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意外

意外事故是指一件在指定時間和地點不經常發生的事件,對事件中的當事人而言是沒有預計過的,而且這事件會為主角及其身邊的人帶來某種後果,而後果多數來說都是負面的。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8/23 | 王昱晴

巴基斯坦纜車意外:受困6孩童全數獲救、巴國總理宣布加強私人纜車安檢

週二上午7點45分,一如往常搭上纜車錢去上學的巴基斯坦高中生,卻受困在懸掛於274公尺的半空中。位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山區,一座民眾自己搭建的交通纜車,發生纜繩斷裂的意外,其中一名乘客說:「我們已經受困6個小時,沒有水、沒有物資。」

2023/04/21 | 王祖鵬

影星亞歷鮑德溫誤殺攝影師案新進度:檢察官將撤銷過失殺人指控

片場槍殺的悲劇發生之後,亞歷鮑德溫也遭到過失殺人起訴,如果罪名成立,亞歷鮑德溫可能面臨最高18個月的監禁。不過目前傳出檢察官將撤銷過失殺人的起訴,對此最新狀況,亞歷鮑德溫的律師說:「我們感到很開心,而我們也鼓勵適當調查這起悲劇意外的真相和經過。」

2023/04/05 | 丁肇九

巴黎公投禁止共享電動滑板車:曾撞死人的滑板車有多危險?業者還有轉圜空間嗎?

在發生撞死人事件與各種交通亂象後,巴黎市民於4月2日公投通過禁止共享電動滑板車,今年9月將會生效。然而三大營運商對這樣的結果並不滿意,其中一大理由,就是公投的投票率只有不到9%......

2023/03/25 | 王祖鵬

好萊塢影星亞歷鮑德溫誤殺攝影師,律師抗議檢察官濫用法規,訴訟案陷入泥沼

亞歷鮑德溫持槍誤殺攝影師的事件,目前全案仍在辯論中,而最新進展是,其中一名被告的律師聲稱,聖塔菲的地方檢察官瑪麗阿特維斯,濫用新墨西哥州允許任命外部檢察官的法規,也使得這起訴訟案持續陷入泥沼中。

2023/01/03 | 王祖鵬

「鷹眼」傑瑞米雷納鏟雪發生嚴重意外,送醫治療後目前處於「危急但穩定的狀態」

傑瑞米雷納發生的這起事故,據了解是在新年前夜,一場暴雪襲擊了內華達州的北部地區,超過3萬人遭到斷電影響,而傑瑞米雷納在此處的瓦肖郡擁有私人房產,元旦早晨傑瑞米雷納在鏟雪時,因天氣關係發生了嚴重意外,而後被轉移到附近的醫療中心之後,於週一接受手術。而細數傑瑞米雷納至今的演藝生涯,2011年成為他的轉捩點,也讓他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影迷。

2022/12/18 | TNL 編輯

高科大獨木舟課落水事件校方致歉,學生議會質疑刻意淡化嚴重性並展開調查

學生指出,划到興達發電廠沿岸時風浪太大,助教仍指示繼續往前,後來獨木舟被浪打翻、學生受困蚵棚只能用手抓著蚵棚的木柱,但上面佈滿藤壺,學生指出大部分人手應該都是被割到滿佈傷痕。也有學生說,當下有些人已經失溫,只能自行爬上岸,並躲在漁塭的倉庫裡避風。

2022/11/22 | 環境資訊中心

清潔隊員工作風險高,環保署推動垃圾車加裝防墜欄、安全索

長期以來,清潔隊員都得站在毫無防護的垃圾車後斗作業,過去曾經發生多次意外。雖然已有越來越多垃圾車加裝防墜欄、安全索,不過目前全台還有部分垃圾車尚未加裝保護措施。

2022/10/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急診醫師分析梨泰院踩踏意外,致命推擠10秒內即喪失意識,呼籲人流管制、設置安全通道

高偉峰表示,爆發踩踏意外時,急救人員到現場都會發現傷者臉部發紫,這樣的現象跟踩踏或推擠2大致命原因有關,第1種傷害是民眾在人群中被踩到脖子或前胸部,出現創傷性窒息,缺氧窒息大約2至3分鐘內昏迷;第2種傷害比前一種更可怕,是上腔靜脈受壓迫導致。

TNL+ 2022/10/17 | 李梓成

MIRROR紅館意外後,公道說話不易講

MIRROR的紅館演唱會意外後,香港人一直以來的怒火只是蓄而未發。情況儼如打地鼠遊戲,冒出頭的會遭當頭棒喝。母公司MakerVille兩星期前的聲明寫著「選擇了沉默」,一週後卻在毫無預兆下推出新歌,難免成為受議論的對象。

2022/08/19 | 讀者投書

台灣最不美麗的風景,是交通:我沒有倒在香港,卻差一點倒在蘇花公路上

每年台灣因車禍而死亡的人數高達3000人,對比COVID-19從2020至今死亡人數累積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我很希望未來到某一個時刻,台灣人民除了可以踩著民主的土地,呼吸自由的空氣外,還能安全的使用馬路,平安的回家。

2022/08/10 | 譚蕙芸

旁觀他人的痛苦——MIRRO紅館意外反思

新聞報道講究真實,理論上,流動的影像要比硬照能提供更多觀影上的資訊。但報道亦要考慮新聞倫理,尤其是不同年紀心智的觀眾的觀賞承受力,不能把血腥片段不刪剪播出。

TNL+ 2022/07/29 | 留德趣談

Mirror紅館意外中隔岸觀火的外國人

要是這些《BBC》留言在香港論壇或討論串中出現,必會被指涼薄。雖然這些網民未必是黑心的人,他們只是找到笑點,拿出來自娛娛人而已。

2022/07/26 | 楊先驊

台灣的「二輪歧視」(下):譴責重機「超速失控」之前,你知道速限是如何訂定的嗎?

「超速失控」是大型重機的主要肇事原因之一,而駕駛人會開多快,取決於道路設計,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好了。雖然在現行法規上超過法定限速就是超速,但法定限速是否合理,就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了。

2022/07/14 | 《思想坦克》

台灣交通真的是「世界亂」,為什麼道路設計竟是以「汽車」為尊?

交通遊戲規則是如何制定的?它的設計公平嗎?它是否排擠了這個公共空間中,其他成員族群的權益?會不會正是遊戲規則的某些地方設計不良,以至於某些用路群體必須得破壞規則,才能保障他們自己的權益,甚至基本人身安全?

2022/07/04 | 社團法人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

這兩年外送員滿街跑,我們的交通有因此變得更危險嗎?

即便外送員在路上比起一般騎士多上數倍的時間,但根據交通部統計,今年1至10月外送平台機車事故占機車事故件數比率為4.85%,不僅並非機車事故的主要樣態,整體比例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低。

2022/06/27 | TNL 編輯

哥倫比亞鬥牛活動觀眾看台「如骨牌般」倒塌,至少6死200傷

64歲的Hector Ortiz受訪時表示,自己無法相信眼前的景象。當時一位在他身邊的女性尖叫喊道:「看台要倒塌了!」然後就看見看台一段接著一段的倒塌,有如骨牌一般。「當第一個看台崩塌,接著便把旁邊的看台也跟著拉下去,然後又是下一個連接的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