

是什麼讓「山道猴子」不斷做出錯誤的決定?弱勢族群不是不努力,但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想像

對很多社會底層的群眾而言,他們因為經濟的壓力,光是顧及眼前的生活就來不及了,更不用說為未來打算。換言之,他們所處的環境,影響了他們對物質與人生的決定權——套一句現代的流行語來說,「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想像」。

2023/08/21 | 李秉芳

監察院調查柬埔寨求職詐騙案,糾正外交部「不敏感」、高雄地檢署「公開偵查內容反害到被害人」

這些救援回來的人有很多是被害者同時也是行為,當時前往柬埔寨參與救援行動的警官說明,很多被害人被迫賣掉帳戶,人也被賣掉,被扒兩層皮。回國才知道自己被通緝,一直在跑地檢署。檢察官往往不相信,認為他們是「幫助犯」。

2023/06/05 | 《思想坦克》

什麼是「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就是在多元主義之下,刻意讓言論市場維持多樣性

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追求的是積極型的多元主義,讓不同族群都可以在被保障下說出自己的想法,刻意讓言論市場維持多樣性。讓固定弱勢群體持續在底層受害的言論自由,是違反羅爾斯對正義的定義的——畢竟人們屬於強勢或弱勢族群,往往是一開始自然樂透彩的結果。

2023/05/22 | TNL 編輯

台大經濟系學生政見涉歧視,通報性平會最重可勒令退學,人權會籲政府加速制定平等法

台大社工系名譽教授王麗容提到,社會科學院的學生應該敏感度更高,明知社會規範,不該為了譁眾取寵或其他原因去踩紅線,第一學府的學生做了最壞示範,更可能帶給中小學生不良影響。她也建議學校加強宣導性平教育,除了告訴學生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要讓學生知道遇到性平事件該如何保護自己。

2022/12/31 | 賴冠伶

國安高層會議敲定民生經濟4大方向,蔡英文:財政許可下,中央剩餘1800億元研議全民共享

蔡英文指出,除各部會既有經費外,也將再以其中約1000億元額度,投注「加強韌性經濟方案」,來因應全球通膨及國際經濟挑戰的衝擊;最後剩餘金額約1800億元,除預留一定財源以備不時之需,在財政許可範圍內,也會適時研議與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

TNL+ 2022/09/18 | 蔣汶耕

【書評】《美國佬》:當代移民經典,為所有被忽視的族群、看似理所當然的小事發聲

我想阿迪契所書寫的故事已然是當代移民經典,但即便故事發生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我們生活中又何嘗沒有碰過刻板印象的問題?(比如先前Youtuber阿翰模仿越裔口音,究竟是否為歧視?)或是生活中種種「小事」引發的問題,都透過阿迪契深入淺出的故事舉列出來了,沒有因時間隔閡而顯得過俗老套。

2022/06/03 | 潘柏翰

【疫情週報】5/28-6/3:修訂中重症確診者解隔條件、6都設置5-11歲兒童大型接種站,本週疫情重點一次看

指揮中心於本週宣布,針對照顧性機構、(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發送免費快篩試劑。針對學生族群,則對國小、國高中、五專前3年學生,免費發送每人4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發放對象包含110學年度畢業生,若畢業生已離校可回原畢業學校領取,無領取期限。

2022/05/27 | TJ

【關鍵眼中盯】快篩之亂輿情戰:一派覺得台灣人都是巨嬰,另一派覺得排隊的都是葉毓蘭

發生一個爭議,截取一格畫面,一方認為每個人都是受害者,一方認為不存在受害者,大部分台灣的輿情戰都是這樣對自己陣營諄諄教誨,但在對罵中被忘記的弱勢族群,又有多少人想辦法解決他們的掙扎呢?

2021/06/29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講座】核廢監督專家:核安不能靠運氣,如何抵抗核能工業的環境不正義?

美國看似先進,核工業卻習於侵害印地安人權利,壓迫底層、而政府則是管制失靈,而從美國的結構性問題反觀國內,類以的場景也在臺灣發生。

2021/05/27 | 李秉芳

「紓困4.0」出爐:弱勢勞工可領3萬紓困金、5大產業可補貼員工薪資每月2萬

針對個人紓困部分,將關懷弱勢加發生活補助、民眾急難紓困救助金、農漁民生活補助、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之勞工生活補貼,以及遊覽車、計程車司機、導遊、領隊等補貼。

2021/02/22 | 精選書摘

看盡人生劇本的楊雅喆:在算命師父親神算桌旁長大,深知懲罰不一定要在監獄裡

小時候楊雅喆挺信這些的,覺得做壞事就會被雷劈、被車撞,但長大後卻覺得這根本是童話情節,因為他看在眼裡的,都是有錢人可以逃避司法、遠走高飛,或者緩刑沒事。「惡有惡報到底在哪裡?」這種憤慨又添增了他成為憤青的一大元素。

2020/12/10 | If Lin

【圖表】社會住宅興建第一階段將結束,各地興建進度到哪裡?

政府從2016年開始推動社會住宅興建計畫,在2020年將完成第一階段,預計社會住宅將新增達4萬戶以上。本文整理內政部資料,用數據比較看各縣市社會住宅,目前興建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