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9 |
《覺察》:若是真的想要療癒痛苦,我們需要的是走向痛苦,而非遠離它
這情況就像是被狗咬:當牠的牙齒緊咬著你的手掌不放時,如果你試著把手抽開,牠會咬得更緊,而你會傷得更重。但是如果你把手往狗的喉嚨的方向推,牠就會鬆口;你的手將不至於傷得那麼嚴重,你的身體可以更容易地修復。
2023/04/08 |
《僵局與詮釋》書評:無需理會讀不讀得懂,重要的是感受羅森費爾德面對困難個案時的態度
英國克萊恩學派的大將赫伯特・羅森費爾德的《僵局與詮釋》一書,是我當年醫院實習期間的參考讀物之一,因為在病房或治療中心工作的,就有不少是被診斷為邊緣性人格或精神病 (思覺失調及雙相情緒障礙症) 的個案。多年後再讀一遍,我仍須誠實說:「這本書不容易讀!」但我認為,讀者其實無需硬吞那些學派語言。
2023/03/27 |
《人脈風格》:一句惡意評論,便足以毀掉整個工作團隊的心理安全感
你提出一個新主意,有人回「老實說,那根本不管用。」你可能會在開完會後很久一直想著這件事,在腦海中重演這段對話,說著你希望當時有說的話,或者想著其中一名團隊成員真是個混蛋。下次你或許會再三猶豫要不要提出建議,其他團隊成員也會這樣。團隊的心理安全感已遭受重創。
2022/10/29 |
「布朗噪音」和「白噪音」有何差別?為什麼在社群上變得如此火爆呢?
布朗噪音不同於白噪音,而越來越多跡象表明,人們正求助於這種布朗噪音來逃避現代生活的干擾,或是自己的萬千思緒。至於布朗噪音的爆紅,主要是因為ADHD群體在社群媒體上討論和分享的結果。由於用戶分享其音頻的好處,讓#布朗噪聲標籤在TikTok上有超過8600萬次的點擊和收看。
2022/09/07 |
《懂得的陪伴》:焦慮與無力感充斥時,我們該如何和這種「負面情緒」相處?
不論對專業心理助人或日常人際關照,本書提點的互動要領都饒富啟發性,讓人點頭如搗蒜。作者誠懇的筆觸,宛如一位真誠對我們坦露與接納著的長者,幫著我們成長為善解人意的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