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17/09/30 | 林立青

為什麼「貧窮人的台北」不是一種消費弱勢的貧窮旅遊?

我認為貧窮人的台北不該被列為是一種貧窮旅遊,畢竟一個專業分工的社會很容易造成交友圈、資訊取得的落差,也就是所謂的「同溫層」。藉由這樣的活動,我們可以期待更多人理解和討論,與一個一個真實存在的「阿肥」「眼鏡仔」互動。

2017/09/28 | TNL特稿

八年二十萬戶,關鍵第一哩路——林口世大運選手村轉型社會住宅

林口世大運選手村選作社會住宅的成功與否,將是八年二十萬戶社會住宅政策中最關鍵的第一哩路。距離真正招租尚有一年,政府應積極準備與擬定方針。期望藉由完善的出租和管理策略,將選手村打造成優質的社會住宅社區,進而成為未來台灣其他地方推動的典範與願景。

2017/09/15 | Yulin

【圖解】林口世大運選手村轉作社會住宅,但,三千多戶租得出去嗎?

營建署表示,北市府預計108年2月點交歸還內政部,目前也積極籌劃接管及出租作業,107年下半年就會公告辦理出租。位於林口精華地段文化一路一段,整體空間分為四大區域,將提供3,409戶的社會住宅基地,政府將如何規畫使用對象,如何規畫當地生活機能,包含交通等等,將會影響林口社會住宅能否成功招租的重要因素。

2017/06/09 | 精選轉載

在一間超美味的越南社會企業餐廳,幫助異鄉孩子走向未來的路

當我們援助人時,不應該是有階段性的,而是應該要讓他們能夠真正的進入社會,進入正軌。就像是政府給予弱勢族群補助時,不應該只是讓他們能活,而是讓他們能夠活得像人,像正常人。

2017/06/08 | 小花媽

在一間超美味的越南社會企業餐廳,幫助異鄉孩子走向未來的路

當我們援助人時,不應該是有階段性的,而是應該要讓他們能夠真正的進入社會,進入正軌。就像是政府給予弱勢族群補助時,不應該只是讓他們能活,而是讓他們能夠活得像人,像正常人。

2017/05/16 | 羊正鈺

聽障生去打工卻被要求「接一整天電話」,茶湯會道歉了

盧姓聽障學生在臉書上發文表示,「一個人的弱勢,並不能成為他在這社會不適任的理由。」

2017/05/08 | 林立青

當窮的弱的人獨自面對國家體制,法律菁英給他們的是一盆一盆的冷水

於是我看到的狀態,會是那些窮的弱的無力的人獨自去抗爭,獨自去面對社會體制再被欺凌的遍體麟傷。而我原本以為的法律菁英份子們紛紛表示「早就說無罪推定之下這不會有任何結果」「那是另一個單位的事」「不然妳就找出證據阿」。

2017/05/04 | 新公民議會

理應獲得社會掌聲及應有回饋的社工,實際上卻正在被體制所壓迫

身為在社會邊緣第一線拉扯的社工人員,理應獲得社會最大的掌聲與應得的回饋,但實際卻也是被體制所壓迫的那一個。

2017/03/02 |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

仇恨政治當道,我們還能獨善其身嗎?

「仇恨政治」似乎愈來愈有市場,人們容讓甚至支持將侵害「他者」人權的行為合理化,以保障自己眼前的利益,卻忽略了當人權底線失守,最後可能得不償失。

2017/03/02 |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

仇恨政治當道,我們還能獨善其身嗎?

「仇恨政治」似乎愈來愈有市場,人們容讓甚至支持將侵害「他者」人權的行為合理化,以保障自己眼前的利益,卻忽略了當人權底線失守,最後可能得不償失。

2016/12/23 | Kenzo

落實居住正義 立院修正《住宅法》提高社會住宅比例

內政部表示,目前台灣「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約7281戶,占全國住宅總量0.08%,相較於日本及韓國5%,明顯偏低,更遠低於歐洲國家的30%以上比率。

2016/11/25 | 李修慧

【專訪】為什麼街友就算有了「房子」,還是不願意「回家」?

就算我知道他跟我不一樣,而且超級不一樣,我仍接受這樣的差異,並且相信,無論他與我有多麼不同,我們都同樣是這個城市的一分子。

2016/11/08 | Kenzo

急診部分負擔調漲 近7成民眾認為可遏止醫療資源浪費

立委吳玉琴質疑,地方基層要擴大項目,但醫療配備是否足夠?立委林靜儀也說,不能保證民眾前往大醫院就醫後,不會因不滿被劃分為輕症者、負擔提高而出現毆打醫護人員的暴力行為。

2016/09/07 | julia

(更新)即期品助弱勢 續食餐廳「書屋花甲」幸福開張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食物浪費,量販業者家樂福推出全台首家續食餐廳「書屋花甲」,食材主要來自賣場即期商品,以每份20元餐點供應給獨居老人及弱勢族群。在餐廳外面更設置有不上鎖的冰箱,提供免費的即期麵包,供有需要的弱勢族群自行拿取。

2016/05/29 | 讀者投書

其實民意代表與社工都是來「救苦救難」的,相煎又何太急呢?

平心而論,民意代表其實是一種與社工員非常相似的行業-同樣得解決社會問題、解決方式不符期待時得承受壓力,卻也同樣沒有標準工作流程可依循,或者辛苦不見得被看見。

2016/05/28 | 合和拾間 小當家

穿不穿制服交給兒童及青少年決定,是教育單位的失職與失責

如果讓兒童選擇,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兒童會選擇不用上學,每天打電動,看電視,吃冰淇淋當午餐,在遊樂園玩,但這樣的選擇就叫民主和尊重兒童的自主權嗎?這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