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6 |
《時間帶不走悲傷,但可以把悲傷化為力量》:Mina離世後,我們一家人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生活?
記得Mina離開那天,我們的心破碎了,這樣的心痛是愛的代價,我們一家人原本感情多緊密,此刻就有多痛。這個家原本到處充滿了Mina的身影,她的歡笑聲、燦爛笑容,如今都已成雲煙。我緊緊抱著大女兒Oliver歇斯底里地大哭一場。不知道我們哭了多久,只知道心好痛好痛……痛到無法言喻,哭到眼睛腫得幾乎睜不開。
2021/04/19 |
《生命的最後一刻》:無法表露悲傷的人更容易產生憂鬱,男性尤其如此
對一個悲傷的父親來說,有時問題不在於他怎麼看自己,而是別人怎麼看他。某些特定職業(如消防員、警察、或醫療工作者)的男性,會將自己視為保護者,以及在危機時刻負責指揮的人。
2021/02/14 |
《練習放手》:「我是鰥夫」這小小四個字的重大意義
我是同志,我們稱呼對方為伴侶。我第一次說出「我是鰥夫」時,自己一個人在公寓裡。那股巨大的沉默幾乎要把我壓垮。當那句話讓我打破自我封閉時,我知道找到了一個可以帶自己往前走的字眼。
2020/10/24 |
一首〈Baby Shark〉兩樣情:為何傷心的人該聽慢歌?
當音樂能和我們的情緒同步,才能帶給我們被同理的感覺。當一個人憂鬱時,聆聽悲傷的音樂是較為合適的,因為慢歌帶給我們一個情緒同理的感覺。
2019/06/09 |
如何處理自己內心的悲傷?「牽引、修補、更替」三階段,見證你的努力
我們從不放棄去牽引、修補、更替自己的悲傷,因為我們總是自己會去進入這一個歷程,只是有時候我們會卡在牽引的那一段,因為過往太過於栩栩如生,太過於交融情感,我們捨不得走進修補,走進更替,但努力一直都在,在生活中的過程一直都在,而成果的樣貌,也無法否定自己曾經的努力。
2019/06/08 |
《好好和孩子說話,創造零距離對話》:當家庭成員生病或死亡,該如何向孩子解釋?
我們的文化有時候會認為生病和「虛弱」是一種羞恥。經驗豐富的照顧者會知道這是愚蠢的觀點。當你讓孩子明白面對一個危機時,尋求朋友和家庭成員的支持是很自然的作法,你是在示範一種健康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