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影評

電影評論,簡稱影評,是指觀影後從藝術性、觀賞性、技術性、社會性及政治等方面對一部電影進行評價和批評。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11/29 | 傅紀鋼

【影評】《拿破崙》:歷史視野淺薄是雷利史考特的罩門,但至少看瓦昆菲尼克斯演技值回票價

歷史背景簡單的主題,史考特就很擅長處理角色面對事件的情緒反應,並透過場景調度、動作設計,以及最重要的:氛圍,來拍出優秀的成品。但對於需要文化歷史視野的主題,他就顯得力有未逮。

2023/11/26 | 方格子vocus

《信徒2》:幕前幕後大換血、故事走味有跡可循,最大乾爹Netflix竟淪韭菜

看完《信徒2》後,因內心的一股鬱悶驅使,去查了一下幕後劇組名單,結果發現除了監製還是同一人之外,導演、製片和編劇都都換了一輪,特別是編劇方面則是啟用了新人編劇,而演員的部分也只留下了前作的車勝元和趙震雄,頓時明白了一部續作能夠走味成這樣其實早就有跡可循。

2023/11/26 | 方格子vocus

《年少日記》:得不到愛與關懷的孩子,如何克服「最愛的人傷我最深」的事實?

如果我們能從小就著重在心理健康教育,像鄭Sir一樣明白「抑鬱不是一種選擇」,把對學生的關懷擺在「你過得好不好?」,而不是「你這次考幾分?」那麼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身陷情緒疾病?

2023/11/15 | 方格子vocus

「影評黃金時代」之終結——世界知名影評人,法國《正片》主編米榭西蒙逝世

法國的重要影評人,米榭西蒙於今年11月13日去世,引發國際影評界、電影界與文化界的哀悼,悼念「影評黃金時代」之消逝。米榭西蒙的生涯力挺馬丁史柯西斯和珍康萍等導演,並與《電影筆記》分庭抗禮。

2023/11/14 | 溫溫凱/地下電影

【影評】阿爛《這個女人》、蔡明亮《何處》遊走記錄/劇情之間,藝術家蘇匯宇「衝擊」電影圈

今年金馬影展於上週四在《五月雪》、《車頂上的玄天上帝》雙開幕片的狀況下,順利開展。首週末結束,愛電影的人擠滿了台北信義區街頭,此篇文章,就要來談談這幾天看到的幾部印象深刻的作品,首先,是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阿爛的《這個女人》,以及入圍最佳紀錄片、蔡明亮的《何處》。

TNL+ 2023/11/10 | 明蒂小姐

【影評】《可憐的東西》:尤格藍西莫的荒誕展演,艾瑪史東踏上「科學怪人」般的性愛成長之旅

導演尤格藍西莫曾說,若無艾瑪史東《可憐的東西》就不會存在,這部荒誕詭譎的電影也引起關於父權、女性主義的討論,好像也嚇壞了很多人,或許,那些心有餘悸的人,應該試試答覆艾瑪史東在片中,初夜大戰、熱汗淋漓、高潮不斷之後,將古典裝飾床柱玩弄得嘎嘎作響後的大哉問:「為什麼人們不一直這樣幹到天明呢?」

TNL+ 2023/11/10 | 明蒂小姐

【影評】Netflix《殺手》:麥可法斯賓達詮釋孤僻自戀的無政府主義者,就是大衛芬奇的分身鏡

「殺手」孤冷高傲,孤注一擲,但是他並沒有如麥特戴蒙《神鬼認證》中如孤兒般被拋棄,大衛芬奇與麥可法斯賓達的《殺手》,實則呼應吳宇森與周潤發在1989年的《喋血雙雄》(英文片名同樣為The Killer),孤子浪跡天涯,冷血相殺,竭盡救贖,都是為了「愛」。

2023/11/07 | 廣編企劃

青春真美好但現實太殘酷!從《少男少女》看如何逃離有毒關係

入選2023釜山影展亞洲電影之窗,並入圍金馬60最佳新演員與最佳音效獎,由許立達執導的新片《少男少女》,靈感自導演在台灣西部小鎮的經歷,在濱海小鎮中的少男少女面對生活,他們將做出什麼樣的選擇?11/17一起進戲院觀賞。

2023/10/31 | Bruce Lai 賴勇衡

非洲電影《以基督之名》:做甚麼?求甚麼?

《以基督之名》以諷刺喜劇的手法,描寫西方殖民主義的力量怎樣在民族獨立之後仍持續著。故事發生的舞台在科特迪瓦一個小村莊,有兩個村民總是被人取笑和欺凌,一個是遭受創傷後崩潰的女子,被村童喚作「Nanan N’se」,另一個是養豬的Ato。

2023/10/27 | 方格子vocus

《有生之年》:找到回家的路,好好愛自己,另一個階段的人生才正要開始

演員的演出雖然很輕鬆,但著實精彩;尤其媚姐楊貴媚,行雲流水地處理各種生活化的表演,且完整消化台詞,再怎麼金句的內容,從她口中出來都再自然不過,完全無說教感;最後二集,有兩場分別她和喜翔哥和吳慷仁的戲,扎扎實實地打動到觀眾,很真誠,很感人!

TNL+ 2023/10/27 | Bruce Lai 賴勇衡

不只是「自high」(下):「寫實」為理所當然?《正義迴廊》的法庭表演舞台

陪審團在刑事案件中的關鍵角色,是香港承襲英國的普通法制度的一部份,代表裁決須體現公眾的道德價值,亦制衡了法官潛藏的的個人偏見,是法治的體現。與其他港產「法庭戲」比較,《正義迴廊》花了更多篇幅在陪審團,以面譜化的角色代表不同立場、階層及世代的香港人,加上庭上多個證人的供詞,帶來眾聲喧嘩的效果。

2023/10/18 | 方格子vocus

《周處除三害》:令人耳目一新的台灣黑幫片,特別符合昆汀美學影迷的胃口

即便《周處除三害》夾雜了黑幫江湖、警匪犯罪、黑色喜劇、武打動作等等類型元素,但本質上仍是一部著重於角色成長的公路電影,尤其在電影後半節奏放慢時,我們更能感受到這位逍遙法外且殺人不眨眼的罪犯心境上的轉變,其行為舉止都道盡了他欲求真心悔改的念頭。

TNL+ 2023/09/30 | 傅紀鋼

《嫌疑犯X的獻身》印度版:改編令人耳目一新,對原著的「獻身」概念進行了更高層次的翻轉

印度版刪除女主角的獻身,讓瑪雅接受了數學老師的犧牲。但這必須要給瑪雅動機上的合理性,畢竟她打從一開始就想自首。只是為了女兒猶豫不決。但納倫卻給了她一個絕妙的理由,而那個理由更提升了原作當中巧妙的殺人設計,使印度版可說超越了原版。

2023/09/01 | 德尼思化

諾蘭版的「奧本海默」:從科學家到知識分子新典範,原子彈分裂與融合的生死辯證

歷史大事與個人,我們翻閱史書通曉前因後果的全知視角,議論天下判斷對錯,往往忘記身在當下的眾生只具備第一人稱。諾蘭自言首次以第一人稱撰寫劇本,希望更能還原奧本海默的心靈,這也正是為何《奧本海默》沒有美國動用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的慘烈畫面,因為原子彈之父根本沒有決定權,不知何時自己的發明會被啟用,缺席現場。

2023/08/14 | 德尼思化

《Barbie》:推倒重來的性別實驗樂園,以苦痛連繫理念之外真實的人

有些人會批評這部電影過於說教,像Gloria透過說出女性困境的宣言喚醒其他遭洗腦的Barbie。如果我們轉換另一個角度,視《Barbie》為喜劇的話,或能消解這些講道理的生硬感覺。那是美國喜劇常見的手法,將極端的刻板印象,以重複疊加的誇張、嘲諷形式呈現。如此表達,往往會刺痛不少人的耳朵。

TNL+ 2023/08/10 | TNL國際編譯

《奧本海默》被部分影評人批「一團糟」:選角非猶太裔、醜化女性、無法體現原子彈對日本傷害

儘管該電影普遍獲得外界高度肯定,但英國、美國有影評人認為《奧本海默》尚有不足之處,部分評論者甚至在觀影後對該片感到失望,當中批評包括部分情節陳述與事實有所出入、無法體現原子彈對日本的傷害有多巨大、演員族裔的考量,以及過多與主線無關的劇情。

2023/08/04 | 方格子vocus

得到更多,失去更多——諾蘭《奧本海默》的悖論與告解

《奧本海默》的爆炸說穿了,就是利用科學家從事軍備競賽的策略,最後成功引爆,電影以正確物理狀態的無聲爆炸聲,對比著,慶祝三位一體核試驗成功的實驗室同仁——眾人的歡慶鼓動聲恍若爆炸,與夢境般被炸彈燒焦的身體,如此心靈恐懼意味著,奧本海默步上不可回返的地獄之路。

2023/08/01 | 精選轉載

《奧本海默》的配樂發生一連串菜鳥錯誤,背後煩人音樂三小時不間斷疲勞轟炸

《奧本海默》的配樂大過對白,某些戲甚而呈現60:40的打架對比,音樂早就喧賓奪主。這種初級錯誤,令我認為《奧》是sound editing & mixing 最差的一部。我要很吃力地把音樂和對白分開聽,才能聽懂演員在講什麼。而在美國戲院無英文字幕、又要吸收重金屬知識,加上背後煩人音樂三小時不間斷疲勞轟炸,這種觀影體驗令人終於失去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