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11/08 | 廣編企劃

【動畫】走出情緒的迷宮:練習自我覺察,認識情緒宇宙

衛生福利部製作《走出情緒的迷宮》動畫短片,希望透過小琪的故事告訴大家,如何觀察情緒、識別情緒,學習「自我覺察」與「認識情緒」的人生課題。

TNL+ 2023/10/25 | 留德趣談

願重頭再來——曾經開二戰集中營開玩笑的副州長

在德國,最近最熱門話題莫過於巴伐利亞州副州長艾溫格(Hubert Aiwanger)的納粹單張事件。今年八月,《南德報》報道這位政治人物讀高中時,曾經撰寫一張以二戰猶太人和集中營開玩笑的單張,並在學校派發。那是1988年,艾溫格只有十七歲,與就讀同校的兄長一起派發這單張。

2023/07/31 | 方格子vocus

職場上的舉牌人——你舉的是別人的事業,還是自己的生命?

或許,在職場上受僱於企業的每一個人,都像是舉牌人一樣,舉著不屬於自己的名牌。在企業任職期間,我們扛著企業的招牌、職稱和每個月定時入帳的薪水,獲得了某種虛幻安全感,彷彿自己是個somebody。

2023/05/28 | 幸福拼圖ZEC99

固定思維是戀愛關係的殺手,培養成長思維可為你帶來20個幸福利益

透過學習完整的戀愛技巧,您可以獲得許多幸福利益,從提高自我價值到建立長期關係,從了解異性心理到學會愛。讓我們一起投入成長思維,掌握這些技巧,並在愛情的路上更加自信、成功、幸福。

2023/04/24 | 廣編企劃

讓你熱愛的事情成為日常生活的動能:五個小tips,實現理想生活

今年即將邁入第二季,你為今年設定的新計劃進度如何?不妨透過本文步驟,檢視一下自己的狀態!

2023/04/22 | 方格子vocus

讀小說《挪威的森林》與《正常人》:相隔一代30年,卻有四個微妙的共通點

《挪威的森林》與《正常人》這兩部小說很難被歸類在某種類型,經常被書評介紹以「成長故事」四字概括。兩位作者村上春樹和莎莉魯尼分別出生於日本和愛爾蘭,故事發生的舞台與年代也完全不同,即使如此,我在閱讀兩部名作的過程中,還是歸納了共通點,幫助讀者回首曾經經歷的青春,切開專屬於那個階段的迷惘,找到與自我、他人還有世界共存的方式。

TNL+ 2023/04/22 | 留德趣談

在外地生活,幸有那一隅

每次重走這段路,都看到站在前面的是年少的自己。我很想拉著他,叫他不要走這麼快,走路要小心,還有教他怎樣講德文、怎樣待人處事。然而我每次想扯著他也扯不到。因為沒有他那年所經歷過的事、所犯過的錯,就沒有今天的我。

2023/04/14 | 廣編企劃

慢飛天使的羽翼,輕柔地鼓勵了我:晧晧和我的早療成長之路

根據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統計,發展遲緩兒的發生率約為6%至8%。早期療育是提供0到6歲發展遲緩的幼兒及其家庭所提供的整合性服務,透過專業的支持和特殊的教育方法,幫助他們發展最大潛力。

2023/03/31 | 廣編企劃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2023/01/25 | 方格子vocus

《成長性思維學習指南》:為什麼一位選手明明可以獲勝,卻會故意打放水球呢?

你有想過好的回饋能幫助學生成長嗎?除了回饋學習內容外,讚美也是需要練習的,杜維克研究指出:「當讚美時將一切成功歸功於天賦特質跟才能,這在學生成功時無傷大雅,但學生無可避免的會遭遇挫折,如果他相信他的成功是因為個人特質,那同樣的個人特質,他也必須要對失敗負責,但人們會習慣維護自尊避免感覺像是個失敗者,因此這樣的學生會更傾向避免接受挑戰來維護自尊。」這種狀況,就像是學生在運動場上就是打「放水球」。試想,為什麼一位選手,明明可以獲勝,卻會故意打放水球呢?

2022/11/18 | Fanny Lo 羅兆愉 心靈治療

培養出比成功更重要的特質——烙印接受失敗經驗

從小到大,我們都只是學習要去追求成功。考試爭取滿分,比賽要取得勝利,就會受到讚賞,狹義的成功就是這樣煉成了,反而從來沒有好好學習正面面對「失敗」的過程。

2022/07/31 | 方格子vocus

【漫畫】從《藍色時期》到《星期一的朋友》,希望青春期的自己就能讀到的漫畫書單

我當然不是要強調漫畫的POWER到底有多強大這件事,實際上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都是在他們年少、也就是青春期的時候,因漫畫而開始了接觸他們熱愛世界的契機——是的,我想說有魔力的不是漫畫,而是那個充滿決定性轉捩點的青少年時期。

2022/07/24 | 方格子vocus

受傷的內在小孩:為什麼說「我們從未真正長大」?

受傷內在小孩的存在,通常與真正的焦慮議題有關,為了避免它,成長中我們會發展出一套防衛系統,好讓它不被感知,結果感受(情緒)系統被限制了,我們也就無法真正了解自己在想什麼、做什麼,可以看見的永遠只是我們所準備要看的世界。

2022/07/10 | 方格子vocus

「我都是為了你好」:以愛為名的情感暴力,究竟成全的是孩子還是自己?

當我們能用尊重的心態,不將孩子視為自己的「資產」,而是從「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角度出發,便能理解為什麼孩子會與我們的想法不同、選擇不同,或是有各種意見。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意見、想法、聲音,也都是合理的狀態。

2022/05/1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不懼北京強力施壓,立陶宛外交部:對台出口成長63%,經貿外交奏效

立陶宛國內依然有政治勢力質疑政府發展對台關係「得不償失」。專家表示,隨著立陶宛即將於2023年舉行地方選舉、於2024年舉行國會和總統大選,在野陣營以及北京的在地協力者勢必將加大對執政聯盟的施壓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