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

成績泛指工作或學習中獲得的成功、成果。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2/04 | If Lin

【2022九合一選舉】民眾黨議員選得好嗎?從兩個地方比較看看

民眾黨在2022議員選舉,當選14席,全國總得票數超過45萬票。這樣的成績究竟是好還是普通呢?讓我們跟其他政黨首次投入議員選舉的成績比較看看。

2022/10/23 | 精選書摘

《語言治療師的兒童溝通課》:父母必須維持教養天秤上的重心,避免落入學齡手足的競爭圈套

父母的一句話:「明明是從同一個肚子裡生出來的,怎麼就你不一樣?」往往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深刻的創傷。這句話會讓孩子在心裡產生熊熊燃燒的怒火,不信任感也隨之萌芽。孩子的怒火會化為傷口,留下傷痕,一直延續到成年之後。

TNL+ 2022/05/03 | 留德趣談

在德國選舉,甚少有候選人把中學成績放在政綱和個人簡介裡

上任總理默克爾,1973年以最高分1.0的成績畢業於東柏林的中學,可能是德國歷來高考成績最好的總理。雖然如此,她任總理十六年來,從未聽她提起過。

2022/01/09 | 方格子vocus

別被考試成績綁架,父母教養孩子應該以「長期價值投資」的角度檢視

當爸媽讀了大學生們上述對於父母教養的迴響及北歐國家的教育重點,是否可以想想,你是否被孩子的成績分數綁架了?在這過程中,建議家長可以去釐清「成績」對你的意義為何?是因為你在乎面子?還是你在乎成績背後的孩子學習情況呢?或是其他因素呢?

2021/11/27 | TNL國際編譯

疫情停課帶動全球補教、家教風潮,該如何彌合貧富家庭之間的學習差距?

早在疫情之前,世界各地的父母就越來越願意花錢讓孩子上額外的課程,以提高教育水準,疫情帶來的教育危機只是加速了趨勢。

2021/07/03 | 精選書摘

《一人份的熱鬧》:最後一次期末考結束時,我才明白大學的意義

我有時候對大學教育體系的情感很矛盾:這門課我很喜歡,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我真的不明白,把那些知識點一字一句地背誦下來然後填寫到考卷上的意義是什麼?

2021/06/14 | RocketAdmit火箭教育

美國大學招生官建議:「申請論文」絕對要避免這四種寫法

不是每個申請到美國大學的人,都有科展冠軍、擔任社長等突出的經驗,在申請過程中自我挖掘,並用最簡單明瞭的字詞,寫下自己的心聲,不要誇大、不要刻意伶牙俐齒,因為招生官想看到學生最原始的樣貌。

2021/05/10 | 精選書摘

《你說的不應該,是我用盡全力的想望》:如果連老師都不能相信,那我們還可以信任誰呢?

班導師看到是這個成績不好的怪學生,本想打發幾句就算了,結果哪想到第二先生一字一句大聲的說,我們是學生,丟了錢是我們不小心是我們的錯,最後能不能找回來先不說,可是你不去處理這件事情,那就是你的錯了。

2021/01/26 | 精選書摘

《擁抱叛逆期》:「少一分打一下」只會讓孩子恐懼而選擇作弊

身為父母,我們要讓孩子們知道:「分數不會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愛,人格的養成比成績更為重要。」

2020/07/16 | 德國之聲

將錯就錯的人生:中國高考「冒名頂替」與「調包」怪現象

中國2020高考大戲近日落幕。瘟疫、洪災、延期、考生數量創紀錄、未來前途,等等等等,均成熱門話題。不過,考試前曝光的多個冒名頂替事件更讓人深省。德籍華人政治學者張俊華有以下思考。

2020/06/04 | 讀者投書

零分還可以上場打球!「球學」何凱成砲轟HBL,學生球員該如何兼顧學業?

筆者認為,全盤否定HBL的價值是愚蠢的,我們應該做的是學習如何輔導沒辦法繼續靠著體育專業謀生的學生,找到適合他們的興趣予以輔佐,幫助他們轉型。

2019/10/21 | TIME

不是睡飽就好:「睡眠規律」對大腦儲存新訊息相當重要

睡眠規律程度跟睡眠時間、品質一樣重要。醫生多建議保持規律的就寢和起床時間,以免影響生理時鐘。格羅斯曼的數據顯示,此舉更能幫助大腦處理並儲存新訊息,從而增加成績進步的可能性。

2019/10/17 | RocketAdmit火箭教育

申請美國大學成績不夠亮眼?善用「申請論文」將劣勢轉為優勢

其實美國大學招生委員也是人,沒有理由特意刁難申請者,面對不太好看的數字或表現,我們建議學生善用申請論文來解釋自己的行為,至於該怎麼做呢?

2019/08/24 | 精選書摘

《青少年的情緒風暴》:如何幫助孩子擺脫考試焦慮,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常常外在及他人的眼光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認同,因此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同而奮戰著,且強迫性的停不下來。當他人因出於關心而勸退他時,反而使他更焦慮,因為他會覺得:連唯一可以努力展現的勢力都被懷疑嗎?

2019/08/24 | 精選書摘

《青少年的情緒風暴》:一定要有人扮黑白臉?別被傳統教育撕裂家庭關係

家裡每次講到孩子的課業時,不知怎麼會變成夫妻之間的大戰嗎?很有可能傳統教育方式——「黑臉」與「白臉」失效了。這時不妨父母倆人先坐下來好好溝通,修復夫妻之間的共識後,再來處理孩子的問題吧!

2019/03/01 | 思考的蘆葦

媒體強調狀元「努力」不談「天分」,反而造就無數悲劇

該是我們停止避談天賦的時刻了。對學生說「你不是讀書的料」並不是貶抑他的價值,而只是說他成功的道路或許不在考試。

2019/02/28 | 思考的蘆葦

媒體強調榜首們「努力」卻不談「天分」,反而造就無數悲劇

該是我們停止避談天賦的時刻了。對學生說「你不是讀書的料」並不是貶抑他的價值,而只是說他成功的道路或許不在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