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0 | Lo's Psychology 女兒殺死讓自己裝病廿年的母親——《惡行》與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 「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患者之所以虐待被照顧者,主要是為了引起他人的同情和注意。他們除了從中獲取他人的關心、欽佩之外,還操控醫療人員對受害者進行不當的醫療處置。 心理學 惡行 More... 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 The Act 劇集 美劇 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 虛假性障礙 Factitious Disorder imposed on another Munchausen Syndrome 孟喬森綜合征 精神疾病 代理性佯病症 2019/06/05 | TIME 最近在影視作品中意外爆紅的「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是什麼? 懷亞遜大學的英語教授伊麗莎白・波德尼克斯主修研究母親角色和流行文化。她告訴《時代雜誌》描寫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的劇情增多使得過去認為母親非好即壞的二分法變得複雜。將這些疾病套入劇情能夠讓觀眾更深入思索一個角色的「一體兩面」。 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 照顧者 More... 精神疾病 惡行 性別刻板印象 母職 母親角色 育兒方式 性別特調小學堂 2019/06/05 | TIME 近年影視劇集的「流行病」——「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 「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與其他心理疾病不同,因為前者通常會涉及虐待他人,而受虐者通常是一個信任自身照護者的人,這種疾病的官方診斷為「強加於他人身上的人為疾患」。 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 照顧者 More... 精神疾病 惡行 性別刻板印象 母職 母親角色 育兒方式 性別特調小學堂 代理性佯病症 母親 The Act Dee Dee Blanchard Gypsy Rose 虐待兒童 精神醫學 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