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4 |
關於新加坡第一代動物園:曾讓愛因斯坦驚豔,創辦者勞倫斯是首位加入英國動物學會的新加坡人
據報導,愛因斯坦1922年來新是為了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籌集資金,在因緣際會下,參觀了這個動物園。大概是琳瑯滿目的動物種類讓愛因斯坦印象非常深刻吧,他當時還在旅遊日記裡記錄了這趟旅程,寫道「我到訪了一個『很棒的動物園』。」
2021/10/29 |
《不費力的身心充電法》:主流物理學家開始重新思考「乙太」,也暗示這不會是我們了解宇宙的終點
作者根據從事聲音療法二十餘年的臨床經驗,以及多年在科學領域的研究,告訴讀者:人體就是一顆可以重複充電的電池,電力不足時,身體就會缺乏活力、感到不適,甚至產生疾病;電力充沛時,身體就能在天生的療癒智慧帶領下自我修復,重新回到健康的「原廠設定」。
2021/10/12 |
《反叛的科學家》:身為科學家、管理者及詩人的奧本海默
1964年諾貝爾物理獎提名、2012年龐佳萊獎得主、量子電動力學巨擘弗里曼.戴森,他是傑出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位多產的作家,他的這些文章提供了看待科學歷史的知性見解,以及對當前有關科學、道德與信仰爭議的全新觀點。
2021/07/19 |
《大科學》:愛因斯坦寫給小羅斯福的兩頁書信,是揭開原子時代的重要文獻
信中指出:「最近費米與西拉德的一些研究,我讀到了他們的初稿,讓我預計鈾元素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一種全新而重要的能源,至於這種情況的某些層面,似乎需要行政當局善加警惕,並在必要時快速採取行動。」
2020/11/29 |
《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好奇心或許殺了薛丁格的貓,但很可能救你的命
我們不鼓勵好奇心,也是因為好奇代表必須承認自己的無知。提出一個問題或進行一次思想實驗,意味著我們並不知道正確答案,而那是很少數的人才願意承認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