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 方格子vocus 為何輕軌在先進國家大受歡迎?新竹大眾運輸規劃的新想像 到60歲以後,是否還能保證自己「有能力開車及騎車」?如果沒有良好的大眾運輸環境,屆時只能被關在家裡。而良好的大眾運輸環境,讓人能夠暢行於城市裡,且無須麻煩他人。這就是大眾運輸的遠見。 風城 交通 More... 新竹 輕軌 城市規劃 空間規劃 大眾運輸 交通建設 徒步區 步行 行人 人行道 高齡化 2018/09/16 | 精選轉載 京都縮減鬧區車道、拓寬人行道,結果交通反而更順暢 隨著京都鬧區四條通一改拓寬道路為增加行人徒步區的計畫。在市民反感中化為成功典範,我們該想想道路的縮減這種違反人民直覺的事情,是否反而能帶來吸引逛街人流、促進經濟效益的結果? 京都 道路 More... 徒步區 腳踏車道 拓寬 行人路 2018/09/16 | 精選轉載 京都縮減鬧區車道、拓寬人行道,結果交通反而更順暢 隨著京都鬧區四條通一改拓寬道路為增加行人徒步區的計畫。在市民反感中化為成功典範,我們該想想道路的縮減這種違反人民直覺的事情,是否反而能帶來吸引逛街人流、促進經濟效益的結果? 京都 道路 More... 徒步區 腳踏車道 拓寬 2017/12/25 | 邱秉瑜 專訪「台北城市散步」邱翊:假日徒步區與民宿專區,會將大稻埕帶向怎樣的未來? 大稻埕是台北唯一在硬體與軟體上都能呈現台灣傳統文化特色的代表景點。台北市更是動作頻頻,不僅劃定「週日徒步區」,更規劃實行「民宿專區」,大稻埕如何兼顧觀光與在地文化,看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邱翊怎麼說。 大稻埕 直轄市 More... 迪化街 徒步區 觀光業 城市規劃 霞海城隍廟 公民參與 2017/11/27 | 邱秉瑜 專訪建築師呂大吉:對大稻埕迪化街徒步區的四個批判 大稻埕是否能重現「南街殷賑」的盛景?迪化街徒步區自今年九月開始實行後,大稻埕變得更好了嗎?建築師呂大吉說,過去近二十年來,大稻埕歷史街區的發展,是「雖有計畫,卻欠管理」的。對於大稻埕現今的發展應該如何更好,來看看曾任職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並在迪化街深耕數十年的建築師呂大吉怎麼說。 迪化街 徒步區 More... 大稻埕 呂大吉 城市規劃 路權 文化保存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街道景觀 違停 2017/11/04 | 眼底城事 友善行人促發城市復興:正興街假日徒步區 違規臨停佔完十分鐘,入手戰利品後當然是瀟灑揚塵而去。封街後得把車停好再來,既然停好了,有了「十分鐘之外」的時間與環境所營造的閒適感,自然會多走多看幾間店。而且少了汽機車的無形壓迫感,緊牽(抱)著的小孩的爸媽可以安心放手,專心地逛街排隊吃冰散步。 正興街 街道 More... 交通 徒步區 行人 台南 觀光 機車 封街 違停 城市 2017/04/27 | 邱秉瑜 公館徒步區為何失敗?看倫敦的蘭姆水管街,如何兼顧路權與商機打造雙贏幸福「生活感」 在台灣城市中走路,既不安全也不舒適,步行環境是惡劣的。步行環境之所以惡劣,乃是因為台灣的城市是為汽車設計的,而非為行人而設計的,常見的道路空間分配是:馬路的行車空間很寬,而路邊常還留設緩衝區,讓汽機車可以靠邊暫停,又或者乾脆劃成汽機車的停車格。至於行人,只能用車輛用剩的空間,而這用剩的空間往往已經很少,或者在有些地方根本連一點剩下的空間都沒有。 徒步區 人行道 More... 行人路權 汽車 步行 人車分離 公館 公館慢行徒步區 商業發展 2015/10/19 | 王鐘銘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把路變彎、變窄、變難走的道路政策? 這是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道路寬敞不只是寬敞,還會改變行人和駕駛的行為,帶來新一輪路權爭奪戰,結果可能是部分使用者的空間不增反減。 交通 商圈 More... 夜市 徒步區 機車 淡水 英專路 行人 觀光 道路 都市空間 2014/08/26 | 環境資訊中心 公館試辦徒步區店家罵翻?逛街行人一面倒支持 長期來看徒步區的設置絕對是公館商圈繁榮的保障。未來如有更多商家轉型、街頭藝人相繼進駐、各類活動增加,必再造另一個西門町。 316巷 交通管制 More... 人潮 公館 商圈 商家 國際藝術村 夜市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寶藏巖 封路 巷弄 徒步區 新店溪 機車 汀洲路 汽車 河岸自行車道 消費 消費者 環境友善 生意 空間規劃 羅斯福路 美食 自來水園區 自行車 行人 街頭藝人 車流 車輛禁行 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