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

報復(英語:revenge)又稱復仇或報仇,是指針對損害自身利益的他人做出對等的利益損害,且往往是暴力性的。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3/31 | 《思想坦克》

黃國書與台版黑暗榮耀:警總1992年就解散了,但深植人們心中的「小警總」並沒有消失

固然黃國書當年的間諜行為傷害了被監視者的情感跟權益,道德上也有非常重大的瑕疵,永久退出政壇也不為過,但他真的是這幾十年來最值得被檢討的人嗎?每當黃國書公開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就讓人感覺到無比的荒謬:同樣是監視異議份子,馬英九就從來沒有道歉過。

TNL+ 2023/03/24 | TNL特稿

【韓劇】《黑暗榮耀2》:絕佳的鋪哏與收線節奏,上一部成功做到這件事的是《延禧攻略》

《黑暗榮耀》的劇本結構簡直就是串流劇的教科書等級,而編劇似乎想證明自己可是真的懂圍棋,用劇本結構來證明自己每一個下在棋盤上的棋子,最終都會在收官階段成為戰局重要的一員,簡直就像《棋靈王》裡,進藤光「預先防守」的那一棋,原本大家以為是平凡無奇,甚至不需要下的一手,進行到後半棋局卻成為重要關鍵。

2023/03/22 | 方格子vocus

【韓劇】《黑暗榮耀》:除了大快人心的復仇情節,這部作品如何造成現象級的迴響?

若真要說文同珢在這傾頹的世界裡僅存的信仰是什麼,那便是「恨」。在以「恨」為支點運轉的世界裡,朴涎靜便是文同珢的一切,是她唯一信仰的神。她甚至不敢輕易地笑,她怕一笑就會忘卻過往的傷痛,褻瀆了她唯一的信仰。因此,唯有無止盡自溺於「恨」與「痛」之中,才能讓她咬牙持續復仇計畫與目標。

2023/03/19 | 方格子vocus

《黑暗榮耀》的報復計畫讓人看得很過癮,但復仇真的能消弭傷痛嗎?

不得不說,看完《黑暗榮耀》之後,我真心覺得劇中的每個人都超級會演,巴不得想衝破螢幕給對方一記上勾拳。然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復仇真的能消弭過去所帶來的傷痛嗎?又或是除了實際上的報仇,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TNL+ 2022/11/05 | 謝達文

從泰勒絲難以成眠的五個原因,逐曲解析新專輯《Midnights》20首歌

《午夜》這張新專輯,恰恰就是以「無法入眠」為核心概念。在專輯發行前,她也在限時動態上,分享了五個無法入眠的原因:自我厭惡、幻想復仇、猜想「或許還可能如何」、戀愛,與崩解。在這篇文章中,我就將用這五個原因做分類,一一介紹這張專輯上的歌曲。

2022/09/03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談死刑:我們有把「復仇」的權利讓渡給國家嗎?

若國家的功能是為了維持契約,那要回答「國家有權做什麼?」,答案顯然是看哪些事情有助於維持契約。以當前死刑議題,相關的問題就會是「怎樣做能最有效的阻止重罪行為?」。

2021/07/05 | 精選書摘

【導讀】彼得漢德克《第二把劍》:鬥獸場中只有一個老白男,堅決不肯對觀眾微笑

答案就在這裡,漢德克式簡潔直白的文字裡,我們,這所謂的世界,什麼也不知道,唯一的方式就是觀看、傾聽、接近你不理解的人事物。復仇之路的終點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這條路上看到了什麼,又產生了什麼想法。

2021/03/12 | 李佳軒(Sean)

【影評】《花漾女子》:不再以「身體」對男性復仇,凱莉墨里根另一巔峰之作

《花漾女子》不同於以往的復仇是,當女人裝扮起瘋狂表演般脫衣舞孃的服裝走進了房屋,隆重且儀式性的對當晚的男主角談論「復仇」的核心時,卻被反制了。

2018/05/29 | 吳馨恩(壞情感)

對性侵犯動用私刑,不是性侵倖存者的真實需求

十六歲少女疑似被性侵自殺,已經是很令人扼腕不已的消息,然而卻又傳出名為「黑色豪門企業」的人,對性侵嫌疑犯動用私刑的影片。這樣的畫面沒有讓有類似受害經驗的我們歡呼,反而一起陷入複雜混亂的痛苦。

2018/05/14 | 精選書摘

記仇一定是負面的人品特質?我不這麼認為

沒有任何外人可以瞭解,在積雪堆疊的那些日子裡,高妹的心中究竟生長著何種痛,因為我們外人終究無法經歷甚至模擬他人的苦痛。但當積雪消融,高妹心中自以為的仇恨種子,被時光滋養出一棵解憂樹,樹蔭下流過的,是一條冰釋的河。

2018/05/09 | 精選書摘

記仇一定是負面人品特質?我不這麼認為

沒有任何外人可以瞭解,在積雪堆疊的那些日子裡,高妹的心中究竟生長著何種痛,因為我們外人終究無法經歷甚至模擬他人的苦痛。但當積雪消融,高妹心中自以為的仇恨種子,被時光滋養出一棵解憂樹,樹蔭下流過的,是一條冰釋的河。

2018/05/08 | 精選書摘

記仇一定是負面的人品特質麼?我不這麼認為

沒有任何外人可以瞭解,在積雪堆疊的那些日子裡,高妹的心中究竟生長著何種痛,因為我們外人終究無法經歷甚至模擬他人的苦痛。但當積雪消融,高妹心中自以為的仇恨種子,被時光滋養出一棵解憂樹,樹蔭下流過的,是一條冰釋的河。

2017/04/05 | 精選書摘

日本民族史詩《四十七浪人物語》:為了道義,他們拋妻棄子,殺死父母

《四十七浪人物語》的中心思想是對主公的道義。根據日本人的理解,它反映了道義與忠,道義與正義這兩者的較量裡道義當然勝出,以及「純粹的道義」與無盡的道義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