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心理師

心理師(英語:Psychologist)是應用心理學知識對人進行心理工作的專業,為台灣特有職稱,在外國相關工作被分為心理學家(Psychologist)、心理治療師(Psychotherapist)、或註冊心理輔導員(Licensed Psychological Counsellor)等。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20 | 貓心(龔佑霖)

賴佩霞掛名收費諮商爭議:心理師資格在台灣非常難取得,超高費用更是人們攻擊的焦點

賴佩霞這次的爭議,在於台灣的心理師非常難取得資格,而人們也對這一點非常敏感。日前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因為涉及可能關於心理治療的爭議,就曾在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這一次,賴佩霞更開出「80分鐘23000元」的超高額諮商費用,自然成為人們攻擊的焦點。

2023/09/18 | 辣台妹聊性別

數位性暴力受害者求助與發聲過程裡,「被認出來」的恐懼是會無限新生的創傷

謝幸伶律師強調,不論影像是否清晰捕捉到臉部,「被認出來」的恐懼幾乎是普遍存在,曾有一位當事人,她合意拍攝的私密影像竟連同生活照、職業、經歷等資訊,被放到色情論壇上販售營利,她只好將收入大筆投入整型,藉手術改變面貌,切斷與影像中那個過往自己的連結。⁣

2023/09/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賴佩霞疑無照心理諮商,80分鐘收費2萬3000元,北市衛生局:初判未違法

賴佩霞開設的「賴佩霞/好好說話」網站顯示,賴佩霞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每80分鐘要價新台幣2萬3000元,而賴佩霞個人介紹中的經歷也列出「心理諮詢師」,遭質疑違反《心理師法》規定。衛生局昨晚回應表示,依據目前網傳相關訊息,初判賴佩霞尚未有直接違反《心理師法》第42條未取得心理師資格執行心理師業務。

2023/08/10 | 精選轉載

衛福部推動年輕族群三次免費諮商,如何挑選適合你的心理師?

就跟有醫生有分科別一樣,每個心理師也都有自己擅長的議題。而目前的研究告訴我們,沒有所謂「最好」的心理師,只有「適合」你的心理師。所以了解心理師擅長哪些領域是件重要的事情 。 

2023/06/19 | 讀者投書

請問心理師:我該把過往情史/是否離過婚,告訴現在的交往對象嗎?

理論上來說,如果你夠自我肯定,相信自己值得被愛,那麼不用特別告知現在交往的對方,因為跟在正在交往的對方無關。不過實務上我看到的,人總是喜歡比較,擔心自己會被取代。

2023/05/28 | 讀者投書

資深心理師:面對爸媽偏心或重男輕女,先別急著控訴或要求公平

如果你的爸媽偏心(你是不被偏愛的那一位)或是爸媽重男輕女(你是女的),你該用什麼心態及行為去面對?不同於控訴爸媽的偏心或要求爸媽平等公平對待,首先,我認為個人自己應及早認清、認識及接受這項事實。

2023/03/19 |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下):透過捨棄讓我們重新思索想擁有什麼,學會善待與感恩

在看完整齣影集後,我歸納出整個整理過程大概會是:先重新認識自己的房子與空間(透過麻理惠的眼睛),然後依據衣服、書本、紙張、小東西、情感物品這五大項來做重新檢視與整理,把要丟的與要留的區分開來後,再重新做擺放與展示,而過程的時時刻刻都要能夠感到「怦然心動」。

2023/03/18 |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上):近藤麻理惠沒有放棄整理,而是找到更怦然心動的事物

在日本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的收納哲學中,假如那件東西只是因為過去的某個「回憶」才被留下,但不是特別去看、去整理時,其實也不會看到那樣東西,那其實好好放手也是很好的選擇,但如果希望這樣東西能出現在未來生活中,且看到時會覺得很開心,那就值得留下。

2023/02/08 | 音音有代誌

音樂家壓力爆棚!貝多芬精神備受煎熬、舒曼企圖跳河自殺,心理師教你如何排解紓壓?

這篇要來盤點音樂家們壓力爆棚的故事,包含貝多芬跟舒曼,希望大家在聽完之後懂得面對壓力適時喊停,並找尋到自己的紓壓方法。同時,也請來經營「心理師的歡樂之旅」的心理師雅涵,告訴我們究竟有什麼管道可以排解壓力。

2023/01/15 | 精選書摘

《在奇幻地》:為何佛教志工團體,會來參與耶誕感恩晚會?臨床心理師的精神病院民族誌

「荒謬的日常化」既是表達精神病院住民在日常生活經驗上的行為表現與反應,或因認知功能,或因病徵干擾的影響,致使彼此之間的嫌隙或病院衝突,經常對於意外事件提供一種荒誕脫離現實的陳述或解釋。同時,它也是對應古典精神醫學基於科學理性對於妄想、瘋癲的診斷,即透過斬釘截鐵般的醫療科學理性來解釋疾病。

TNL+ 2023/01/15 | 林俊成(Jason Lin)

《灌籃高手》角色人格剖析(下):從五大性格分析,為什麼櫻木和流川楓一開始容易起爭執?

安西教練觀察著每位球員的特質,把他們擺在合適的位置,讓他們能夠發揮特色,並且激發他們的潛力。他讓三井壽找回打球的初衷,他讓流川楓學會了傳球與分享,他讓櫻木正視自己的責任。他從不主動介入,看起來非常無為而治,但是他也默默建構球隊的默契,以及彼此配搭的運作體系,運籌帷幄許多事情都掌握在他謹慎的思維中。

2023/01/14 |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

尋找你的無敵星星:邀請你在新的一年之初,一起來做「我是誰?」的練習

薩德博士在《助人者練心術》中,認為職業運動選手之所以能進入巔峰狀態來完成挑戰,是由許多科學訓練所建構出的。作為一位「治療師」的理想表現狀態,則是包括了特定的「濾鏡」(接收事物觀點)、「肌肉」(對事物反應的行動態度)、「心」(慈悲心)和帽子「社交角色」。

TNL+ 2023/01/14 | 林俊成(Jason Lin)

《灌籃高手》角色人格剖析(上):櫻木像極了ADHD,流川楓「愛睡覺」提升運動表現有科學根據

如果櫻木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常會被叫去輔導室,因為他出現很多注意力缺乏過動症(ADHD)的特質。不耐久坐、粗心大意、經常遲到、工作效率差、和人溝通不良,經常衝動地和別人爭執,甚至見一個愛一個,告白失敗50次的勇氣⋯⋯

2023/01/02 |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

諮商經驗談:走進「精神時光屋」,心理師可以為你做什麼?

許多人在生活遭受困頓時,面對諮商的資源總是猶豫不決,一來不知道聊聊天能為自己的困境帶來甚麼改變,二來擔心自己走進諮商室就相當於將自己貼上疾病標籤。但諮商師認為,這是一個按下暫停鍵、重新整理「自我房間」的過程,走出這個房間,你將帶著成長後的自己回到生活中來面對可能的困難與挑戰。

2022/12/25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在奇幻地》作者林徐達:精神病患在舞台上演出他們眼中的我們眼中的精神病患

林徐達在精神病院的田野調查,在他躊躇著該何時結尾時,因疫情劃下句點,再也回不去了。全書第一個病院場景,也是最終畫下句點的耶誕晚會,那些荒謬即是日常,精神病院如奇幻現實,病院裡的妄想彷彿真實存在,也提醒著現實生命裡的空缺,而裡裡外外,笑著笑著就哭了。

2022/12/22 | 賴冠伶

理科太太免費釋出「諮商筆記」線上課程內容:不再讓盈利與否、未知的內容模糊初衷

昨日,理科太太與線上課程學習平台Hahow各自在臉書上發文,並強調在與各方專家學者與相關單位溝通與請益過後,決定免費釋出諮商筆記的課程內容,並將其放置在理科太太的podcast中。

2022/12/20 | 陳劭旻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為什麼民眾寧可購買「諮商筆記」,也不願前往接受專業的諮商?

在檢討理科太太的同時,網路上也有一些聲音重新思考,如果民眾寧可願意購買諮商筆記,而不願意前往接受專業的諮商呢?這背後反映了什麼諮商在台灣的現況?身為專業的一員,是否諮商心理師在宣傳與介紹上仍然有改進之處呢?

2022/12/14 | 精選書摘

《哇!人生超讚der!(才怪)》:「有毒正能量」甚至影響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法、專業人員如何治療患者

生活中充斥著沒營養又暗藏毒性的金玉良言,出現負面情緒時就濫用正向思考當作武器和盾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覺得必須一直都很快樂。但是心理師惠特妮認為:我們應該容許自己有情緒、容許自己能失敗,並且理解該如何正確使用正向思考。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活在現實之中,而非正向思考的虛幻泡泡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