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19/01/07 | 游家權

【中年偽娘】三位大叔的女裝路:後來發現不用重新投胎也可以變成另一個人

我們最大的阻力和傷害大多來自家人。如果有家人的諒解和支持,我當然願意成為一位女生。撇開兒子和先生的身分不談,父親這個身分是很難割捨的,怕孩子不夠諒解。50歲了,真的過得很不開心,每天都在跟這些角色拉扯。

2019/01/06 | 游家權

【扮裝迷思】為何男扮女、女扮男評價大不同?扮裝、異裝與戀物差在哪?

「扮裝」(Cross-dressing,簡稱CD)是指穿著打扮跟生理性別不一致的行為,而男扮女裝的原因有哪些?扮裝(CD)跟異裝(TV)或戀物症又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男扮女裝跟女扮男裝的社會評價差這麼多?扮裝者是同性戀或想變性嗎?該如何改善扮裝者的心理健康?本文將一一釐清這些常見迷思。

2019/01/06 | julia

【性別刻板印象】傲慢與偏見與歧視:我們為什麼排斥和自己「不一樣」的人?

只要身上有可以被歸類成群體的特點,我們每一個人就都有可能成為偏見的受害者。究竟為什麼人們容易對和自己不一樣的群體──也就是所謂的「非我族類」──產生偏見,甚至出現排斥的心理呢?

2019/01/06 | julia

【偽娘彩妝師】從新娘到偽娘,她幫助300位「哥」和「大叔」釋放心中的女孩

想讓外界能正確的了解有著女裝興趣的她們,除了圈子裡的人的努力,和圈外之間也需要有人不斷聯繫,傳達出正確的訊息,打破厚厚的迷思與同溫層效應。而雅咪,一位從新娘秘書轉職來的「偽娘化妝師」,正好可以是一座連起外界與扮裝族群之間,傳遞訊息、增進溝通的重要橋樑。

2019/01/06 | 游家權

【偽娘基地】在一個安全的角落享受短暫的快樂,她們不是客人,是家人

偽娘基地最大的意義是,因為彼此會互相認識,表示他們真的活著。這件事情很重要,一旦他們得到了歸屬,得到了這層意義,他就有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很多人是沒辦法被認同、認可的,所以他走不下去,最後就乾脆切一切、跳下去。

2019/01/06 | 潘柏翰

【扮裝番外篇】錯置男身的美麗靈魂,穿上女裝是成為「她」的必經之路

藉由變性者的生命經驗,我們想帶領讀者看見這群一樣勇於跨越性別疆界的實踐者,扮裝對他們來說不只是興趣或嗜好,更關乎他們以什麼樣貌在社會上登場,以及如何塑造自我與性別認同。

2019/01/06 | 游千慧

【電影中的扮裝】不瘋魔不成活?《驚魂記》、《翠絲》與《霸王別姬》中的男身女相

究竟是生錯性別、裝錯了身體、戀物癖、戀母情節或愛上同性者,錯綜複雜的性別流轉成因無法在本篇中一次談清楚。但若單就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待男扮女裝的欲望,最簡單的說法即「欲望是一種因匱乏所發動的滑移」。

2019/01/06 | 陳俞廷

【變裝紀錄片】變裝皇后的《迷霧叢林》:穿上新衣服,做最稱心合意的自己

「變裝能讓任何人成為他們所期待的身份與樣貌」,那樣深層的出自人類深層的想望,卻與恐懼緊緊纏繞在一起⋯變裝皇后Luana Muniz在紀錄劇情片《迷霧叢林》聊的不只是變裝,還有人性真實的抑鬱與自在。

2019/01/05 | Sid Weng

【扮裝現場直擊】一個「偽娘」的誕生,關鍵評論網編輯「親身體驗」

偽娘是怎麼成形的?如何從一個大男生的外型轉變成「女人」?變身偽娘真的會很「奇怪」嗎?為了體驗偽娘文化,關鍵評論網的兩位編輯親身變裝,並悄悄地走到了街上,感受外界眼光、體驗變裝後的感想。

2019/01/05 | 潘柏翰

【扮裝小辭典】偽娘、Cosplay、變裝皇后?七個名詞搞懂「男扮女裝」這回事

從外表看上去都是男扮女裝,但你可能未必知道這裡頭其實有著不同的文化與社群。讓我們用一篇文章的篇幅,帶你認識在「男扮女裝」這名詞的大傘下,不同的族群有各自的美。

2019/01/05 | 丁肇九

【變裝皇后】穿上Drag Queen華服,教會我成為更好的男人

許多人都會在一年一度的萬聖節扮裝,但對這些變裝皇后(Drag queen)來說,人生總是充滿華麗浮誇的衣服和狂妄的妝容,她們是如何成為表演者?怎麼經營自己的角色個性?又用什麼樣的心境面對外界的觀感呢?

2019/01/05 | Patrick

【偽娘Coser】這麼可愛一定是男孩子!被朋友推坑發現「隱藏的自己」

近年來也出現一種稱為「偽娘」的次文化。很多男生會扮裝成可愛的女性角色,因此也出現「這麼可愛一定是男孩子」之類的說法。這次關鍵評論網邀請到兩位「偽娘」Coser——炎炎跟芷祈接受我們的訪問,談談「偽娘」在台灣Cosplay圈中的現況。

2019/01/05 | Patrick

【偽娘專訪】從小到大探索自己的歷程,就像開了「雙帳號」

女裝興趣者一般被稱作CD(Cross dresser),而具有變性需求者的則稱為TS(Transsexual),彼此最大的不同就是「是否厭惡自己的男性特徵到一定要變性手術的程度」。

2019/01/05 | 丁肇九

【流行文化中的扮裝】從大衛鮑伊到丹麥女孩,扮裝者打進主流了嗎?

從電影到音樂,主流的影視文化從不缺少次文化,但從1959年瑪麗蓮夢露的《熱情如火》到今日的《丹麥女孩》,加上由大衛鮑伊帶起的一系列「去性別化」音樂革命,扮裝者在流行文化裡,好像仍在摸索自己的存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