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8/03 | 方格子vocus

《八尺門的辯護人》:改編自台灣社會真實命案,三大亮點看見「人權」的省思

你看《八尺門的辯護人》了嗎?劇情藉由一樁外籍漁工殺人案,牽扯出環環相扣社會議題。而在整個故事背後,其實來自1986年真實發生過的社會案件「台灣湯英伸命案」,整部戲劇當中的三大亮點更是不容錯過。

2023/02/04 | TNL 編輯

新北一家4口3人死亡多日成「乾屍」僅剩失智老父獨活,社會局:將加強關懷拒絕服務個案

53歲的大兒子因身障生活無法自理,因此失智、中風的父親和大兒子都由母親和小兒子照顧,然而小兒子去年開始也出現身心障礙症狀,全家的照顧負擔都在母親一人身上;社工去年曾問是否需要長照資源但被拒絕。

2023/01/19 | 法扶報報

台灣大學生用青春換文憑,卻掉入「學債貧窮陷阱」難以翻身

在新自由主義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下,政府提供學貸免息的政策已經算是體恤民情,但公、私立學費失衡且資源不均的狀況,只是加重社會弱勢者的負擔,讓原先就生活困頓的家庭,再扣上一筆就學貸款的帳單。

2023/01/07 | 李秉芳

24歲女在網咖產子後涉犯「殺嬰罪」,檢方訊後以「殺人罪」羈押,婦團:遺憾未試圖求助

這名女子因為長期無業,經濟狀況差,曾出賣帳戶違反《洗錢防治法》被捕。前年就曾生下過一個孩子,因為當時無法扶養,只能將孩子送人;這次二度產子,生父不詳。勵馨基金會表示,出養孩子確實有一定程序,但若能及早求助會有更多選擇,而社會對「未婚媽媽懷孕」的眼光也應改變。

2022/09/29 | 讀者投書

德國智庫讚「台灣教育DNA」(上):在歐洲專家眼中,台灣教育有這兩大優勢

在國內輿論媒體一面倒將台灣教育視為失敗的代名詞、總是認為「西方的月亮比較圓」時,德國前執政黨智庫怎麼會認為台灣有「國際級的教育體系」,而且先進程度讓許多國家「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2022/08/14 | 方格子vocus

可以對身障者開玩笑嗎?討論的前提應該先釐清「誰來定義什麼是玩笑」

在笑話包覆下的對談雙方極大化了「他心問題」(problem of others mind)的解讀困難,單就言語行為,聽者無法確定說者是否意圖以此笑話冒犯他人,而講者也無法透過聽者當下的反應確認其心理的感受。

2022/08/09 | 李秉芳

六都社會住宅興辦達成率比一比:台北市78.6%最高,高雄24.5%最低

新北市擁有龐大的400萬人口,按理說社宅總需求量最高;社宅推動聯盟認為,對照目前中央規劃3.3萬戶的目標,就客觀進度來說實應急起直追。

2022/07/12 | BBC News 中文

英國保障單一性別廁所引發爭議:越來越多「性別中立」廁所反而對女性不公平?

英國政府表示,有越來越多的「性別中立」廁所出現,這讓女性感受到「處於不公平的弱勢地位」,而且增加了她們排隊的時間。但是跨性別權利團體為性別中立廁所作出辯護,表示性別中立廁所保護跨性別人士不會受到歧視。

2022/05/10 | 讀者投書

誰是扼殺「多元共融職場」的兇手?以身心障礙公務員為例(下):改造房間成為動物園

雖然政府近年推行了「職務再設計」,但沒有實質規範或強制力的情況下,這種推廣往往淪為口號。要怎麼改變目前的公部門、將其改變為多元共融的職場生態,她給出了5個方法來因應。但最初也最重要的是意識到房間中的大象,「一旦我們開始承認大象的存在,它就會神奇般的縮小,最終我們才能把它趕出房間。」

2022/05/09 | 讀者投書

誰是扼殺「多元共融職場」的兇手?以身心障礙公務員為例(上):房間裡到處都是大象

「多元共融職場」是近年提倡的新職場文化,但看著民間企業的轉型,身為障礙者的「左邊女孩」在公部門內看到的則使她失望:官僚文化、少做少錯、權力把持在少數長官手中,這些不禁都讓她質疑,是什麼阻止公部門落實多元共融職場精神?

2022/01/20 | 《思想坦克》

從經濟學來看「不斷追求清零」並非最適值,但為何沒人敢說「不再追求清零」?

「清零」不會是最適合的解,然而因為人命關天,減少確診人數的額外效益成為無限大,使得沒有人敢說出「不再追求清零」的話語,整個社會也陷入「不斷追求清零」的迴路。假若Omicron病毒所導致的重症與死亡案例可以證實較低,我們或許可以開始在「控制疫情」與「讓社會經濟正常運作」之中取得平衡。

2021/12/25 | TNL特稿

公視紀錄片《極樂世界2-老,是這樣》:「獨居老人」一定是負面和貶義、需要被解決的社會問題嗎?

銀髮平權,一個幾乎完全沒有人關注的議題,比同性平權,或身心障礙者平權要還要冷門,因為我們總以為老人就由政府照顧就好了啊!老人哪來那麼多問題和想法?

2021/10/14 | TNL 編輯

高雄城中城大樓惡火釀46死、41傷,台灣近30年第2嚴重建物火災

高雄鹽埕區城中城大樓暗夜大火,造成嚴重死傷,副市長林欽榮表示,老舊大樓未成立管委會,10月雖有消防安檢,但被隔離阻擋在外。

2021/09/01 | TNL Brand Studio

撕下原住民的經濟弱勢標籤,太陽的孩子不該貧窮世襲——專訪邸台東X卡大地布部落青年馬靖

專訪台東地方創生基地「邸台東」與卡大地布部落的卑南青年馬靖,一探台灣原住民族群該如何撕下經濟弱勢的標籤,消除貧窮世襲,找回原民與大自然永續共存的生活智慧。

2020/11/19 | TJ

【關鍵眼中盯】「數位支付」比現金支付好嗎?英國人很早就發現並非如此

除了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電子支付的劉樂妍,這世上有許多人都覺得「去現金」就是城市和國家的進步象徵,也把中國的數位支付能力當成比較基礎,但你是否思考過一個問題:紙鈔用得越少,一定就越好嗎?

2019/01/09 | 精選轉載

超額稅收該如何協助弱勢?何不先反思「釣竿」從哪裡來

超過的稅收應該如何運用?行政院表示方向將是「拼經濟、助弱勢、防豬瘟、剩餘再還債」。其中吵得最兇的是,是否以及應該如何助弱勢?關於助弱勢,一個常見說法是「給魚吃,不如給釣竿」,這個說法有其道理,但也有嚴重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