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

恐懼(英語:Fear)是對感知或識別危險或威脅的一種強烈不愉快的情緒。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12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掌握「後悔」的規則,或許更有機會活出讓自己滿意的日子

害怕和噁心感讓我們遠離傷害,後悔則讓我們在未來不犯類似的錯,或許有人可能會問:既然知道是錯,比起犯了之後再改過,為什麼不一開始就不犯呢?人生後悔與否,跟道德價值有關,這讓這項「理解人類情緒」的任務有了新的深度和意義。

2023/05/08 | 精選書摘

《心魔》:在那次不帶懷疑的投球之後,投球失憶症又急又猛地找上我

為什麼染上易普症是那麼地容易,要治癒它卻如此困難? 為什麼它能在投完一球之後產生,卻沒辦法透過投兩球、投三球、甚至上千球來修正?當這些年輕人問我這個過來人的時候,我只能用我唯一知道的方式回答他們,那就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2023/04/29 | 方格子vocus

單是第一集裡對「死亡恐懼」的描寫,便足以說明為何《進擊的巨人》是部神作

《進擊的巨人》在第一季第一集艾連媽媽死去的那段,就讓人嗅到了神作的味道,在這段短短3、4分鐘的劇情裡,用了兩個層次的對比來鋪陳面對死亡的恐懼,也讓人明白在創作上細節刻劃的重要性。

2022/09/28 | 精選書摘

《焦慮使用說明書》:英勇的軍人並非毫無恐懼,而是學會在戰場上控制恐懼的方法

我曾經治療過許多士兵。他們幾乎都是有戰鬥力的勇士,大多數人都曾因為自己的英雄氣概而身陷危險之中,還有些人因為英勇行為獲得獎章。

2022/09/26 | 精選書摘

《跑得比真相更快的謠言》:「都市傳說」明明這麼荒謬,為何還能歷久不衰?

都市傳說是透過個人關係傳述朋友的朋友所碰到的事。就像怪談有典型模式一樣,都市傳說受到好評的因素在於故事的完整性和樂趣,而不在於故事的真實性。

2022/08/22 | 精選書摘

《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恐懼不是敵人,「等待恐懼消失」才是敵人

其實,真正讓我們感到痛苦的,並非做某件事本身,而是在做這件事之前預感到的艱難。當我們真正去做的時候,那份痛覺就會奇蹟般地消失。只要你不再逃避,慢慢削弱恐懼,以微小的改變開始行動,你就已經贏了一大半。

2022/08/13 | 人本教育札記

為什麼大人總喜歡嚇小孩?嚇人的心理機制是「控制慾」的展現

你有想過為甚麼嚇人會這麼好玩嗎?那是因為你利用了對方的信任感,玩弄了對方的心理機制,最終在控制欲上得到滿足。但恐懼不只限制人的行為,同樣也箝制思想,如果在孩子小時就用恐懼去控制他,當他長大時又如何去突破他人所否定或不認可的事物?

2022/08/03 | 方格子vocus

從國軍志願役招募學習「說服型簡報」技巧,讓興致缺缺的你產生「報效國家」的衝動

這篇文章將從說服的角度,去分析好的開場、內容與結尾存在哪些說服技巧,讓原本沒興趣的你,產生「報效國家」的衝動。

2022/07/25 | 精選書摘

《交易心態原理》:「恐懼」與「恐慌」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如何善用恐懼改善投資報酬?

作者理察.彼得森是市場心理顧問公司創辦人,同時也是精神科醫師與專業操盤手,他藉由行為財務學、心理學及大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佐證,詳盡說明多數投資人的不理性投資行為。本書將帶領你克服決策偏差,改善投資技巧,並反過來利用眾人的不當行為,獲得卓越報酬。

2022/06/15 | 精選書摘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為什麼比起花椰菜,你的大腦會更喜歡蛋糕呢?

賈德森博士在神經科學領域擁有二十多年的經驗,透過數千名患者的研究與臨床實證(包含美國奧運運動員與教練、政經界領袖),本書將帶著你一步步找出觸發焦慮的刺激源,以及焦慮本身會觸發什麼有害行為。

2022/05/21 | 精選書摘

《女神狀態》:內心滿目瘡痍的人,才會受害於渣男渣女那些誘惑的技術

對於一個仍然被創傷給影響的人,誘惑的技術非常管用,因為恐懼跟幻想是一個非常強的驅動力,能激起強烈的情緒跟執著,甚至偏執。因為對於內心尚未療癒完成的人來說,世界的真相是殘酷且令人失望的,因此他們更願意活在幻想裡。

2022/05/21 | 精選書摘

《女神狀態》:市面上的戀愛書籍,幾乎都是教導如何引發對方心中「失去的恐懼」

在大部分的關係裡,我們都會因為恐懼,有意識無意識地去操弄,希望讓對方「維持在那個可以讓我感覺到依戀」的狀態,希望對方是沒有人性缺點的,或不會使我的期望落空的(甚至是覺得「不應該」讓我期待落空)。

2022/04/09 |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

「焦慮停看行」,三步驟安撫內心的焦慮生物

焦慮雖然是面對危險、危機的正常生理反應,但一旦焦慮過大形成恐懼、恐慌時,就應該學會介入去安撫內心的焦慮感受,切勿讓焦慮成為恐懼本身。

2022/01/17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朱家安:如果我真的不相信有鬼,鬼故事對我還會有效果嗎?

如果你不相信有鬼存在,你就不會認為鬼有可能在今天晚上現身找你,那你就沒必要害怕鬼。反過來說,當我害怕鬼,是否代表我相信有鬼?或者相信實務上可能有鬼?

2021/12/10 | 人本教育札記

【四個公投的公民課】煽動恐懼、破壞施政、製造民怨,在野黨如何操縱公投成為得利工具?

從2018的同婚、反核食公投,到現在的反萊豬,可以觀察到,公投不斷成為散波恐懼與惡意的溫床。而在野黨也緊緊抓住這個武器,甚至曾喊出:「四公投是對行政院長蘇貞昌的不信任投票」等話語。

2021/12/07 | 讀者投書

【動畫】《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下):若沒有付諸行動,那麼夢想將永遠無法抵達終點

將《比宇宙更遙遠的地方》看完後,筆者認為這部作品從作畫到劇情都可稱之為原創動畫的巔峰。更甚者,它還傳達了一個對於現代社會來說極為重要的哲學。因此,筆者特意為其撰文以擦亮這塊璞玉,使其綻放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