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裡的人類學家】週二說書會 消費、設計與人類學洞察x《小數據獵人》
這次活動,將介紹當代消費與設計人類學的發展,及人類學家們的方法與工具。並搭配說書介紹《小數據獵人》,一起從世界知名品牌顧問的馬汀.林斯壯的案例中,學習從生活中找到消費與設計洞見的方法。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海洋文學作家-夏曼‧藍波安:我的身體就是海洋文學
四面環海的台灣,大海與我們息息相關,海洋博大的力量與溫柔的細膩,孕育著我們成長,而台灣原住民作家夏曼‧藍波安將海洋、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化為文字,讓我們能閱讀深不可測的海洋文學。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韋宗成:細讀生活與歷史,既是觀察者,更是當事人
閱讀的媒介不僅僅限於文字,更能透過圖畫,正如同閱讀的對象不應僅限於書本,更要透過生活。若曾閱讀過韋宗成的漫畫作品,那麼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肯定就是那與我們生活和歷史文化的緊密連結了。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作家 王文華:閱讀帶給我們自由,也帶給我們安定
王文華鼓勵讀者應該就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深入挖掘,如此讓自己來定義閱讀的意義。畢竟,在閱讀的活動中,主體仍然是人,應該讓閱讀為自己而服務,而非被資訊牽領。對王文華來說,網路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不需為此感嘆,而身為作者,應該著力的地方是如何讓內容變得精彩,將他的感動與所思所想分享給大眾。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教育改革提倡者-李家同:閱讀能翻轉人生
對事物觀察敏銳、見解獨到,說起話來直率犀利、一針見血,是李家同給人的鮮明印象。他是敢說敢言的教育界良知;創作無數的文學作家,同時也是人道關懷的實踐者,看到任何有違公平正義之事,就會挺身而出,時刻提醒大眾正視弱勢族群和社會問題。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歌仔戲曲天后-孫翠鳳:欣賞文學創作,能豐富我的戲曲表演與生活
「我們身為台灣人,就應該對於台灣的人、事、物瞭若指掌,尤其是曾經為台灣做出偉大貢獻卻默默無名的人,如果沒有小說或戲劇讓大家認識他們,那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基於這樣的想法,孫翠鳳推薦給大家一本不看太可惜的台客武俠小說《小貓》。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作家 伊格言:力量、精神與透視——閱讀世界的三道回音
伊格言說,「在閱讀的世界,與你所習慣的世界不同,而那些『別人的看法』也可能不同於你自己原本的看法。於是,當幾種異質元素彼此激盪,你會開始思索,而深刻的思考則必然帶來力量。」閱讀的力量,並非僅由文字所挾帶,而是其所承載的世界、織成的故事,強迫我們進行思考,像大海般寧靜,在深處的暗潮卻也洶湧。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玉山銀行總經理 黃男州:走在偉人的道路上,是閱讀普及化的推手
黃男州引用了莎士比亞的一句名言:「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對黃男州而言,閱讀是相當愉悅的一件事。他說,閱讀彷彿是一場心靈的馬拉松,在過程中不斷前進並自我提升,到了終點後迎來的是身心舒暢而非疲憊。
【青春還鄉】留下孩子笑容的101種方法:攝影師楊文逸的偏鄉畢冊義拍行動
「畢業照」有沒有拍都不重要?對於偏鄉學童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將求學階段的回憶珍藏一輩子的紀念品,而很多孩子卻沒有機會擁有這種奢侈。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作家 楊佳嫻:文學的日常與熱情
楊佳嫻說,「資訊取得容易,資訊量大,差不多是泥流的程度,我們很容易回過神來才發現泥足其中,讀了很多沒有營養的資訊;但是書本不同,它是有重量、氣味、色澤、觸感的,還有翻頁時的聲響,雙目觸及書本時的雙頁面空間感等等,它讓知識與情感更為『實在』,沉浸於其中時,閱讀也不致於太過發散。」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導演魏德聖:閱讀就是呼吸
閱讀似乎是抽象的、影像則是直接的,又如何在其中產生連結?魏德聖認為,一部電影該如何運用影像的魅力,去將書本裡傳達的感覺給呈現出來、如何用對白的轉換,完整地傳遞出作者的文學精神,這就是書本到影像再進化的過程。
什麼都漲,就你的荷包沒漲?實現一家人的夢想,只有努力是不夠的
是否也曾在安靜的午夜裡,看著熟睡的孩子和伴侶,想著自己擁有的一切,有股暖暖的幸福感慢慢湧現。原因無他,因為你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儘管偶有牽絆與限制,但也是甜蜜的負擔,同時你也發現,原來在自己心中早就許下了專屬於家庭的夢想。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原住民平權運動推手 莫那能:用動人的詩詞撫慰心靈
因朋友的介紹,莫那能讀了一本關於美國黑人苦難史的《根》,在他心中引起不小的激盪,書中講述的是一群原本居住在非洲部落中自由自在的黑人,不幸被販賣到美國當奴隸,從此一代又一代在異鄉過著受盡屈辱又求助無門的艱苦生活。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書籍影評作家 囧星人:閱讀是生命歷程中不沉溺太可惜的體會
冏星人的青少年時期過得有些晦澀,於是她以悲慘哀傷的小說自我療癒,對她來說,看到比自己更慘的故事主角,不僅會讓內心覺得自己的痛苦根本不算什麼,尤其是當主角們在歷經磨難之後,還能重新振作起來,更帶給她極具鼓舞人心的勵志作用。
世界人權宣言 改變世界觀念的力量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作家 蔡詩萍:安撫青年時期的孤獨
「閱讀在過去壓抑的年代,提供了一個想像與冒險的可能。」蔡詩萍說。高一時讀到的《家變》正是一個例子,那次的閱讀經驗讓他理解到文字所蘊藏的力量。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導演魏德聖:閱讀就是呼吸
身為一位電影工作者,汲取靈感的來源很多,對魏德聖而言,幾乎每一部電影在發想前,都是因為曾無意間閱讀了一篇文章,或者無意間閱讀了一本書,而被刺激出影像感。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寶瓶文化社長朱亞君:閱讀是探索自我 找到共鳴的靈魂
或許選書就像談戀愛一樣,是會隨著年齡與心境改變的:年少時為愛情故事的風花雪月所撼動,現階段卻為生命有所感悟。對於死亡、對於未來、對於病痛的無奈與解脫,朱亞君從生命歷程中檢視了一路走過來的痕跡與轉折,同時也打開了作為選書者的另一個面向。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宅女小紅:當了媽媽更要找時間讀書,不然怎麼逃避育兒生活的壓力?
說實話,小紅學生時代對閱讀沒太大興趣,直到步入職場,陪著一群愛看書的朋友在聚餐後到誠品書店逛逛,「看著朋友一籃書、一籃書的買,我忍不住跟著買幾本來讀,才發現書真的好好看,那時我都快三十歲了耶!可見不管幾歲開始讀書,都有機會發現閱讀的樂趣並沈浸其中。」
科技跳躍的東南亞跨境電商:老虎、大象與金翅鳥的崛起
「科技跳躍」是東南亞市場的常見景象,第一次上網就用智慧型手機、直接從線下轉到手機購物;在這裡的數位經濟高度成長、跨國業者爭相投入,如何從台灣出發、成功跨進東南亞電商,高度在地化的視野與策略,缺一不可。
讓全世界知道台灣有一個很棒的酷兒影展-台灣國際酷兒影展策展人 林志杰 Jay
從學生時期專精法律專業,到後來擔任跨國公司的律師,一直都沒有忘懷從事電影媒體工作帶給我的幸福指數。於是我毅然決然從一個被人尊敬、領高薪的職位,轉換到一條必須跟人敲門要錢、吃閉門羹的路。
【離線已讀,放不下的書本】作家郝譽翔:永不孤獨的閱讀時光
約莫三、四歲便開始接觸童話故事的郝譽翔,從小就在母親的培養下奠定了她的閱讀基礎,並學會在書本中尋求生活的慰藉。「閱讀讓我不寂寞。每當孤獨、失意、不滿或受挫時,回到家打開一本書,就能在陌生人的故事裡察覺到原來也有人和我一樣,因此我總能在書中獲得共鳴,這是閱讀對我最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