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2/12/25 | TNL特稿

【書評】《波士頓人》:在小說外堅拒結婚的亨利詹姆斯,卻在小說裡否定了芙蕾娜單身的可能性

《波士頓人》寫於一八八六年,亨利・詹姆斯希望以這部作品回應當時如火如荼的性別平權運動現況,對當時的社會樣貌有獨到觀察。後來本書也直接衍生出「波士頓婚姻」一詞,指的是十九世紀末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兩位女子的同居關係。出版當年,因書中的性別觀點、政治立場而引發熱議。

TNL+ 2022/12/19 | 平雨晨

性別研究系所的存在,能挑戰既有以「男性主流」知識為框架的高等教育,這為何重要?

倘若高等教育不持續培養性別研究相關的人才,除了失去具性別專業人才在學術場域或實務機構發揮,剝奪相關人才對社會貢獻機會,也容易使高等教育知識與環境制度停滯不前,無法回應當代現象與性別問題,學理和社會關係則難以與時俱進。

2022/11/06 | 歪脑|WHYNOT

性別戰爭:「直男行為研究社」爆紅的背後,網路會讓性別對立越演越烈嗎?

在社會規範的性別腳本中,不只異性戀男性受到約束,女性同樣也會因這些潛移默化的規範更傾向採取某些行動。康庭瑜指出:「當然,每種性別在親密關係都會有行為失當的時候,但某些行為常是男生多於女生,有些則是女生多於男生,就可以知道不同性別擁有不同的社會腳本。」

2022/10/13 | 精選書摘

《【牛津通識課04】古埃及》:找尋法老時代埃及同性關係的關鍵證據,是一對男性王室美甲師

金字塔是外星人蓋的嗎?圖坦卡門陵墓真的帶有法老的詛咒嗎?外貌特殊的異端法老阿肯那頓其實患有某種疾病?古埃及人這麼重視木乃伊的製作是為了死而復生?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由專業考古學者引領你進入真實的古埃及世界。

2022/04/07 | 精選書摘

《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楊翠推薦序:書名既是理念也是行動,因為「現在已經都平等了」是個誤識

奇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契說:「性別不是一個容易談論的話題」,而這正是這本書的價值,它演示了一種公開談論性別的方法,除了指出可能遭遇的困難、責難、質疑,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有指向性的對話文本,她告訴我們,公開談論性別的可能路徑和必要堅持。

2021/12/24 | 平雨晨

COVID-19不僅篩檢確診者的身體,也一併「篩檢」了他們的社會人際網絡與情感關係

當COVID-19確診者的伴侶沒有「跟著」確診,他們的性/別關係與互動,可能被社會懷疑、預設或歸類到壞的性層面,而且不僅是壞的性,更不符合異性戀腳本性/別互動的機制,即是能夠和大眾解釋或持續證明這段關係的合理性。

2021/03/08 | 精選書摘

《女歸成神》:父權租用者——家族政治、宗親政治如何影響女性參政?

本書嘗試把貫穿「公領域」「私領域」之間的結構軸線拉出,先討論宗族場域內的性別關係,進一步指出宗親政治在地性的性別化,呈現父系繼嗣體制貫穿公私領域的連動性。

2020/06/02 | 巷仔口社會學

《你這個娘炮》推薦序:我的異男養成記——陽剛、恐同與「登」大人

我想,在成長的過程中,大家一定有許多精彩的性/別經驗,例如男性的阿魯巴、看A片⋯⋯,以下我講一些我那個年代的男孩故事,可以跟大家的個別經驗,做個對比,看看過了40年後的台灣,是不是有很大的變化。

2019/12/29 | 潘柏翰

【第三勢力投票指南】台灣基進 成令方:「中國白蟻」來勢洶洶,反送中和「韓流」都值得警覺

2020年總統立委選舉,除了國民兩大黨之外,還有17個「第三勢力」小黨,數量之多讓人眼花撩亂,我們採訪了17黨的不分區第一名候選人,也就是如果該黨「政黨票」超過5%門檻,保證會進入國會的立委,透過他們的關鍵問答,幫助選民投出神聖一票。

2018/11/23 | 芭樂人類學

兩性光譜之間的Intersex:人類學與女性主義如何理解多元性別?

人類學的性別研究,只是告訴我們,相較於二元對立的思考方式,「光譜」可能是理解不同社會中的sex/gender及sexuality更好用的工具,並且讓我們更細緻地看到sex/gender及sexuality如何彼此定義、如何鑲篏在人的關係、社會文化之中,以及社會政治經濟的轉變讓它們出現什麼樣的改變。

2018/11/23 | 芭樂人類學

兩性光譜之間的Intersex:人類學與女性主義如何理解多元性別?

人類學的性別研究,只是告訴我們,相較於二元對立的思考方式,「光譜」可能是理解不同社會中的sex/gender及sexuality更好用的工具,並且讓我們更細緻地看到sex/gender及sexuality如何彼此定義、如何鑲篏在人的關係、社會文化之中,以及社會政治經濟的轉變讓它們出現什麼樣的改變。

2018/10/23 | 精選書摘

《夾縫中的女人》:第三者因為婚外情而受傷,並不表示這種現象會停止

由於這樣的兩性關係始終會是顯著的社會現象,因此,我們有必要進行評估,提出這樣的疑問:「未來將會如何?」最好的起始點,就是詢問第三者:「她認為這段關係將為她的未來產生什麼影響?」、「她還願意再捲入婚外情嗎?」

2018/10/23 | 精選書摘

《夾縫中的女人》:與已婚男人發生關係,讓女人有機會逃脫舊的性專制

與已婚男人發生關係給了女人一些機會,逃脫舊的性專制。她們可以感受到更大的自由,因為跟這樣的男人在一起,是把所謂的規範撇到一旁,沒有未來得結婚的目的,沒有一般戀愛關係中的期待,她們可以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去消除性方面的壓抑。

2018/10/08 | Kayue

一場學術惡作劇引起的爭議

三人策劃了一場學術惡作劇,「創作」論文投稿至一些人文學科期刊,更獲得刊登。然而他們自揭這場惡作劇後,其動機以至如何詮釋結果均有爭議。

2017/08/28 | 精選書摘

社會學者談外遇:我覺得莫名其妙,為何性關係對象只能有一個人呢?

我將結婚定義為:「將自己身體一輩子的性使用權,讓渡給一位特定異性」。為什麼人會承諾這種做不到的約定呢?我真的覺得很不可思議。

2017/08/27 | 精選書摘

社會學者談外遇:我覺得莫名其妙,為什麼性關係的對象只能有一個人呢?

我將結婚定義為:「將自己身體一輩子的性使用權,讓渡給一位特定異性」。為什麼人會承諾這種做不到的約定呢?我真的覺得很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