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英語:Emotional blackmail,亦可稱「FOG」),是一個由心理治療學家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發揚的詞彙,意指一種在關係中不願意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並企圖以威脅利誘控制他人的行為模式[1][2];它同時也是一個理論,主張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罪惡感(Guilt)〈取其英語首字母縮寫為「FOG」,同時有「如迷霧(fog)般」之雙關語意),是介於控制者與被控制者互動戲碼(play)中,主要的「人際溝通動態」(transactional dynamics)[3]。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09/28 | 胡芩

PUA群組鎖定輔大女學生:Beta自以為Alpha,這群「普信男」大概誤信了自己的魅力

我認為此次新聞描述的PUA社群比較像是網路上說的「普信男群體」,或許只是對方的反應沒有太冷淡就自以為有對方有上鉤的可能,他們應該只是缺乏性別意識的刺裸裸討論搭訕女生。另外也有女性苦主直呼無奈,遇到只能被迫加好友,先加了好友再封鎖,這些群組成員大概只是在測試學習的經驗。

2023/09/08 | 精選書摘

《老師,我可以抱您嗎?》:爆竹性子的女孩一點就炸開來,如何讓她接受導師的關懷?

導師如果只聽家長片面之詞,跟家長站在同一陣線,同樣用斥責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在校犯了錯,導師就直接向家長報告,那麼原本就很火爆的親子關係會更易燃,像提油救火般,一發不可收拾。

2023/08/09 | 精選書摘

岳啟儒《一人份的勇氣》:當老闆這麼多年,我最受不了的離職原因是——因為我爸媽說

「爸媽要我辭職」的人這些年時不時都會出現,我每次都很想說「你都幾歲了,辭職還要拿著爸媽的令箭,又不是小學生需要父母簽聯絡簿」,所以面對這些職場媽寶們,我絕對不會慰留,真的是慢走不送。

2023/07/25 | 精選書摘

張國立《我受夠了》:電影《伊尼舍林的女妖》——友情的血的情緒勒索

愛與眼淚加人情,是堅實牢靠難以擺脫的繩結,只需拋出幾句關鍵詞,綁匪就能輕鬆把人套牢,且渾然不覺自己是現行犯,更慘的是肉票往往要付出高額代價,不但贖不回自由,還討饒:「都是我的錯!」十六則真實人生故事,剖析親情、愛情、友情、職場關係等各種洗人臉目之心累情境。

2023/07/03 | 德尼思化

《Flesh Love All》及《姊妹》:愛何以讓人窒息?遍佈傷痕的語言和情緒勒索

《姊妹》用兩人的對話構成戰爭,劇作由始至終只是姊妹之間的一場罵戰。但透過這場罵戰,可以看出劇本精心的設計和安排,像在一層一層地剖開洋蔥,每次展開的對罵都在揭穿彼此心聲,不和背後的歷史原因,讓人鼻酸。

2023/06/22 | 張忘形

PUA是從哪裡開始「壞掉」的?比起不屑和鄙視,我們更需要的是理解

PUA概念就是搭訕的藝術,在最一開始大多是建立人設、研究開場白,和操作並無關聯,但在接下來的階段便開始有些不同,例如有個很著名的方式叫做「五步陷阱法」,我認為與其假裝這些事沒有就不會發生,更應該展現這些骯髒齷齪的事,讓人避開風險。更別忘記:永遠要讓自己能夠選擇。

2023/05/2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今天不寫小說》作者藤井樹、橘子:自我揭露像裸奔,字裡行間的目光無從閃避

「你知道嗎?橘子有句座右銘:『寫書寫著寫著找回人生,減肥減著減著找回體重喔。』」藤井樹的幽默突如其來,猝不及防。兩人針鋒相對,字斟句酌,彼此遍體鱗傷卻又刀槍不入。畢竟,他們可是寫不下去的時候,就能一起「裸奔」的好友啊。

2023/05/16 | 《思想坦克》

《人選之人─造浪者》:以政治幕僚工作為背景,鋪陳三段女性的創傷與復原經驗

究竟,我先是個女人,才是台灣人,抑或應該反過來?當我對身為台灣人的身分沒有疑義時,是否等於自願放棄了其他身分?《人選之人》提供了一個樂觀的解答,所有的創傷都會透過知情見證而得到復原,而在現實世界中,依然還有很多承受著創傷的人,躲在閃爍、破碎的言語背後,得不到幫助。

2023/03/31 | 《思想坦克》

黃國書與台版黑暗榮耀:警總1992年就解散了,但深植人們心中的「小警總」並沒有消失

固然黃國書當年的間諜行為傷害了被監視者的情感跟權益,道德上也有非常重大的瑕疵,永久退出政壇也不為過,但他真的是這幾十年來最值得被檢討的人嗎?每當黃國書公開道歉承認自己的錯誤,就讓人感覺到無比的荒謬:同樣是監視異議份子,馬英九就從來沒有道歉過。

2022/12/11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專訪】「文字大嬸」周慕姿:字典的字這麼多又這麼小,超好看又划算啊!

文字大嬸魂如影隨形,周慕姿甚至一度告訴友人,《字典》、《六法全書》等文字極其緊密的書籍,才是最划算的選擇。如今回想,周慕姿自嘲極其駑鈍,「像別人懂得品茶,我只會說哎呀喝水就好!」從小養成的文字大嬸,曾以圖書館管理員、書店店員為志業,期待遍覽群書,「但我現在知道,不必做這些工作也能讀很多書喔!

TNL+ 2022/10/30 | 貓心(龔佑霖)

承認並允許自己有情緒:「薩提爾對話模式」助你擺脫情緒勒索,開啟有效溝通可能性

「你不⋯⋯就是不愛我了。」在與另一半或是親密關係對象相處時,你是否也曾落入情緒勒索的負向溝通之中?面對這種情境,我們可以試著採用薩提爾的對話模式,將期待、觀點、情緒透過書寫來梳理開來,將之與另一半對話,開啟有效溝通的可能性。

TNL+ 2022/09/04 | 貓心(龔佑霖)

為什麼許多人把「你在情緒勒索我」掛在嘴邊?原因可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過程

「你是不是不愛我」、「就是不孝才不願意聽我的」⋯⋯。當你遭遇身旁的親友的指責,你大可選擇用「你在情緒勒索我」作為反擊,但這往往沒辦法對事件癥結點有所幫助,反倒是加劇口語上的爭吵。面對親友的「情緒勒索」,我們可以換個方式說⋯⋯。

2022/07/10 | 方格子vocus

「我都是為了你好」:以愛為名的情感暴力,究竟成全的是孩子還是自己?

當我們能用尊重的心態,不將孩子視為自己的「資產」,而是從「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角度出發,便能理解為什麼孩子會與我們的想法不同、選擇不同,或是有各種意見。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意見、想法、聲音,也都是合理的狀態。

2022/06/25 | 精選轉載

《我們的藍調時光》與我的生命故事:你不能選擇你的父母,但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

或許你的原生家庭,有像《我們的藍調時光》玉冬那樣因一生飽受折磨而不懂愛的媽媽,或是有個春禧奶奶,即使喪夫喪子,也還記得怎麼去愛。但記得,你不必承擔任何人造成的傷害,你可以把自己修理好,在每一段關係中,當那個有能力給溫暖的人。​

2022/06/07 | 精選書摘

《這樣說話很傷人》:不是你的錯就不要習慣性認錯——這五種狀況下道歉容易變質

作者將日常生活中容易中傷他人、打擊信心,以及具有道德和情緒綁架意味的討人厭話語,經過分類與歸納後,寫成五大章節、四十八句的「毒舌辭典」,並告訴你哪些話要避免使用;同樣的意思,又該如何表達更貼心。

2022/05/14 | 李長潔

《美國女孩》:以「搬家」為視角的移民故事,透過「美國夢」映照台灣社會、家庭、乃至於個人

在《美國女孩》中不長的「搬家」時間裡,彰顯著存在於「人生」、「家庭」、「社會結構」三者所交織而成的「還原般的」整體洞察力。透過阮鳳儀的這部電影,使得「世界更深的實在」(許炎初,2006),得以經由「家庭」而彰顯出來。

2022/05/12 | 林艾德

「領養代替購買」如何成為情緒勒索?鍾明軒只是用另一種方式說謊,連自己都騙了

想讓自己好過並沒有錯,但是當別人鼓勵領養代替購買時,請不要幫他們冠上情緒勒索的罪名。因為他們跟你唯一的不同,只是他們願意做得多一點、犧牲多一點。

2022/05/07 | 精選書摘

《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即使老媽對他這麼好,在得知媽媽已經來日不多,哥哥竟然決定搬家

即使是老媽對他這麼好,在得知媽媽已經來日不多,哥哥竟然決定搬家,讓我覺得他這種行徑其實跟遺棄沒有兩樣。但媽媽常常說:「你太冷漠了,幸好你哥哥比較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