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3/19 |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下):透過捨棄讓我們重新思索想擁有什麼,學會善待與感恩

在看完整齣影集後,我歸納出整個整理過程大概會是:先重新認識自己的房子與空間(透過麻理惠的眼睛),然後依據衣服、書本、紙張、小東西、情感物品這五大項來做重新檢視與整理,把要丟的與要留的區分開來後,再重新做擺放與展示,而過程的時時刻刻都要能夠感到「怦然心動」。

2023/03/18 |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上):近藤麻理惠沒有放棄整理,而是找到更怦然心動的事物

在日本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的收納哲學中,假如那件東西只是因為過去的某個「回憶」才被留下,但不是特別去看、去整理時,其實也不會看到那樣東西,那其實好好放手也是很好的選擇,但如果希望這樣東西能出現在未來生活中,且看到時會覺得很開心,那就值得留下。

2023/02/01 | 精選轉載

若你以為近藤麻理惠生了三個孩子後「放棄整理」了,可能是完全誤解她的意思

看到麻理惠放棄整理而感到心安的人,也許內心都有個認為「我還不夠好」的自己。不知不覺背負了外界的高標準,沒有達成完美的居家狀態,彷彿自己就沒有資格過著富足的生活,但絕非如此。

2022/07/21 | 精選書摘

《個人品牌獲利關鍵》:實際創業家 vs. 思想創新者,你是哪一個?

《個人品牌獲利關鍵》分為兩大部分:第一為個人品牌入門章節,將初步指引你未來品牌的方向,以及創業性格。第二將進入「8大藍圖」步驟,詳細畫分8個步驟的方法,並使用個案帶出其中將會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

2022/06/21 | 精選書摘

《囤積癖》:「瑞典式大限清理」幫助你自己和家人,從一生的堆雜中釋放出來

本書以母親的囤積癖作為整個世代巨大而混亂的縮影,探討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和網路發達是如何透過郵購目錄、二手市集和連鎖量販店,催生出無底洞般的物欲需求,從無限拜物到囤積障礙,清晰呈現歷史上囤積現象的發展脈絡。

2021/08/17 | 精選書摘

《動機是一切的開始》:東北地區還沒有從大地震的傷痛中痊癒,《在咖啡冷掉之前》逐漸變得炙手可熱

日本Sunmark出版社社長植木宣隆是日本第一位在電車買廣告宣傳自家出版品的人,更曾一口氣包下東京都所有JR車廂內二十面廣告版位整整一週,最後獲得的效果遠遠超過花費。看似狂妄的豪語、不走常規路的驚人之舉,竟然都讓他達成心中所想。他,是怎麼做到的?

2020/12/23 | 逗點文創結社 comma BOOKS

《閱讀夏Lala》Ep.3:找回「無負擔人生」的獨門清爽祕方書單

高顏值、高聲值的Podcast節目《閱讀夏lala》,朝讀者、聽眾的心靈,持續進擊中!本集夏宇童與陳夏民聯手帶來消除生活多餘事物、找回無負擔人生的獨門清爽祕方書單,以閱讀療癒當代人殘破的身心,絕無藏私大放送!

2019/04/28 | TIME

「怦然心動」收納哲學掀起熱議,這套「整理魔法」百利而無一害嗎?

整理也有缺點。紐曼表示在收納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是其中一個問題。她解釋道:「當整理物品開始影響你的專注力或日常功能,甚至會造成過度壓力時,收納這件事就會變得病態。」

2019/03/25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我對每本書都怦然心動啦!」──近藤麻理惠的整理魔法不適用於書蟲?

書迷對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法感到不悅也是合情合理。但,空間有限的問題仍然應該面對。不管對藤麻理惠的方法做何感想,愛書人仍該努力找出自己一套整理系統,讓書架不至於在每年書展後嚴重崩潰。

2019/03/24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每一本書都讓我怦然心動啦!」近藤麻理惠的整理魔法不適用於書蟲?

書迷對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法感到不悅也是合情合理。但,空間有限的問題仍然應該面對。不管對藤麻理惠的方法做何感想,愛書人仍該努力找出自己一套整理系統,讓書架不至於在每年書展後嚴重崩潰。

2019/02/08 | Esor Huang

從《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思考5個時間管理的關鍵啟示

以上,是我整理自己多年前閱讀《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筆記,摘錄幾段原文(放大置中的段落),從家居收納的思考,反推到時間管理的思考,其實,這些都是人生整理。

2016/08/12 | 圓神書活網

日本「整理教主」:為什麼整理要一鼓作氣,不能一點一點來?

「整理的九成得靠精神。」麻理惠的啟蒙,確實徹底改變了我的「意識」,親身經驗戲劇化的轉變,從那之後房子不再凌亂。不僅是留下心動的物品,也學會只買下心動的物品。還有對心動人、事、物的判斷與取捨。

2016/08/12 | 圓神書活網

收納女王的「怦然心動」法則──為什麼整理要一鼓作氣,不能一點一點來?

「整理的九成得靠精神。」麻理惠的啟蒙,確實徹底改變了我的「意識」,親身經驗戲劇化的轉變,從那之後房子不再凌亂。不僅是留下心動的物品,也學會只買下心動的物品。還有對心動人、事、物的判斷與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