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英語: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4/27 | 殷琦

淺談哲學輔導:以理性面對面對人生問題的輔導方式

哲學輔導是一個主張帶領案主理性思考的導向,同時它不偏重處理案主的情緒問題、而重視以清晰的思路去引導案主思考問題;這與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治療進路,認知行為治療似乎十分相似。實際上它們相似嗎?有何不同?

2023/04/26 | 精選書摘

《圖解NLP》:NLP的各種技巧都奠定在「連結」和「分離」這兩大概念上

NLP是翻轉人生的行為科學,向討厭的自己說再見,克服心理創傷,解決知易行難的毛病。日本NLP指導名師梅本和知己,彙整NLP技法與實踐法則,教你做到身心合一,提升工作技能,處理好人際關係,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2023/03/14 | 精選書摘

《存在之道》:心理學界有勇氣建立一門人的科學嗎?還是抱殘守缺繼續守著偽科學?

有人或許會抗議:「那要如何才能封殺那些詐取錢財的冒牌心理工作者呢?」我尊重這個問題,但我卻要指出,一個真正想要詐騙錢財的人,即使不自稱是心理工作者,照樣會以別的方式去達到目的。

2022/12/12 | 精選轉載

非心理治療專業者能不能進入「諮商市場」?為什麼賣書可以,賣課程不行?

就我個人的想法而言,推廣諮商讓大眾更願意走入諮商室確實立意良善。我不覺得這種課程是絕對有問題,但發生在諮商和治療場域的問題有多複雜,絕對超乎一般人的想像。想要開這種課程的時候,應該有更多的準備和考量要做。這不是說「我沒說我是諮商」就沒事了,而是觀眾會怎麼想的問題。

2022/09/03 | 方格子vocus

這不是你的錯!「沒安全感」也許能成為找回自己人生意義的契機

沒安全感與被愛的需求有關,是每個人在關係中都會面臨的擔心,適當的表達需求能潤滑雙方的關係,讓彼此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但若被原因不明的沒安全感拖著走,就很容易消磨雙方的愛情存摺,愛久了自然疲憊不堪,也被生活瑣事耗竭。

2022/08/05 | 精選書摘

《存在催眠治療》:「禪修」可說是一種漸進式鍛鍊的體驗過程,漸漸地將妄念減少

依據本章的目的,本段落的介紹以當代文獻中對禪修經驗的敘述為主。讀者將發現,「忘言」或「離言」是禪法啟動的核心樞紐,這指向了語言在日常生活的深刻作用。

2022/08/02 | 方格子vocus

對精神藥物的合理期待:談精神藥物的能與不能,從憂鬱症談起

不管是重鬱症、強迫症、思覺失調症等等種種診斷,醫師普遍都會認為,藥物合併心理治療比單用藥物治療更好。然而,藥物合併心理治療,也不見得就真的能完全地提供改變。

2022/07/25 | 辣台妹聊性別

跨性別者是放在不對的身體裡,還是生在不對的世界裡?

在診斷與病理化的視角以外,諮商師作為社會倡議的前線,有的諮商學者也開始自省:究竟諮商師是為了性少數個案開啟受助的大門,還是我們作為守門人(gatekeeper)限制了他們接觸資源的自由?更多的自省是——我們是不是成為壓迫的一環?

2022/07/03 | 精選書摘

【漫畫】《我的焦慮室友》:焦慮不是病,但焦慮症患者的程度可說是「突破天際」

在沉澱一段時間後,毛豬決定將這一段對抗焦慮的經驗創作成故事,用詼諧的方式,畫出「廣泛性焦慮症患者」遭遇的生活困境,並藉由這個故事思考,焦慮到底是什麼?它真的這麼可怕嗎?以及與它共處的可能性。

2022/06/02 |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

每天花15分鐘與自己好好相處,就能發揮類似於在心理治療會談室的功效

許多人會問心理諮商有甚麼用?心理師又能帶給自己什麼?其實每一次的心理治療時間,心理師就項專業整理師一般,帶著我們整理並清除平常在汲汲營營的生活中所交雜叢生的負向思緒,「透過規律與穩定的練習,我們也開始培養與學會覺察與接納自己的好習慣,從物理到心理,讓人重新看見自己的樣子,再次看見讓自己心動也喜歡的自己」。

2022/05/15 | 精選書摘

留佩萱《擁抱你的內在家庭》:如果你內心有許多部分,那麼你到底是誰?

每個人的本質都充滿愛與智慧,只是「部分」的情緒將你的本質暫時遮蔽,而IFS將會幫助你展露深埋在心的真正自我,用「自我」回應外界,並讓你在各種人際關係中都能感到舒服且自在。

2022/05/04 | 精選書摘

《心靈地圖II》:我愛上死亡,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覺得此生充滿意義

我愛上死亡,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覺得此生充滿意義。如果你正為虛無感或倦怠感所苦,我所能提供的最好出路,就是嚴肅考慮結束自己的生命。

2022/04/17 | 精選書摘

《創傷與靈魂》導讀:犯「科學」大忌,以「靈魂」為名推開深度心理學的靈性大門

幸運的是,療癒的方式在本書中被指出了,且不管你對靈魂的假設是什麼,對創傷的恐懼有多深重,請趕緊翻開本書,跟隨作者廣博的學養與無盡的同情進入黑暗之神統治的地獄吧!

2022/03/12 | 殷琦

斯多葛主義,也許是充滿無力感的都市人的一劑靈藥

不同於我們比較熟悉、更著重邏輯學的哲學類型,斯多葛主義有趣的地方在於它非常落地,而且有很多實際可行的方法讓追隨者跟隨。

2022/01/27 | 方格子vocus

【焦慮腦學】有一種恐懼,害怕聲音可能存在

「聲音恐懼症」(Phonophobia)這個詞,特別被用來形容一個人極度恐懼於外界的聲音。事實上,這些想像中的聲音可能根本不存在,物理學上患者的聽覺閾值可能也沒有變化。換句話說,如果患者到耳鼻喉科做聽力檢查,檢查的結果可能正常。

2022/01/18 | 精選書摘

《三種和多種自體》:佛洛伊德認為,人們信仰宗教是一種「幻覺的滿足」

劉慧卿提出了「碎裂自體」、「自戀自體」和「結構自體」三種自體,試著描繪不同的心理樣態。她深知,臨床的區辨困難不會因此解決,每個人自體樣貌之複雜,也絕無法化約成這三種自體樣態。但她的努力,為潛意識的探索地圖設下中繼的路標,對後繼的旅者深具參考價值。

2021/12/30 | 方格子vocus

王溢嘉:毛小孩還是毛爹娘?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微妙的情感糾葛

我們跟貓狗寵物間的情感是自然而單純的,但人與人之間(特別是親子與婆媳)關係雖然密切,卻有太多文明的重擔與衝突,讓人無法釋懷,結果反而不如人與狗關係的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