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張鐵志

張鐵志(1972年10月12日—),臺北人,臺灣作家、文化政治評論者及社會運動者。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08 | 財訊

青鳥與VERSE萬本退書風暴後的領悟:文化品牌如何商業擴張?蔡瑞珊與張鐵志的共同考題

在實體書店和平面出版日薄西山之際,張鐵志與蔡瑞珊的雜誌與書店品牌卻能異軍突起,但又該怎麼做才能平衡文化界的左右派論戰?

2021/10/01 | 精選書摘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一個英國作家為何可以如此準確寫出極權統治下的現實、甚至未來的境況?

喬治・歐威爾真的是先知嗎?他在緬甸究竟經歷了什麼,使他對政治、對人性有如此深的洞見?甚至他生前最後未完成的小說構思,也是關於在緬甸的經歷。作者艾瑪・拉金走遍緬甸,追尋歐威爾的足跡,也觀察當代的緬甸,讓我們看見在極權統治下的緬甸人。

2021/08/04 |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

【專訪】《VERSE》雜誌創辦人張鐵志:成為更多文化烈焰的小火種,台灣的新時代精神正在成形

躬逢解嚴後想像力噴發的時代,學生時期張鐵志與同時代青年們,都在追尋與描繪台灣社會的未來樣貌。三十年過去,仍是進行式,兩年前張鐵志曾出版《想像力的革命:1960年代的烏托邦追尋》,其實他坦言並不知道台灣理想國度的具體樣貌,但始終懷抱社會將更平等,邁向更好的可能性。

2020/03/31 | 陳偉智

新冠肺炎讓熱帶的大馬文藝產業陷慘冬,也讓台灣新南向政策的落地交流成空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馬國政府的「鎖國」政策讓文藝、觀光、影視產業陷困境,也讓台灣對馬國的新南向政策的文化交流停頓,而且台灣的藝文界有文化部紓困,馬國藝文界仍在盼望官方協助走出困境。

2019/03/30 | 精選書摘

張鐵志《想像力的革命》:佔領大學——創造兩個、三個、許多哥倫比亞大學抗爭

這場佔領在根本意義上挑戰了大學的價值。五零年代的美國大學強調大學自主,是孤立而超然的經院,但當整個時代正在劇烈的翻攪,當遠方有許多人正在死去、而美國正在內爆時,象牙塔的沉默變成了體制的幫兇,而不再是令人崇尚的美德。

2019/03/30 | 精選書摘

張鐵志《想像力的革命》:暴烈與美麗——石牆暴動與同志運動

石牆暴動並不是同志權益運動的起點,也不是真空中誕生的——此前已經有許多勇敢的抗爭和組織,但那場暴動確實斷代了同志運動的兩個時期:許許多多人在其後加入這場運動,爭取他們的權利和尊嚴。

2019/03/29 | 精選書摘

張鐵志《想像力的革命》:占領大學——創造兩個、三個、許多個哥大抗爭

這場占領在根本意義上挑戰了大學的價值。五零年代的美國大學強調大學自主,是孤立而超然的經院,但當整個時代正在劇烈的翻攪,當遠方有許多人正在死去、而美國正在內爆時,象牙塔的沉默變成了體制的幫兇,而不再是令人崇尚的美德。

2019/03/29 | 精選書摘

張鐵志《想像力的革命》:暴烈與美麗——石牆暴動與同志運動

石牆暴動並不是同志權益運動的起點,也不是真空中誕生的——此前已經有許多勇敢的抗爭和組織,但那場暴動確實斷代了同志運動的兩個時期:許許多多人在其後加入這場運動,爭取他們的權利和尊嚴。

2019/03/01 | 精選書摘

《恐懼:川普入主白宮》推薦序:事實與謊言的對決

伍華德這本書的主題在某個意義上比較傳統:關於川普總統的白宮決策內幕。但他所呈現的是一副更驚人的景象——一個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瘋狂與荒唐,以及高層官員的「行政政變」。

2019/02/28 | 精選書摘

《恐懼:川普入主白宮》推薦序:事實與謊言的對決

伍華德這本書的主題在某個意義上比較傳統:關於川普總統的白宮決策內幕。但他所呈現的是一副更驚人的景象——一個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瘋狂與荒唐,以及高層官員的「行政政變」。

2017/12/06 | 周雪君

台灣作家、《號外》前主編張鐵志被拒入境香港

張鐵志日前在Facebook透露會來香港開城市文化會議,但今日入境時被拒。

2017/05/31 | Daphne Chung

S1E16|張鐵志:那已經不是音樂本身,而是你生命的回憶

在本集節目裡,你可以聽到台灣從戒嚴到解嚴,一位跨時代見證人的心情轉變,以及張鐵志對獨立音樂的定義,到底獨立音樂跟主流音樂要如何區分?還有張鐵志如何看待「文青」這個標籤,為什麼文青這個詞到後面帶有貶意的意思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2017/01/08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趙德胤 X 張鐵志:創作的力量──當《再見瓦城》遇上《燃燒的年代》

看趙德胤與張鐵志,一個扛著鏡頭一個搖著筆桿,試圖與社會對話的過程中,亦同時爬梳個人經驗歷程與自己對話,思考如何從每一個「我」出發,連結每一群「我們」,然後與世界對話。

2017/01/0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趙德胤 X 張鐵志:創作的力量──當《再見瓦城》遇上《燃燒的年代》

看趙德胤與張鐵志,一個扛著鏡頭一個搖著筆桿,試圖與社會對話的過程中,亦同時爬梳個人經驗歷程與自己對話,思考如何從每一個「我」出發,連結每一群「我們」,然後與世界對話。

2015/02/17 | 精選轉載

張鐵志:「聲音與憤怒」改變了我的生命方向

「十年來,有許多多多朋友跟我說這本書如何改變了他們⋯⋯然而,這本書改變最大的,是我自己的生命方向。」「我最想書寫的當然是台灣版、甚至華語世界的「聲音與憤怒」,而相信那本書已經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