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德文

德語正寫法(德語:Deutsche Rechtschreibung)是指導德語書寫的規則。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11/11 | 留德趣談

香港年輕人有多少機會?對比奧地利與德國

在香港,接受職業訓練、唸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即「讀IVE」,戲稱「I大」),常被認為是進不了大學的次等學生之選擇。然而在德國絕無此等標籤,名校海德堡大學或慕尼黑大學畢業生,社會地位與職訓生相同,都受同等尊重。

2023/10/21 | 精選書摘

《放下讓所有人都喜歡,重新找回自己》:奧地利小屁孩用挑釁的語氣說「您好!」,他們看到亞洲人就會說這句話

在歐洲生活一開始,我沒有感受到種族歧視,但是生活久一點,還是有的。剛開始因為我住在很偏僻的村落,放眼過去只有我一個亞洲人,至少我還在那邊住的時候,我沒有遇過其他台灣人。

2023/10/13 | 留德趣談

一時想不到「燒水壺」英文是甚麼——英國與德語世界

德文有很多組合字,原理與中文類似,英文反而會用另一個字,更加難記住。例如燒水壺英文叫「kettle」,德文稱為「Wasserkocher」,就是「Wasser」(水)加上「Kocher」(燃燒器具),英文直譯是「watercooker」。這次再訪英國,一時三刻想不到燒水壺英文是甚麼⋯⋯

TNL+ 2023/10/06 | 留德趣談

德文粗獷與暴戾,甚至是「納粹語」?

二戰結束快八十年,但德文仍給人「納粹語」的感覺,與冷酷殘暴的軍官扣在一起。沒去過德國或沒接觸過德文的人,對德文第一印象都來自這些電影,自然也不會有良好印象。

TNL+ 2023/09/22 | 留德趣談

廣東話母語者,是講方言還是語言長大?

有時認識德語國家的人,他們跟我說自己是講方言長大的,我都會說你們的方言可算是語言,正如我會說自己的母語是語言。說後,總有人會好奇地問我廣東話與中文的關係,然後叫我分別用粵普說話,讓他們一聽區別。

TNL+ 2023/08/21 | 留德趣談

東亞經驗在歐洲職場

東亞人在歐洲,或有安靜和不愛發言的印象,但同時亦有許多正面形象,包括有禮、守規矩、樂於聆聽、做事認真。同時,東亞文化在歐洲常被視為智慧的象徵。

TNL+ 2023/08/21 | 留德趣談

學語言最忌完美主義

有時我覺得學外語最快樂的,就是中階者。因為他們介乎初學和高階之間,基本詞彙已掌握,不會有初學時的恐懼,但他們的詞彙量又未到高階,所以不用擔心後者的問題,每次說話都用最基本的字詞就可以。

TNL+ 2023/07/28 | 留德趣談

單語者,其實絕不必然會遜於多語者

只精通一種語言,其實絕不遜會十多門語言的人。正如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精通一門錢孔滴油的技巧,是經年累月練習的成果。

TNL+ 2023/07/14 | 留德趣談

在德國看雜誌,是「老餅」興趣?

看雜誌絕非老套興趣,反而是學習德文寫作,了解及深入認識德國及世界的不二法門。較左派的可看《明鏡》,要是想看右傾內容,例如維護基督教地位、反對同性婚姻及多元成家者,就要看瑞士媒體,例如時事雜誌《世界一週》(Die Weltwoche)。

TNL+ 2023/07/13 | 留德趣談

遇上會說亞洲語的西方人

學過一門亞洲語的人,都不會隨街向亞洲人高呼「ni hao」和「konnichiwa」,因為他們都知道亞洲語言不知凡幾,自己所知皮毛,這樣叫喊只突顯無知。

TNL+ 2023/07/05 | 留德趣談

假若自己是「鬼佬」,待遇會否不同?

港人對鬼佬,總是自卑與自大矛盾交集;到了外國,我們變了他們眼中膚色不同的「鬼佬」,卻無西方人在亞洲的特權。

TNL+ 2023/04/27 | 留德趣談

德國人怎樣讀米歇爾的《Becoming》?

有些人問過我,德國人有沒有國際視野。我說,判斷一個德國人國際視野如何很簡單,就是看他家中有多少本英文書。家中英文書多的德國人,對外國文化都有濃烈好奇心,就算只是看過四分之一的書,國際觀也不會差。

TNL+ 2023/03/25 | 留德趣談

Student*innen是甚麼?對於非母語者,有些問題被誤會是「阿茂整餅」

在外地生活,聽著非母語時,使人思考到同一個字詞可有不同意思。德國人說話直接,說「不好」時,或許代表其實你已做得不錯,但仍有些欠佳之處;然而華人說話較婉轉,很少直接說對方做得不佳。而一些歐洲語言的字詞亦常被華人誤解。例如

TNL+ 2023/03/16 | 留德趣談

低地德文是方言,還是語言?

學習德國的地方語言,都需要恆心和耐性。然而掌握了標準德文,一切都不會是難事。用地方語言與當地老年人談話,對方都會把你當成摯友。

TNL+ 2023/02/25 | 留德趣談

移居奧地利:七分冒險,三分人情味

奧地利人多對香港無甚所知,但港奧卻深有淵源。香港曾有位叫蘇海文(Helmut Sohmen) 的奧地利商人當立法局議員。他曾向當時中國駐港最高機構新華社提議以一百億港元租賃香港十年,由港人自治。

TNL+ 2023/02/18 | 留德趣談

不太懂德文的德裔人訪德國

華人在德國認識德裔人,總會與他們談到族裔與國家的關係。聽著後者說到與德國的關係,有深有淺,都會想到散居全球的華人,從鄰近的泰國到遙遠的烏拉圭,都有著不同文化,是中華文化與當地習俗的結合。

TNL+ 2023/02/11 | 留德趣談

大部分人說外語,都會夾雜「公式語言」

問及別人的德文在哪裡學,如同打開寶盒,讓鍊子徐徐轉動,聽著裡面的音樂,在音韻中翻閱眼前人的一冊冊回憶錄。

TNL+ 2023/01/21 | 留德趣談

德文、粵語、普通話的語氣助詞,都很難學得精

初學時得到德國人讚賞「ja gut Deutsch」,是很大的強心針。這表示對方沒想到你的德文這麼佳。尤其是在鄉郊生活,又或是首次認識伴侶的德國家人,他們見到你亞洲面孔,怕無法跟你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