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7 | 精選書摘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社工人力非常吃緊,我們只能讓個案「不要死」而已 如果沒有人好好陪伴他,了解他心裡的洞,刺激他產生行為改變的動機,陪他走過辛苦的過渡期,想辦法連結更多社區支持,讓他回歸社會,重新站穩,那麼,我們只是不斷在做重複的事情而已。 社工人力 遊民 More... 外展社工 人事費 強制就醫 社會安全網 社區服務網絡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李佳庭 2020/05/04 | 李修慧 「殺警案」5天內經歷2次抗告、3次重新裁定:司法上這樣「改來改去」常見嗎? 鄭姓男子在台鐵刺殺警察案件,4月30日判無罪、50萬交保。之後,檢方2次抗告、高等法院2次要求重新裁定、地方法院也2次改變交保條件。《關鍵評論網》統整地方法院、地檢署、高等法院3方資料,告訴你檢方為何多次抗告?高等法院又為何多次要求地方法院重新裁定?這樣的狀況,在實務上是常態嗎? 台鐵 殺警 More... 警察 地方法院 嘉義地方法院 高等法院 高等法院台南分院 台南高分院 裁定 交保 抗告 嘉義地檢署 檢察官 法官 強制就醫 住院 精神衛生法 2019/05/24 | 台灣人權促進會 【講座側記】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強制就醫、醫療困境和汙名化 在「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講座中,由台權會副秘書長施逸翔主持,並邀請蘇偉碩醫師與陳威延律師從各自的專業角度進行與談,探討台灣現行制度下的精神疾病議題。 強制就醫 精神疾病 More... 陳威延 強制治療 蘇偉碩 強制住院 精神障礙 精神衛生法 精神病患 2016/04/02 | 影音精選轉載 她是精神病患,也是南加大法學教授:我要的跟你們一樣「去工作、去愛」 艾琳是大學教授、人妻,也是精神病患。畢業於耶魯大學法律系的她,以自身經歷向世人說明:精神病患需要的是好的治療、周遭群眾的同理心,而不是污名、犯罪化與暴力。 強制就醫 慢性思覺失調症 More... 污名 精神疾病 精神病 除罪化 2016/04/01 | Shih Yuan 強制送醫事件紛傳 精神醫學會籲:勿污名化精神病友 賴德仁強調,政府該檢討的是,目前社區公衛護士的人力配置,還有心理衛生的預算分配等問題,而不是污名化精神病人。畢竟精神病人只要規律服藥治療,相當安全。 台灣精神醫學會 女童斷頭案 More... 強制就醫 搖搖哥 精神病患 精神醫療 賴德仁 2016/04/02 | 影音精選轉載 她是精神病患,也是南加大法學教授:我要的跟你們一樣「去工作、去愛」 艾琳是大學教授、人妻,也是精神病患。畢業於耶魯大學法律系的她,以自身經歷向世人說明:精神病患需要的是好的治療、周遭群眾的同理心,而不是污名、犯罪化與暴力。 強制就醫 慢性思覺失調症 More... 污名 精神疾病 精神病 除罪化 2016/04/06 | Shih Yuan 社區精神照護人力緊 每人平均須追蹤300病友 諶立中表示,負責追蹤急性、嚴重精神病人的社區關懷訪視員,全國只有96名,平均每人得追蹤超過300人,距離每名訪視員負責80名病患的目標有很大差距。而該數字還有很大的城鄉差異。 公共衛生 強制就醫 More... 心理健康 社區關懷訪視 精神疾病 精神病患 衛福部 2016/10/01 | 精選書摘 憂鬱症女孩紀實:很多人以為我們厭世,其實,我們比誰都愛這個世界 請嘗試著去理解,每個失意或精神異常的人們,背後可能都有許多許多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往往都跟人性、社會、善良、靈魂與掙扎相關。 精神異常 憂鬱症 More... 躁鬱症 人性 靈魂 精神病 強制就醫 精神病患 溫柔 上吊 愛 2018/06/17 | 羊正鈺 精障者其實「不可怕、而且很可愛」,衛福部擬設「危機處理小組」 從小燈泡事件,到政大「搖搖哥」,精神疾病防治的首要關鍵仍是去污名化,病人和家屬才有勇氣向外求援,醫療和社會資源也才有機會介入,危機處理團隊才有處理的空間。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強制就醫 More... 精障者 CRPD 污名化 社區 衛福部 危機處理 復健中心 桃園療養院 職能治療師 身心障礙者 社區照護 精神障礙者 2016/10/01 | 精選書摘 憂鬱症女孩紀實:很多人以為我們厭世,其實,我們比誰都愛這個世界 請嘗試著去理解,每個失意或精神異常的人們,背後可能都有許多許多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往往都跟人性、社會、善良、靈魂與掙扎相關。 精神異常 憂鬱症 More... 躁鬱症 人性 靈魂 精神病 強制就醫 精神病患 溫柔 上吊 愛 2016/03/30 | 精選轉載 在隨機殺人的夜晚,一個「精神病患」給社會的誠懇告白 標籤化、污名化和復仇,沒有一樣可以幫助我們脫離自己,以及社會的困境。因為這是透過權力的優勢,把一群已在邊緣的生命往死裡打...被這樣對待的人,有何理由對社會的生命懷抱基本的尊重呢? 女童斷頭案 強制就醫 More... 標籤化 污名化 精神病患 精神障礙 羅士哲 隨機殺人 2016/03/30 | 精選轉載 在隨機殺人的夜晚,一個「精神病患」給社會的誠懇告白 標籤化、污名化和復仇,沒有一樣可以幫助我們脫離自己,以及社會的困境。因為這是透過權力的優勢,把一群已在邊緣的生命往死裡打...被這樣對待的人,有何理由對社會的生命懷抱基本的尊重呢? 女童斷頭案 強制就醫 More... 標籤化 污名化 精神病患 精神障礙 羅士哲 隨機殺人 2016/04/04 | 麥志綱 當身邊出現「怪怪的人」,除了就醫,我們可以有更好的作法嗎? 台灣的社會需要找到能夠從集體傷痛中修復的能力。而用正確的方式去處理精神或心理議題,真正地投入資源去面對問題,將是我們能否自我修復的關鍵指標。 強制就醫 後設認知 More... 心理健康 心理學 思覺失調 社會認知 2016/04/01 | 沈政男 政大「搖搖哥」該被強制就醫住院嗎?10個精神科醫師有11種答案 一個人因為得了精神疾病,無法妥善照顧自己而影響健康,且家人也無法給予照顧,為什麼不能由國家介入,強制施予醫療協助? 人身自由 台北市衛生局 More... 女童斷頭案 就醫權利 強制住院 強制就醫 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搖搖哥 政大 松德精神醫院 毒癮 濫抓 精神病患 精神科醫師 精神衛生法 自傷傷人之虞 自殺 衛福部 酒癮 隨機殺人 2016/04/04 | 精神科醫師的異想世界 精神科醫師:「強制就醫」或許是違反人權,但置之不理也違反了「就醫人權」 他們是因為生病了,沒有或不願接受該有的治療,最終被放棄,那我們有人要去照顧這群「因病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的人嗎?」 人權 女童斷頭案 More... 強制就醫 思覺失調症 搖搖哥 柯文哲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患 精神衛生法 醫生 2016/04/18 | 島國連線INA 助長戀童?澳洲阿嬤發起連署禁日本蘿莉「真人娃娃」 日本蘿莉文化為澳洲帶來的意外衝擊,看來仍持續發展當中。 Melissa Evans Trottla More... 人偶 強制就醫 性愛娃娃 戀童癖 日本 暴力電玩 次文化 澳洲 真人娃娃 精神疾病 精神病 精神衛生法 蘿莉 2016/04/18 | 島國連線INA 助長戀童?澳洲阿嬤發起連署禁日本蘿莉「真人娃娃」 日本蘿莉文化為澳洲帶來的意外衝擊,看來仍持續發展當中。 Melissa Evans Trottla More... 人偶 強制就醫 性愛娃娃 戀童癖 日本 暴力電玩 次文化 澳洲 真人娃娃 精神疾病 精神病 精神衛生法 蘿莉 2016/04/07 | 精選轉載 鄭南榕是神經病,我說,在座的各位,都是神經病 在社會中排除部分成員、並預設這些人是「預備犯」的心態,其實跟修正前的刑法100條很像。 侯友宜 刑法100條 More... 台灣新憲法草案 台獨 同性戀 國家機器 張奇文 強制就醫 犯罪 犯罪率 神經病 精神病患 精神科醫師 精神衛生法 鄭南榕 預備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