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心理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和動物的心理現象、意識和行為的科學。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9/07 |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

用五大情緒肌群應對工作上的「情緒勞動」,讓你從容面對壓力與刺激

當過服務業的人,應該很熟悉「情緒勞動」一詞,意思就是情緒也是一種如同體力活的消耗,當你一整天笑容滿面的面對客人,回家會有種被榨乾的內在疲勞感。而今天,心理師教你如何訓練「情緒肌肉」,讓你能更好更快的同理自己,找到核心問題,並發想出更合適的解方,不會那麼容易的被過強的情緒給抓住,甚至掉入自我否定與批評。

2023/08/22 | 方格子vocus

心理師看《山道猴子的一生》:主角把「理想我」當成「現實我」,千錯萬錯都是they的錯

《山道𤠣子的一生》中,主角有自戀的傾向,他對於自己所產生的「我的樣子」,並不來自「現實我」而是來自「理想我」,而且事情一旦出錯,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是不可能也不會犯錯。

TNL+ 2023/07/08 | TNL國際編譯

研究:「夏季抑鬱」比冬季抑鬱更可怕,高溫、潮濕、花粉過敏讓自殺人數提高

羅森塔爾在研究中詢問受訪者為何會在夏天感到悲傷,並將得到的回覆進行歸類,最後將夏季抑鬱歸因於高溫與潮濕。「有受訪者表示,強烈的陽光像刀子一樣刺穿他,而明亮的光線確實容易導致情緒上的狂躁。」高溫與潮濕令人感到不悅,而夏季強烈的日曬,則使人心情燥動。

2023/04/30 | 讀者投書

如何讓心儀對象留下好印象?先在「關係氛圍泡泡」中推移兩人的位置

要在目前的氛圍泡泡中,說出符合彼此現在關係的話,然後又對他特別一點,放鬆自然地表示對他的注意。也可以在對方點飲料時向他微笑點頭,或者隨情況自然地說出「還是點同一種(飲料)?」、「天氣很熱」等可以讓他回應的小問話。這些動作的重點在於傳遞「你讓我注意」的訊息,並且開放他可以回應的可能性。

2023/04/30 | 方格子vocus

為什麼要多用「我認為」取代「我覺得」?這是一個口語的魔法

多年前在書上看過一段話,影響我至深,大意是與人溝通時,要多使用「我認為」,而非「我覺得」。這是一個口語的魔法,「我認為」是一個經過思索整理後的結論,「我覺得」多是順心而為。倘若遇到爭執性問題,後者容易顯得情緒化。

2023/04/09 | 精選書摘

《覺察》:若是真的想要療癒痛苦,我們需要的是走向痛苦,而非遠離它

這情況就像是被狗咬:當牠的牙齒緊咬著你的手掌不放時,如果你試著把手抽開,牠會咬得更緊,而你會傷得更重。但是如果你把手往狗的喉嚨的方向推,牠就會鬆口;你的手將不至於傷得那麼嚴重,你的身體可以更容易地修復。

2023/04/08 | 方格子vocus

《僵局與詮釋》書評:無需理會讀不讀得懂,重要的是感受羅森費爾德面對困難個案時的態度

英國克萊恩學派的大將赫伯特・羅森費爾德的《僵局與詮釋》一書,是我當年醫院實習期間的參考讀物之一,因為在病房或治療中心工作的,就有不少是被診斷為邊緣性人格或精神病 (思覺失調及雙相情緒障礙症) 的個案。多年後再讀一遍,我仍須誠實說:「這本書不容易讀!」但我認為,讀者其實無需硬吞那些學派語言。

2023/03/27 | 精選書摘

《人脈風格》:一句惡意評論,便足以毀掉整個工作團隊的心理安全感

你提出一個新主意,有人回「老實說,那根本不管用。」你可能會在開完會後很久一直想著這件事,在腦海中重演這段對話,說著你希望當時有說的話,或者想著其中一名團隊成員真是個混蛋。下次你或許會再三猶豫要不要提出建議,其他團隊成員也會這樣。團隊的心理安全感已遭受重創。

2023/01/18 | 方格子vocus

《你發生過什麼事》:歐普拉與創傷專家教你認識自己——你過去的遭遇不是藉口,但是可以提供解釋

《你發生過什麼事》這本書,其主軸是以歐普拉與創傷專家的培理醫生,為對話式並搭配相關的科學證據。就連自己都可能不太了解自己,那又要別人多了解自己呢?因此,時常我們都會碰到不懂為何對方要這麼做,彷彿總是陷在相似的關係漩渦中,或是碰到類似的問題就會開始逃避。當下的行為不僅是因為受到特定刺激或情境所引發的,而是在我們過去發生的種種事件中所積累下的反應模型。書中所提到的,就有以下三大主軸。

2022/12/18 | 《思想坦克》

踰越那條「可販賣的商品 vs. 不可販賣的自我」紅線,理科太太原本有多勇敢,現在就有多噁心

一旦她把私密療傷經驗,貼上一個價格標籤,在線上平台大張旗鼓叫賣,她就踰越了那條世人心照不宣的線。一旦她踰越那條「可販賣的商品VS.不可販賣的自我」禁忌之線,理科太太原本在世人眼裡看來能有多勇敢,現在就能有多噁心。

2022/12/09 | 精選書摘

《搞定自律神經,我竟輕鬆減掉37公斤!》:「食慾控制法」就是個零壓力又能瘦的方法

那些勉強自己身體的減肥方法,很可能讓你營養失調,甚至因忌口禁食造成壓力。於是導致「自律神經」與「荷爾蒙」機能衰退,破壞「體內恆定」,使人更加暴飲暴食。只要讓失衡的「肥胖腦」正常運作,就能恢復成原本該有的「苗條腦」,你就不只能夠瘦下來,還能「持續維持苗條的狀態」。

2022/11/19 | 姜冠宇

台灣兒少自殺防治的基石,不是樓不要蓋高,也不是中秋烤肉別讓孩子買煤炭

台灣被問到青少年自殺率,那個衝動形成原因是什麼?這些都才是民眾需要知道的東西。再說一次,自殺預防的基石,是篩查自殺衝動,那些樓不要蓋高、不要中秋節烤肉讓孩子有機會買煤炭,其實不會抹消自殺的可能。

2022/11/07 |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

心理師如何幫助頂尖運動員,為他們的巔峰狀態建立「心錨」?

從Netflix中的F1賽車紀錄片《飆速求生》中,可以看到當選手身處一項運動的最高殿堂,大家比拚的已經不是技術細節,而是臨場表現與心理素質。然而這些是可以被訓練的嗎?你又該怎麼快速進入這種「無我」的專注狀態?

2022/10/30 | 方格子vocus

焦慮症真的不是「想太多」,如何透過適當的治療來恢復身心?

大部分的人不會要求已經癱瘓坐輪椅的人站起來,卻可能會對看不見心裡已經癱瘓的人說出要他/她站起來的言語,然而,那一字一句都有可能把人逼向邊緣,我們真的需要對罹病的人多一點同理和支持。焦慮是內在而且瀰漫的,如果是正在經歷的你/妳,願意釋放一些訊息,把心打開,尋求幫助就會有轉機。

2022/10/29 | BBC News 中文

「布朗噪音」和「白噪音」有何差別?為什麼在社群上變得如此火爆呢?

布朗噪音不同於白噪音,而越來越多跡象表明,人們正求助於這種布朗噪音來逃避現代生活的干擾,或是自己的萬千思緒。至於布朗噪音的爆紅,主要是因為ADHD群體在社群媒體上討論和分享的結果。由於用戶分享其音頻的好處,讓#布朗噪聲標籤在TikTok上有超過8600萬次的點擊和收看。

2022/09/14 | 方格子vocus

《非常律師禹英禑》過度美化自閉症?罕病帶出那些凌駕於法律的善惡辯證

要處理法律議題與自閉症患者兩大嚴肅主題,同時兼顧影音串流平台的商業市場,必然需要某種程度的浪漫濾鏡,讓觀眾更易融入故事情境,在不強烈與現實悖離失焦的情況底下,得以深刻反思每項精心鋪排的案件情節與社會議題。

2022/09/13 | 讀者投書

正著唸和倒著唸不一樣,《非常律師禹英禑》的翻譯爭議真的能算是疏失嗎?

照原文翻是多數譯者都能做到的保險做法,但「黑吃黑、多倫多、石榴石、文言文、鹽酸鹽、禹英禑」是只有該譯者才能想出的好譯筆(至少我目前都想不出來),不但很符合劇情、案件類型的需求,又很有趣,所以我喜歡。身為一個觀眾,我認為這樣的譯法,已經充分具備在短時間內理解劇情的所有資訊。

2022/09/07 | 精選書摘

《懂得的陪伴》:焦慮與無力感充斥時,我們該如何和這種「負面情緒」相處?

不論對專業心理助人或日常人際關照,本書提點的互動要領都饒富啟發性,讓人點頭如搗蒜。作者誠懇的筆觸,宛如一位真誠對我們坦露與接納著的長者,幫著我們成長為善解人意的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