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志工

志願工作者(中國大陸稱為志願者,港澳稱為義工)是指一種助人、具組織性及基於社會公益責任的參與行為,通常旨在促進善良或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1/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保護衛士」報告:中國廣泛招募領事館志工,恐危害海外團體及異議者

中國外交部2013年首先披露當時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建立志工機制,創各外館之先,據前述報告調查,後來瑞典、義大利、西班牙、希臘、葡萄牙、法國及捷克等歐洲國家的中國使館陸續跟進。駐捷克使館並公開說明招募對象包括中國僑民僑團、留學生、中國在海外投資企業的員工等。

2023/11/01 | 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志工都在做些什麼?從高中生到退休族,用行動守護海洋

在街上看到綠色和平的志工時,你可曾想過他們是誰?工作內容是什麼嗎?從高二時進行實踐零廢棄生活專題的若樺,到蘭嶼工作發現沿岸滿布垃圾的道庭,和現年68歲的退休人士江巍,這些人都是綠色和平的志工,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2023/10/23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身障潛水」在台推動10週年:下水前後最困難的一哩路,期待發展友善「所有人」的無障礙休閒育樂環境

回首台灣身障潛水10年歲月,燦爛背後,卻必須自行承擔不利環境中的安全風險、耗費大量人力,亟需各方支持改善。呂家瀅更強調,友善的措施並不只為了身障者:「每個人都會衰老、也有可能承受許多身體上的障礙。若能改善設施,現在許多年輕的潛水員未來也都能使用,繼續享受潛水的樂趣、發展潛水運動,而不會被環境排除在外。」

2023/10/23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身障潛水」在台推動10週年:視障教練教出「全盲潛水員」,第一名畢業顛覆所有人想像

有次陳克誠搭高鐵,碰巧遇到帶著導盲犬的視障乘客,兩人聊到身障潛水的話題時,他小心翼翼提出內心的困惑,問如果有天能參加潛水,最想感受到什麼?對方思考半晌回答:「水流從臉上拂過的感覺。」埋頭苦思的問題原來很簡單。陳克誠發覺,大海的魅力可以用不同感官去感受、也能讓當事人知道自己確實能無異於旁人、投入潛水,這個想法打動了他,協助視障者下水的決意越發堅定。

2023/07/31 | 人本教育札記

虛假歷程中的真實學習創傷:「學習歷程檔案」只不過是科舉遺毒的另一種形式

自108課綱開始,教育部為了減輕高中學子「一試定終生」的聯考壓力,同時配合多元學習的風氣,因此推行學習歷程檔案。但卻也導致許多亂象叢生,有學生開始發明各種職位、拼命擔任NGO志工以充實備審資料,更傳出有代寫學習歷程檔案的行業出現,讓人不禁質疑,是否離原先的適性教育目標愈來愈遠。

TNL+ 2023/07/08 | 三酸柑遊子(野人)

管理者怎麼看「打工換宿」?選擇住哪裡要有自己的思路,真的可以「不爽就換」

老闆的待人處事風格,將會直接影響小幫手的長居體驗,而這些在網路資訊上很難看出來。有些老闆獲得客人們的熱愛,但對內部人員很刻薄;有些店家的工作環境、內容、待遇和在地體驗非常棒,但老闆拙於宣傳,從網路上看一點也不吸引人。所以,對於找一般打工換宿的年輕朋友,我有一個建議——認真投入工作和生活,但只要店家的行為太過分就跑,換一間。

2023/01/04 | Patrick

【關鍵專訪】台灣防災教育訓練學會秘書長馬士元:防災士在戰時的角色,要看敵軍有沒有進到我們的社區

防災士培訓現在是一種全民普及性的概念訓練。可是我們也知道當災害發生的時候,只有概念是不夠的,也需要能夠操作的知識跟技術。因此在下一個5年,會規劃「進階防災士培訓課程」。

TNL+ 2022/06/15 | 三酸柑遊子(野人)

【野人山海經】在恆春偏鄉當部落志工:「野化」之後,我對荒野生活的愛遠大過於都市

將近十年過去,大哥仍保持當年初心,用最簡單的方式做著志工站,而我卻變了又變,再也不是當初的傻青年,但若沒有那段捕魚捉蝦、採菜砌窯的日子,我可能會成為一名文質彬彬的環境教育講師,而不是如今的野人。

TNL+ 2022/05/15 | 三酸柑遊子(野人)

【野人山海經】我在墾丁國家公園當生態解說志工的日子:原來工作內容不包含和妹子在海邊打沙灘排球

我在墾丁走跳多年,我變了很多,墾丁也變了很多,但那股分享寶物的熱情不曾改變,然而,夢幻泡泡終究會破,隨著深入在地,我們也逐漸明白一些事:像是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自然生態再重要,終究只能是生活的一部分。

2021/10/02 | nippon.com 繁體字

台灣義工的東京奧運體驗:近距離見證選手的奮力一搏,徹底感覺到被鼓舞了

東京奧運的燦爛盛會,在短短17天落幕。在疫情肆虐的當下,能辦成奧運實屬不易,當中上從組織委員會,下至十萬多名義工,撐起了這項盛會。來自台灣的義工姚宣宏,也在田徑場上看到許多緊張瞬間外,更多的是一輩子難忘的美好回憶。

2021/09/25 | 黑波克

能以「都市志工」的身分參與東京奧運,我已經感到相當滿足

相較於我的幸運,有些都市志工無法在大會期間留下參與活動的回憶,實質上就是被犧牲了。其實在很多小地方,都市行政對待都市志工,不如大會對待大會志工那麼細膩,所以有些都市志工覺得沒有受到尊重。

2021/04/08 | 《思想坦克》

我是花蓮的醫事人員,這是太魯閣號事故後的醫院現場所見

救難現場跨縣市、軍方、花蓮各醫院所有人員的緊急動員,台鐵人員即時到醫院協助掌握傷者動向,社工、心理與輔具團隊的專業支持,過去許多大型災難與事故中的問題,在這次過程中都明顯進步許多,也看出台灣人的善念無處不在。

2020/06/05 | 張瀞仁 Jill

發生「佛洛伊德之死」的明尼蘇達州,其實是一個很「白」又熱愛捐獻的地方

明尼蘇達沒有滿坑滿谷金融家或科技新貴、很少名車華服的農業州,但也是全美國最願意捐獻的州。我無意探討種族、人權,我想分享的是我在明尼亞波利斯生活、工作的親身經驗,和那裏的非營利組織。

2020/04/30 | 李秉芳

【彩虹媽媽變老師】宗教團體進入校園講座、綜合課,「校外人士進班協助教學」如何規範?

許多國中小都會以「演講講座」方式來完成「1學期4小時」的性平教育要求,但當講座邀請來的講師有特定宗教信仰,或是過於強調「婚姻價值」時,教學現場的老師怎麼看待?作為主管機關的國教署,又打算如何從法規面強化把關的機制?

2019/11/27 | 黑波克

我在世界盃橄欖球賽當志工:高價轉賣志工活動裝備,應該譴責嗎?

主辦世界盃橄欖球賽算是主辦奧運的預習。因為兩個大會的規模都相當大,而且都有龐大的志工組織。我自己明顯感受到負責支援志工的橄欖球組織委員會工作人員,在摸索及反省自己的做事方式。這些經驗就是今後支援奧運志工活動的基礎。

2019/09/06 | 讀者投書

【100種老後生活】82歲的阿塔姨,儼然就是我們家族的Vogue時尚教母

近82歲,阿塔姨的腳骨還是很勇健,每天依舊6點清晨日頭起床,開始隨心所欲安排規劃,走出了喪夫之痛,現在的阿塔姨正享受「愛自己尚好」的趣味,不再為所愛的人瞎操心。

2019/07/14 | 精選書摘

《失控,是最好的安排》:連商業力量都懶得觸及的肯亞偏鄉,如何「舊鞋救命」?

很多人都會問我,這條路上遇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我的答案是,投入非洲偏鄉扶貧這一塊,我看不到答案;當我越做越深、越來越投入,我就知道太多東西都是跟政治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