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強暴

強暴可能是指:

在法律定義上,強暴包含多種暴力行為,例如毆打、掠奪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港大學迎新營非禮強暴案連爆,特首李家超:不能容忍

踏入9月,香港學校近日先後開學,各大學的學生也按照慣例舉辦迎新營,但香港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先後傳出非禮及強暴案,備受社會重視,警方已介入調查,初步逮捕了一名男學生。

TNL+ 2023/06/09 | TNL國際編譯

波蘭女性控告政府墮胎法侵犯人權,歐洲人權法院以「證據不足」駁回

波蘭憲法法庭裁決宣布,波蘭女性若想要墮胎,只有在經歷強暴、亂倫或母親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外,其他的原因一概不予接受,這樣的裁決結果,也讓波蘭成為擁有最嚴格墮胎法的歐盟國家;但這並不代表符合條件的女性,就一定有辦法可以墮胎。

2023/05/07 | BBC News 中文

那些因強暴受孕而出生的孩子:他救了她的命,他卻也是強暴、燒死她母親的人

英國政府表示,不久之後,在英格蘭和威爾斯因強姦而受孕出生的孩子將會被認定為犯罪受害人。有一些人分享了他們因為母親被強暴而生下自己的故事——而他們也拒絕讓往事主宰自己的人生。

2023/02/10 | 李秉芳

長榮大學馬籍女大生命案,兇嫌「量刑教化鑑定」結果出爐,律師主張非故意殺人

二審的合議庭法官討論後,決議進行「量刑教化鑑定」針對梁嫌的生活、為人和智識狀態進行調查鑑定,鑑定小組成員包括精神科醫生、律師、志工、教授、心理醫生等多人,報告在上個月出爐,今天辯護律師也以此主張,梁嫌並非故意殺人且仍有教化可能。

2022/09/01 | 人本教育札記

18年前狼師性侵案纏訟至今,沒想到兒子也會被性侵,爸爸深陷在自責與內疚之中

8年前的校園狼師性侵男童案,讓被害男童的父親至今自責不已,認為是自己當初的決定,讓兒子搭上了狼師的車。兒子還能選擇他的未來,但父親的自責與內疚,卻沉甸甸的承載在兩張精神科的診斷證明上⋯⋯。

2022/07/15 | TNL 編輯

俄亥俄州10歲女孩被強暴懷孕、必須前往別州墮胎,被美國右派批評是「假故事」後嫌犯落網

印第安納州一間診所接到了一名10歲女孩的求助電話,通話時她已懷孕6週又3天,在她的家鄉無法進行墮胎。俄亥俄州禁止在可偵測到胎兒心跳、懷孕6週以上的女性進行墮胎,也不包括強姦或亂倫的例外情況。

2022/05/08 | 法操FOLLAW

「威脅」前女友要公開日記,男子為何被判強制罪而非恐嚇?

用物品威脅他人,按照常理來說,理當觸犯「恐嚇」罪,而非強制罪。會產生這樣的判決,還需看這份威脅背後是否有其他意圖。

2022/04/22 | 德國之聲

為何俄軍在戰爭中不斷犯下強姦、搶劫、射殺平民等暴行?

強姦、搶劫、射殺平民:每天從烏克蘭不斷傳來俄軍的暴行。然而,士兵從事這類暴行的動機是什麼?

2022/04/06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5年期間強暴13名女學生,印尼伊斯蘭寄宿學校創辦人被判處死刑

印尼西爪哇省警方在去年5月開始調查此案並逮捕了Wirawan,當時是一名受害者的父母在女兒度假回家並承認剛生完孩子後報警。此案直到2021年11月法庭訴訟開始時才公開; 警方表示,直到11月才公佈,是為了防止對受害者造成進一步的心理和社會傷害。

2022/02/18 | TNL 編輯

美洲墮胎權差異:美國佛州禁止「15週內合法墮胎」,南美國家厄瓜多同日放寬限制

現在是美國墮胎議題出現嚴重分歧的時刻。特別是今年春天,美國最高法院將對密西西比州15週的墮胎禁令做出裁決,有可能推翻「羅訴韋德案」。

2021/10/17 | 精選轉載

【專訪】中研院彭仁郁談「被主動忽略」的家內性侵,「遭亂倫扼殺的伊底帕斯」如何走出困境?

家內性侵的複雜性在於施暴者同時是親近的家人。彭仁郁指出:「家庭性侵事件的未成年受害者往往不太願意接受社工、師長或檢調單位的協助,主要原因在於,在自我保護和保護家人之間,難以找到兩全的解決方法。」

2021/10/14 | 讀者太太Mrs Reader

英國警察強暴棄屍引燃人民怒火,強森的發言卻如同火上加油

英國在發生Sarah Everard因為信任警察反而被殺害的事件,以及之後延伸的各種荒腔走板狀況,政府繼續要求人民信任警察,似乎成了最大的諷刺,而首相強森之後在媒體上的發言,更讓人有種「何不食肉糜」的感覺。

2021/10/08 | 曾凡芸

加州、澳洲首都特區通過法案:未經同意取下保險套犯法,且「是性暴力的一種」

提出法案的澳洲議員李(Elizabeth Lee)指出,「沒經過同意的性行為就是性侵害,而性侵害已經被列入刑事罪行。」更表示,「本質上來看,未經同意取下保險套,就是強暴。」墨爾本大學學者Bianca Fileborn也說,強暴並不是只包含以武力威脅,更包含有沒有經過被害者同意。而性行為中沒有經過同意就拿掉保險套,忽視了一個人對身體的自主權和控制權。

2021/09/17 | TNL 編輯

法律「強暴」定義危害受害者權益,歐洲理事會要求波蘭修改

波蘭亞捷隆大學刑法系助理教授Magdalena Grzyb指出,波蘭每年1300起強暴案中,只有475例最終被判入獄。並不是因為波蘭強暴不猖獗,而是因為刑法上對於強暴的定義,導致只有一小部分的強暴犯,符合「法律上的強暴」。

2021/08/01 | 傅紀鋼

Netflix影集《德里罪案》:從警察視角切入德里公車輪姦案,廉價正義下撲朔迷離的犯罪成因

《德里罪案》導演避開了長篇大論的分析,將影集聚焦在警方從發現被害人到破案為止,短短6天的事件內外反應,讓觀影者直接感受印度警政系統的腐敗與僵化,以及犯罪者的生活背景。

2021/07/18 | 英語島

女性殺害比例歐洲第二高,法國掀起「殺女海報」活動抗議性別暴力

2019年夏天,一個全由女性及跨性別女性組成的團體發起了名為Collages Féminicides(殺女海報)的活動。她們將數不清的親身經歷、統計數字化做對父權社會無聲的抗議,讓這些時常被藏在暗處的傷痛,能夠攤在陽光下。

2021/07/12 | TNL 編輯

墨西哥最高法院裁定地方墮胎禁令違憲,撼動拉美天主教保守價值觀

拉丁美洲有一些堪稱世界上限制最嚴格的墮胎法,許多國家徹底禁止墮胎,如薩爾瓦多,該國已將一些執行墮胎的婦女判處高達40年的監禁。直到近期,僅有共產主義國家古巴和烏拉圭允許自由墮胎。

2021/06/08 | 精選書摘

《我還能變好嗎?》:《希望:為愛重生》令人揪心,如何減少困境帶給我們的傷害?

其實生活不易的原因,只有少部分是因為苦難本身,更大部分則是因為苦難有「馬太效應」。受過苦的人會漸漸開始懷疑自己,漸漸讓自己陷入卑微的泥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