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別再說台灣大學生太散漫不值得自由,核心問題是這4個環境毒素
後來的談話,理清了我多年的疑惑:原來他在大學各種偷懶與散漫的表現,並不是個人本質性格,而一連串的環境「毒素」下的產物。
不自由怎能說是真學習:大學太多必修課的四個負面效應
其實,必修學分愈多,愈不尊重學生的選課自由,愈不是優良的學習環境;不自由很難有真愛情,不自由也很難有真學習,世界各地,自古而今皆然。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港人「中國認同」創新低 教聯建議中史列為初中必修
港大民研最新數據顯示,香港民眾對於「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創新低,在昨天的《城市論壇》,教聯會主席鄧飛呼籲將中史列為初中必修,教協會長則指讀史不為擁戴政府。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本土語言教育傷害「民族情感」?其實是拿蘇聯進口的黑心產品污染台灣
今日拿「民族情感」來攻擊台灣「本土化教育」的發言,根本是拿狹隘的斯拉夫民族主義去污染東方華夏文明「兼容並蓄」的精神。
【青春還鄉】留下孩子笑容的101種方法:攝影師楊文逸的偏鄉畢冊義拍行動
「畢業照」有沒有拍都不重要?對於偏鄉學童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將求學階段的回憶珍藏一輩子的紀念品,而很多孩子卻沒有機會擁有這種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