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影展

影展(又稱電影節)是個在特定時間內播映多部電影的組織性活動,多半在一個城市或區域內的電影院及其映演空間進行,但近期也有越來越多的室外演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4/28 | 詹育杰

2023法國「真實影展」:參與罷工抗議、重點不在獎項或市場,創造屬於每個人的電影節

45年來堅持捍衛紀錄片創作的「真實影展」,當中不乏直接地參與世界各地社會運動的作品,每部電影的放映或之後的座談討論都一再提醒我們,當電影院外的社會現實,竭盡全力使我們分開或競爭對立時,我們在影展中齊聚一堂不是為了娛樂消遣打發時間,而是一塊想像那個不是無法實現,只是尚未實現的明天。

2023/02/18 | 王祖鵬

香港名導杜琪峯出席柏林影展:怒轟極權壓迫自由,同時表示現在的電影越來越差

香港名導杜琪峯擔任柏林影展評審團成員,記者會重砲怒轟極權對自由的壓迫,「獨裁者通常首先對付的一定是電影。我覺得香港,不,抱歉,我覺得全球爭取自由的國家和人民,都必須支持電影,因為它會為你們發聲。」除此之外,杜琪峯也發表對當代電影的看法,認為現在的電影越來越爛,引起熱議。

TNL+ 2022/12/07 | TNL特稿

倫敦電影節(下):實地參展經驗分享,拓展台灣影視工作者的視野與創作

今年因為參與台灣短片作品《殺風景》(SAPPUKEI)入選倫敦電影節實驗觀摩單元(Experimenta)而受邀參加倫敦電影節,本文記錄下此行出自個人觀點之經驗側寫,希望提供業界朋友作為參考。

TNL+ 2022/12/06 | TNL特稿

倫敦電影節(上):影評人發起「擁抱影展的影展」,如何在世界浪潮中確立定位?

倫敦電影節在脫歐之後,甚至慢慢地沖淡其歐洲特色,逐漸發展成一個英國地域性較強的影展。倫敦電影節逐漸與在地工業體系和城市文化共振,努力走出歐陸德法強勢電影工業之外,屬於英國、反映英國價值的電影節。然而倫敦電影節的起源是什麼?這幾年又有什麼變革?2022年的倫敦電影節又有什麼特別的影展特色呢?

TNL+ 2022/11/30 | TNL特稿

【關鍵專訪】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卡洛夏崔安:談台灣電影,串流平台與劇院的關係,以及影展所扮演的角色

受金馬影展邀請,卡洛夏崔安(Carlo Chatrian)以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名義再次造訪台灣。卡洛夏崔安2013年至2018年曾經擔任盧卡諾影展藝術總監,自2019年6月接任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在2020年2月順利舉行第70屆柏林影展後即遇上COVID-19襲捲全球。而在秋陽暖照的早晨,這也是他這次訪台的最後一天,卡洛夏崔安與我們分享後疫情時代下對影展的期望,以及對於台灣電影、串流平台與影展關係的觀察。

TNL+ 2022/11/29 | 芬多經

來自產業的聲音:導演、編劇、獨立片商如何看待金馬影展的變與不變?

每年台灣影壇最重要的電影盛會,除了眾星雲集、話題不斷的金馬獎頒獎典禮之外,所有影迷必搶、影癡秒殺的金馬國際影展強檔好片,其實也是整個金馬國際影展的重頭戲。而在這之中,其實也產生了許多議題,包含電影的行銷、影集/電影院的產業轉變等等,而來自業界的專業工作人士,是怎麼看待金馬影展的?

TNL+ 2022/11/24 | 陳煒智

影評人談金馬影展的存在意義:除了新片搶先看,為什麼我們需要在影展看「經典片」?

一開始接到編輯邀約,希望我從「金馬影展」之於「影評人」的角度,寫一篇短文。捫心自問,我一向不以所謂的「影評」自居,而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觀眾(好啦,我承認,我是個『挑剔』的觀眾)。而金馬影展之於「影評人」,除了追一個快、嘗一個鮮,甚至,搶一個點閱率的居高不下,在「搶先目賭」的興奮漩渦當中,有什麼是我真正擁有情感連結,而且,很希望藉由一方短文,與讀者分享的?

TNL+ 2022/11/23 | TNL特稿

選片人談金馬影展的策展脈絡:不僅僅只是影迷許願池,更紮實地掌握了死忠影癡們的期待

縱使選片主題與面向的觀眾客群不竟相同,但以民間機構自營影展的方式下,票房仍作為影展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而要如何在茫茫影展中,鶴立雞群博得觀眾的青睞,影展的核心也終歸還是得回到節目的選片。這一點,作為影迷年度大盛事(尾牙)的金馬影展,很明確且紮實地掌握了死忠影癡們的期待(願望)。

TNL+ 2022/11/22 | TNL特稿

台灣迎來「365天都有影展」空前榮景,那麼,最老牌的金馬國際影展特色是什麼?

「台灣365天都有影展」的說法雖然誇大,但基本上每個月在台灣不同縣市都有影展正在進行,是不爭的事實。形式從常態性影展到專題放映;放映地點從奢華氣派的泰坦廳深入到鄉鎮的獨立書店;參與人數從上千人次到一人獨自在家線上平台收看;作品接收到的掌聲從金馬殿堂迴盪到學生製作畢業展——台灣的影展、電影節在21世紀撐出前所未有的榮景。那麼,最老牌的金馬國際影展特色是什麼呢?在我看來絕對是金馬獎入圍影片及周遭的華語電影。

2022/11/09 | TNL 編輯

【2022高雄電影節】專訪策展人黃晧傑:從短片、VR等小眾類型另闢蹊徑,對比北影、金馬確實是夾縫求生存

在策展人黃皓傑與策展團隊的深耕之下,高雄電影節也逐漸長出屬於自己的樣貌——短片、VR作品的成績斐然,皆有目共睹。而今年,文化活動的南移是顯而易見的,燈會、金曲獎、文博會到設計展皆在高雄,在這波文化新南向的浪潮節點之下,深耕地方多年的雄影將扮演何種角色,又是如何看待串流、影集與影展自身的變化?

2022/10/0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巴黎台灣電影節場場爆滿、年輕族群大幅增加,金獎導演樓一安、影帝莫子儀赴法映後座談

第五屆巴黎台灣電影節選映《月老》、《該死的阿修羅》、《廢物》及數位修復上映的《少年吔,安啦!》等作品,特邀金獎導演樓一安和金馬影帝莫子儀赴法映後座談。電影節已在法國年輕族群間口耳相傳、廣受喜愛與支持,票房幾乎完售。

TNL+ 2022/08/10 | 賈小米

【隨點隨看串流+】Netflix大舉進攻威尼斯影展,4+1名導新作瞄準奧斯卡獎季

繼2021年《犬山記》、《失去的女兒》、《上帝之手》三部自家原創電影入選威尼斯主競賽後,今年則是有4部原創電影入選主競賽單元,另有一部影集將於影展期間舉行首映。本篇文章,就來介紹Netflix大軍壓境的種子選手們。

2022/07/09 | TNL 編輯

【2022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長片《美國女孩》:厚實細膩的表演詮釋,好表現獲得媒體、影評、業界一致肯定

《美國女孩》導演阮鳳儀也提到,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對因為自己的年紀,質疑自己能不能勝任這個工作,過程都是林書宇監製支持自己,讓大家走到現在,「希望這也代表很快會有其他的新導演,站在這個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