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性侵害

性侵犯是指一個人在未經對方同意的情況下故意性接觸的行為,或者強迫或用體力強迫某人從事違背其意願的性行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08 | 李芯

政大實小教師疑持續性騷學生20年,校方將擴大調查、向潛在受害者寄出掛號信

政大實小鄭姓教師日前遭學生在臉書上指控性騷擾,貼文一出,陸陸續續有18位被害人向吹哨者私訊表示有相關經驗,鄭姓教師20年來疑似持續性騷擾、甚至性侵學生的情況才曝光。

2023/07/29 | BBC News 中文

台灣MeToo運動因《人選之人》起義,娛樂及電影產業如何受到衝擊?

台北現代婦女基金會的主任吳姿瑩告訴《BBC》,這場台灣運動現在引起了更多的關注,因為「並非每個人都關注政治,但演藝圈的名人,對普通人來說感覺比較親近。這使得展開討論變得更加容易。」多數指控都是出現在台灣人慣用的社群媒體臉書,而非推特。之後,相關指控在台灣媒體迅速發酵。

2023/07/20 | 李芯

匿名投訴學校難調查、性平會「沒錢又沒人」,立委呼籲《性別平等教育法》補漏洞

吳思瑤表示,現行性平會的挑戰就是「沒錢又沒人」,目前全台灣盤點出來有性平意識、調查知能的專業人員只有1800位,絕對要做擴充。潘文忠回應,這是非常核心的問題,會持續培訓具有專業的人員。

2023/07/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性平三法修法在即:民眾黨籲加重罰則、時力促延長兒少性侵追訴期

時代力量王婉諭表示,刑法對於性侵未返14歲兒少的追訴時效是20年,但性侵受害者平均要花23.9年,才能夠揭露童年性侵的經歷,故應延長兒少性侵追訴時效;而民眾黨團的修正草案,則要求性騷擾防治法提高罰鍰至新台幣60萬元,並完善性平教育法通報機制,事發後24小時內未通報者,需裁罰。

2023/06/18 | 德國之聲

專家談MeToo風暴:每個說出的受害經驗都是「造浪」,越多人說出來要付的能量就相對少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台劇《人選之人》這句台詞,引發台灣網路上一連串有關性騷擾與性侵的指控陳述。MeToo運動一時之間在台灣風起雲湧,不過社會的集體義憤卻讓專家憂心,宛如公審的氛圍並無助於對話。DW訪問專家,深入探討創傷的療癒與究責。

2023/06/02 | 賴明君

塞內加爾反對黨領袖性暴力罪名定讞,喪失參選總統資格,支持者在首都上街暴動釀9死

塞內加爾的法院1日對反對黨領袖松科的性暴力案做出判決,松科需入獄服刑2年。有望在明年角逐總統大位的松科,將失去參選資格。其支持者在判決結果出爐後走上街頭展開示威抗議,他們主張這是總統薩爾的政治手段,目的是剷除明年大選的可能對手。

TNL+ 2023/04/18 | TNL國際編譯

烏干達COVID-19封城期間未成年懷孕率暴增366%,為何警方無法有效打擊兒少性剝削犯罪?

拉蒂姆律師近日所處理的兒少性虐待案例,受害者是一名年僅3歲的女童,該幼童在被親戚性侵後因走路姿勢怪異而被其母親發現,然而當在地警方拘捕加害人時,員警竟表示女童家屬必須繳交「費用」,警隊才能「運送嫌犯」回警局,隨後拉蒂姆律師更被警界人士要求為該名犯人入監後的三餐費用買單。

2023/02/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葡萄牙天主教會性侵調查,1950年來近5000孩童受害,教宗方濟各預計8月訪問里斯本

其中一起案件發生在現年43歲的「亞歷山卓」(Alexandra)身上。要求採用化名的亞歷山卓聲稱,她17歲還是見習修女時,在一次告解時遭到神父性侵。目前育有子女的亞歷山卓說,「很難在葡萄牙說出這些事情」。葡萄牙有多達80%民眾自稱是天主教徒。

2023/01/11 | TNL 編輯

曾是教廷第3號人物、卻因性侵2名男童入獄,澳洲樞機主教派爾於義大利逝世

澳洲樞機主教派爾今(11)日在義大利逝世,據外媒報導,派爾死於手術併發症。生前評價兩極的他,曾遭控性侵兩名男童,並因此入獄12個月,不過即使發生醜聞,他仍舊位高權重,受到教廷的歡迎,甚至還曾參加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葬禮。

2023/01/03 | 精選書摘

《傲慢的堡壘》前言:「不論女男都生活在一起」,是時候讓美國人改變習慣的思考順序了

傲慢絕對會支配男女之間的關係。具優勢地位的男性拒絕承認女性是完整、平等的個人,也抗拒制定法律,讓女性捍衛身體的完整性、聲稱自己擁有主體性。我們正處於「最好的時代」,這意謂著完全正義的希望正在萌芽。但它也是「最壞的時代」,既定的模式遭到挑戰,但是人們對於如何前進還充滿不確定,而且通常兩方都感到憤怒。

TNL+ 2022/12/31 | 張孟仁

最時尚的保守派:本篤十六世帶領天主教扭轉守舊形象,教會性侵與權鬥醜聞卻成最後一根稻草

2022年1月德國針對天主教會處理兒童性侵案件的調查報告,內容指控本篤十六世於1977至1982年擔任慕尼黑教區主教期間,未能善盡督導阻止4位惡名昭彰的戀童教士進行迫害。2012年爆發的教宗前管家涉嫌洩漏機密文件,是梵蒂岡近代史上最尷尬的事件之一,此事血淋淋披露教廷權鬥、腐敗內幕,更被媒體嘲諷有如「教廷解密」(VatiLeaks),被視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2/12/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教廷證實本篤十六世現在「病得很重」,教宗方濟各籲請信徒祈禱集氣

2013年成為600年來首位辭職的教宗後,本篤十六世幾乎完全淡出公眾視野,在那之後出現過的為數不多照片可以看到他身體日益虛弱。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結束時說:「我想請求各位為榮休的本篤十六世進行特別祈禱。」方濟各請求信徒「想起他,因為他病得很重,請求上帝慰藉並且支持他。」

TNL+ 2022/12/23 | TNL國際編譯

天主教會擺脫性侵醜聞迎來新氣象,德國「雷根斯堡主教座堂合唱團」首度招收少女成員

合唱團中共有305為學員,年齡介於10至19歲間,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學員皆為住宿生。雷根斯堡主教座堂學校的學費約落在一個月570歐元(約新臺幣1萬8595元),入學門檻極高,學員們必須通過嚴格的甄試才能正式取得資格。今年9月,共有33名女學生加入雷根斯堡主教座堂學校,有15名為小學新生,其他則為年齡較長的學生。

2022/12/16 | 勵馨基金會

學習與創傷共存:看似失衡的身心反應,是性侵創傷者的求生機制

創傷令人無法言語,但影像和畫面往往在腦海裡數年、甚至數十年揮之不去。未被處理的創傷片段,經常被儲存於身體或大腦之中,相似的感覺很容易觸發情境重現,記憶會在意識中出現,並帶到現在。

TNL+ 2022/11/19 | TNL國際編譯

揭露已有至少600起性侵案送交梵蒂岡,義大利教會:「是時候讓家醜外揚了」

報告內提到68名遭指控性侵的神職人員,另外共有89名的可能被害者,其中更有高達61名為未成年者。報告內容也指出,遭到指控的加害者除了神父及教會神職人員外,也有老師、傳道等其他關聯人士犯下性侵等犯行。不過,這份保護、預防及教育報告所收錄的投訴內容時間,卻僅有短短2年。

2022/10/26 | 精選書摘

陳昭如《判決的艱難:兒童性侵的爭議與正義》:處女膜驗傷的迷思與科學證據的局限

陳昭如長期關注性侵被害人的處境,亦深入理解性侵冤案的來龍去脈。這次她挑戰探討兒童性侵害案件認定的兩難,並指出無論是眾聲沉默的性侵案,或是被迫消音的性侵冤案,都是在性(侵)是羞恥的文化之下,讓「不可說」的氛圍製造出驚人的黑暗與混沌。

2022/09/15 | 賴冠伶

美國R&B歌手勞凱利製作兒童色情影片與性虐待6項罪名成立,最高恐面臨90年監禁

在本次審判過程中,其餘目擊者還表示,R. Kelly在2008年的審判之前,便提出了高達100萬美元的價格以找回丟失的色情影片,因為他知道這會讓他陷入法律危機。檢察官說,由此可知他掩蓋性侵的陰謀從2000年持續到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