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英語:circular economy)是一種再生系統,藉由減緩、封閉與縮小物質與能量循環,使得資源的投入與廢棄、排放達成減量化的目標。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25 | 《思想坦克》

詹順貴:環境部正式掛牌,我對首任部長薛富盛的六點期許

蔡政府任期僅剩9個月,已是隱性的看守政府。但以薛部長的資歷,願意在此時承擔此一吃力不討好的職位,相信他一定仍想有一番積極作為。因此,筆者以長期關注並參與環境運動的角色,對薛部長有下列期許。

2023/08/17 | 環境資訊中心

「訂閱服務」取代買斷,公部門筆電、平板「產品服務化」採購合約預計年底出爐

去年12月環保署邀集主計總處、工程會及專家學者研商,定調產品服務化模式雖有租用設備,但本質仍是一種服務,因此實務上可依勞務採購辦理,並採用「最有利標」的方式進行,如此能鼓勵廠商提出更多創新及利於循環的作法。

2023/08/01 | 《科學月刊》

8/1起八大類場所不可使用PLA,為何明明是「生物可分解塑膠」卻被禁用?

傳統塑膠回收分類中的六大類已經夠讓人眼花撩亂,再多一項PLA加入第七類,更會增加人們拋棄塑膠時的困擾。也由於民眾尚未建立完整的回收概念、後端堆肥處理機制也未完善,導致PLA被使用後的去處如同沒被回收的傳統塑膠般,變成了垃圾;即使PLA被正確回收,也沒有廠商能二次使用或再製成堆肥。

2023/05/11 | TNL特稿

邁向2050淨零論壇(四):提升企業低碳生產誘因,別再把「碳權」當淨零工具

政府需設定新的階段目標,以激勵製造業進行低碳轉型。然而政府及許多企業如今錯將碳權交易視為淨零行動,部分掮客四處推銷國外來路不明的碳權,誤導企業以為只要可以抵換、就可以少繳碳費,但是「世界上沒有人這樣玩的」......

2023/04/23 | 精選書摘

《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3》:循環經濟有很多概念與做法要取法老祖先,畢竟一百多年前沒有垃圾的概念

不用太高深的數學或知識,只要想到地球上有那麼多人口,每天使用那麼多工廠大量製造出來的商品,地球經過幾十億年才形成的各種礦產,很快就會在我們有生之年用完,在來得及的時候,轉型成循環型永續社會是當務之急。

2023/03/14 | 莊貿捷

全台最大廢車回收廠銘福串連30家企業,成立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致力於「循環經濟」廢電池回收

全球廢棄電池回收與循環經濟市場,從2018年的3547億美元,成長至2021年的5173億美元,成長高達46%。隨著各國鋰電池競爭越來越激烈,專家強調:「能資源大量依賴進口的臺灣,相較他國挑戰更為嚴峻,需要急起直追。」

2022/12/27 | 精選書摘

《二手芬蘭》:「快速消費,快速丟掉」,二手物品文化只不過是一種美好包裝而已

二手商店不只是實踐循環經濟的場域,「回收再利用」也象徵了未來、環境和永續性。二手物品文化將讓人重新思考及發現物品的價值,也讓人從完全不一樣的角度深度理解芬蘭。

2022/11/25 | COMMEET 雲端費用管理系統

銷售之後,才是服務的開始:「訂閱制」徹底改變企業與用戶之間的買斷關係

根據顧能公司(Gartner)的預測,2023年前將會有高達75%的線上交易開始提供「訂閱服務」。訂閱服務不但可以提供企業可預測的收益、穩定的顧客留存率,同時也降低了開發新客源的獲客成本,讓企業與顧客維持長期互惠的夥伴關係。

2022/11/16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 】一塊老菜脯,開啟循環經濟的奇幻旅程

「你的天然廢料,我的加值材料,消費者的健康好料!」內埔工業區的廠商們透過生態系計查串連,運用特殊的發酵技術,將食材邊角料華麗變身,加工應用成為餐桌上的最佳佐味。

2022/11/16 | 關鍵特務

【跨域生態系系列專訪 】一塊老菜脯,開啟循環經濟的奇幻旅程

「你的天然廢料,我的加值材料,消費者的健康好料!」內埔工業區的廠商們透過生態系計查串連,運用特殊的發酵技術,將食材邊角料華麗變身,加工應用成為餐桌上的最佳佐味。

2022/10/13 | BBC News 中文

從Zara到愛迪達都在用:芬蘭的「回收再造纖維」,能改變服裝產業生產方式嗎?

麥・索米農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森林方面的專家。她說,「木漿和其他可選的纖維能夠提供多樣的紡織材料,因此能減輕傳統紡織對諸如棉花等原材料需求產生的負擔。不過這取決於他們如何使用能源,所有生產程序,以及他們如何利用廢料。」

2022/10/05 | 關鍵特務

線上直播論壇:以跨域創新生態系驅動循環經濟,10/14和你一同搶攻綠色商機

關鍵評論網將於10月14日辦理「循環綠色經濟大商機」線上直播論壇,作為「2022年數位綠色雙轉型聯合成果展」之前導活動,本場以2位循環綠色經濟的經驗談,探索更多綠色商機應用發展的可能性。

2022/09/06 | 關鍵特務

9月20日跨域生態進行式線上論壇:攜手打造產業跨域生態系,搶占數位轉型先機!

經濟部預計於10月22日至25日舉辦「2022年數位綠色雙轉型聯合成果展」,展示中小企業跨領域生態系推動成果。而在9月20日,關鍵評論網將辦理「創新未來|跨域生態進行式」線上論壇直播活動交流作為前導,讓想要了解跨領域生態系發展可能性的讀者及中小企業廠商,了解更多關於生態系的發展可能性。

2022/09/02 | 環境資訊中心

科學家開發新型樹脂,製成風機葉片後還可回收做成「小熊軟糖」

這款新開發的樹脂經鹼性溶液水解會產生的乳酸鉀,乳酸鉀純化後可製成糖果或運動飲料,也就是說到達使用周期後,它能被溶解並從基質中釋放出來,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使用,這就是循環經濟的目標。

2022/05/23 | 讀者投書

創生團隊常忽略一件事:農村本是「加工」場域,是資本化讓地方失去「製造」本質

回看台灣發展的脈絡,事實上農村是需要加工的!而且不只有糧食跟食物,還有其他各種循環機制,只是資本化加上法規限制,讓現今的農村的生產,無法對接有效的加工環境,只能走在邊角。

2022/04/30 | TNL Marketing

RA100 地球解方:地球的下一步?4萬人在線聽!

總統蔡英文表示,今年政府除了規劃了2022年淨零碳排的路徑,也將會在科技研發和氣候兩大基礎上,推動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四大領域的轉型,加速台灣淨零排放的發展進程。其中,科技將是全球淨零轉型的關鍵動力,而台灣的科技優勢具全球競爭力,應投入永續能源新技術的研發,全面布局淨零科技。

2022/04/26 | 地球公民基金會

空污不該是高雄這個活力城市的宿命,而是考驗城市治理能力的試金石

要談空污治理,不能只看單一問題,只抓一個「戰犯」,問題無法全部解決。高雄的空污治理,需要有系統性的應對方式,也需要不遺漏任何一個來源。並且應該改正過往「以工業為中心,人們居住和生活如衛星般圍繞在旁」的空間型態紋理,以減少污染鄰近與安全風險的問題。

2021/10/01 | TNL Brand Studio

「無二不做」——愛交朋友的台南企業,以循環經濟帶動地方新面貌

成立超過一甲子的「台南企業」,突破傳統成衣業的框架,串聯地方情感與文化歷史主題,以循環經濟行動推動地方創生,讓台南以布循環創造美好生活。串連資源、經驗傳承、永續策略系統化,共創出「SDGs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