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英語:Early Psychosis)是醫學術語,是心智的異常狀態,為精神病(英語:Psychosis)的早期。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6/14 | 李秉芳

思覺失調男殺母後分屍,自認有悔意二審仍判無期徒刑,當庭不滿叫囂

二審認為朱男上訴主張原審量刑過重為無理由,仍判處無期徒刑。朱男則當庭表示不滿,稱母親當時將他關進精神病院,要讓他「一直關到死」,他殺死母親屬於自衛,應該是「過失致死罪」。

2023/05/15 | 李秉芳

北市國民法官第二案出爐:新店精障男啞鈴殺父案起訴,檢方聲請移審先暫行安置醫院

由於鍾男的精神狀況極差,當時到案後無法敘述事發經過,經送鑑定有嚴重幻聽情形,檢察官依法提起公訴後,也建請法院裁定是否依法將鍾男暫行安置在醫療院所。

2023/01/26 | 芭樂人類學

【書評】林徐達《在奇幻地》:當思覺失調者做了一個夢,人類學家如何知道是夢還是幻覺?

當思覺失調病患做了個夢,人類學家當然把它當作夢來聽,但是醫療案例可能會讓他另外以幻覺的臨床多樣性來重新理解這個故事。在這麼多拓樸式的醫療田野現場中,我們看到林徐達老師一直在讀者身邊說故事,帶我們走入許多過去看不到的機構處境。

TNL+ 2022/10/09 | 傅紀鋼

【紀錄片】《丹尼爾約翰斯頓:魔鬼詩篇》:獨立音樂天才,但在社會價值觀卻是完全失敗的一種人

被譽為低傳真 (Lo-Fi)開創者、另類音樂獨立創作傳奇──丹尼爾約翰斯頓(Daniel Johnston),生前身受思覺失調等精神疾病所苦,在成名在望的時刻自我放逐而失敗。在獨立樂界受小眾歡迎,然後因病困守在家中受父母照顧,靜靜的度過為期不長的餘生⋯⋯。

2022/07/18 | 精選書摘

《來自精神病的國度》:也許有一天,你會找到一種即使不需抱持自殺意念也能活下去的方法

全書從個人經驗出發,旁及病友訪問故事,並經專業精神科醫師審訂,提供了醫病溝通、用藥與日常規劃等可行建議。對病人康復來說最重要的,是不放棄努力生活的心態,並和社會保持連結。而為此,我們需要一個對精神疾病更加了解、且不帶歧視與偏見的社會。

2022/07/18 | 精選書摘

《來自精神病的國度》:人們對這種病有很多想像,但思覺失調症與他們所想像的世界截然不同

身為第一型躁鬱症患者暨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以創作為業的理端,在獲得妥善診斷與治療前也曾有過荒唐歲月。她最終明白「心病」的關鍵不僅是心,更多時候是「病」,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病識感,周遭沒有能接住他們的安全網,那被疾病扭曲的思想與感官,只會把患者帶往貧窮與失序的深淵。

2021/08/29 | 貓心(龔佑霖)

媒體影響力足以殺死許多精神病患,如何斷開「思覺失調症」與「殺人案」的不當連結?

思覺失調症之所以讓許多人感到恐懼,原因是每當有殺人案出現,媒體無不大肆報導思覺失調與殺人案之間的連結。而這種過度連結會對思覺失調患者產生哪些影響?

2021/02/11 | 精選書摘

《思覺失調症》:父母的婚姻關係與養育方式,會造成孩子罹患思覺失調症嗎?

我們有時候會聽到有人說「是家長害孩子得思覺失調症」,這指的是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曾被認為是思覺失調症的肇因。但研究顯示這個想法是錯的。

2020/05/25 | 心理誌 PsychoLife

臨床心理師談思覺失調症:試著與患者的雙知覺系統接軌,讓他不致成為「孤兒」

思覺失調症患者必須面對兩個知覺系統,一個是我們共同認證的世界,另一個是只有他自己感受到的幻覺系統(但對患者來說兩者一樣真實),卻苦於無法分辨。當面對患者訴說他真實而恐怖的經驗時,第一步該要做的是聽他說,而不是否定他。

2020/05/05 | Objection - 蕭奕辰

身為一名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法界逃兵,我想針對台鐵殺警案說幾句話

為什麼會有十九條的存在?因為法律要求人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而要求你必須負責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在幹嘛,還有你能「控制」自己在幹嘛。

2020/05/03 | 精選轉載

我與思覺失調症的祖母:我們與惡的距離,從來都不遠

台灣許多人活在被媒體薰陶的簡化思維中,拿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思維,看不透特別預防思維下的保安處分,卻忘了犯罪的人不是他們的家人、不是醫生、也不是法官;這些因為精神疾病而犯罪的人是病人,且也不代表所有的病人。

2020/04/30 | TNL 編輯

火車刺警案一審無罪:《刑法》19條全文寫什麼,法官為何很難判有罪?

北部一名檢察官表示,精神醫學是有別於法律的專業,法官多會尊重並參酌其他事證進行認定,當鑑定報告指向被告行為時已喪失辨識力、控制力,法官很難視而不見,通常也很難反駁。

2019/05/17 | 照護線上

「思覺失調」八大迷思:得了這種病會有多重人格嗎?

精神疾病總是承受不少污名,當社會無法辨識和理解這個疾病時,思覺失調患者更難生存。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幾個針對思覺失調常見的迷思,希望透過更多了解和接納,共同創造更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