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

戰爭(英語:war)是在國家、政權、族群或準軍事組織(如僱傭兵、民兵)之間密集的武裝衝突。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31 | 環球生技

面對天災、人禍、戰爭等大型災難,台灣醫療機構的應變量能準備好了嗎?

台灣有高達2萬多家診所,274家非急救責任醫院、374家衛生所,這些醫療院所,比中大型醫院更深入社區,應該有效運用民間醫護量能,及時提供第一線的緊急救護,再將中、重傷患後送至急救責任醫院。對此,建議要廣設「第四級外傷中心」,等同於急救站,來因應多變的大環境......

2023/05/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日經亞洲》:武統台灣炒過頭,中國試圖以「四面作戰論」降溫

在中國有一些匿名的人撰寫、徹底否定中國鷹派「戰狼外交」的文章正在各大網站上被轉載,內容略有更動,標題調性也越來越強烈。他們都強調中國陷入「四面作戰」的可能性,暗指中國會被四方敵軍包圍。另一種看法也越來越多人相信,即高喊「武統台灣」的人是「傻子」。

2023/05/12 | 精選書摘

《槍炮、船艦與筆墨》導讀:立憲主義學者總著重抽象概念,本書讓人看到如何在具體社會中實踐

《槍炮、船艦與筆墨》有著生動如章回小說般的文筆,細膩豐富的歷史觀察。讀者能夠在本書中看到,人類為何發明憲法,如何藉由憲法來回應快速變動的世界,以及想像一個充滿更多可能性的新時代。

2023/05/11 | 精選書摘

《公雞之家》:別看得那麼嚴重,那個(克里米亞)半島本來就是赫魯雪夫送給烏克蘭的禮物

出生於烏克蘭的兩個世代面對同一場戰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詮釋。對作者而言,蘇聯象徵的是車諾比核災、專制統治與大饑荒。對她的伯父而言,蘇聯不僅是核工程與航空科技的先鋒,更是保護烏克蘭免於納粹統治的軍事強權。這場由著政治立場相左的爭執,以及曾祖父日記記下的一名失蹤家族成員,帶領作者回到離開十年以上的故鄉波爾塔瓦的櫻桃園。

2023/05/02 | 德國之聲

2024總統大選,是「戰爭與和平」還是「民主與專制」的抉擇?

隨著中美角力、台海局勢升溫,有人把2024台灣總統大選看成「戰爭與和平」之間的抉擇。各政黨潛在候選人陸續展開外交攻勢、就兩岸關係表態,他們各自提出什麼戰略?台灣選民怎麼想?

2023/04/26 | 德國之聲

美眾院「2027年中國武統台灣」的戰爭模擬,結局令議員們皺起了眉頭

2027年4月中國動武攻打台灣?這是最近美國眾議院的立法者和該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開展一場「戰爭推演」所假定的場景。中國官方對此表達了否定的態度,而這場戰爭遊戲的結果讓美國的議員皺起了眉頭。

TNL+ 2023/04/25 | TNL國際編譯

瑞典智庫SIPRI:2022年全球軍費飆升至2.24兆美元,歐洲國防開支創冷戰以來新高

烏克蘭2022年的軍事開支相較於2021年同期暴增超過6倍或640%,總費用升至440億美元,這是SIPRI所調查到的國家中出現的最大增幅。且烏克蘭在俄羅斯總統普亭下令入侵後,烏國的軍事花費也在2022年飆升至GDP的34%,而該百分比在2021年僅為3.2%。

TNL+ 2023/04/24 | 魯汶的袋熊先生

《投名狀》(上):太平天國不能滅亡,戰爭必須永遠打下去

龐青雲就是不聽話。用陳大人陰陽怪氣的議論來說,龐大人就是因為「不屬於任何黨派,才能獲得太后的垂青吶。」這背後的權力暗語是:你既然不遵守我們的遊戲規則,我們也不想帶著你玩了。

2023/04/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在戰爭中速死或在獄中等死?俄羅斯愛滋病囚犯上戰場換藥物

戰爭狄默表示,他認為自己在感染愛滋病毒的情況下,在俄羅斯獄中活不過10年。去年12月,他同意在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服役6個月,以換取罪刑赦免與抗病毒藥物,「我知道我會很快死掉或慢慢死掉。我選擇了快速死掉。」

2023/04/10 | 芭樂人類學

民防作為一場公民運動:拒絕「首戰即終戰」的戰爭之框,將「心防」視為備戰關鍵

在和參與過不同民防訓練的報導人對談中,許多人印象最深刻的即是「見證他人和自己同樣關心台灣的防衛議題」這件事。民防訓練行動之中所不斷強調的互助概念,使得在平日缺乏集體防衛感的社會氛圍之下,建立了民間自主的集體防衛意識與信任。

2023/04/04 | 德國之聲

中國需要俄羅斯構建新國際秩序,普亭絕對不能輸掉烏克蘭戰爭

如果中國願意,它可以給俄羅斯施加巨大的壓力。與此同時,對戰爭的疲倦情緒正在美國蔓延。這兩個強有力的對手可以一起為和平而做出努力。

2023/03/26 | TNL特稿

【2023台大電影節】影評徵文:攝影機作為武器,《親愛的莎瑪》在敘利亞內戰下的反戰意義

《親愛的莎瑪》紀錄敘利亞內戰,如其片名,主導演瓦黛卡提波將此紀錄片獻給女兒莎瑪,作為被圍城的首都阿勒坡居民,卡提波立場早就明確——反戰,並反對敘利亞軍政府施壓,因而紀錄片在紀錄之外,成為卡提波立場的宣揚。

2023/03/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英國專欄作家在《泰晤士報》分享來台見聞:沒有比台灣更迷人的地方,絕對不可錯過台南

特納提到,當她向朋友們預告即將造訪台灣,其中一位友人問:「你會住在碉堡嗎?」特納不諱言,想造訪日本或中國的人,很少考慮順道來台灣一遊。她形容台灣融合了日本與中國的文化,同時有自己的個性:自成一格、有效率,且「荒謬」地友善。

2023/03/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美國務卿布林肯:中國2027年前將具備犯台能力,尚未越線提供俄國大量軍援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23)日表示,他同意情報單位評估,認為共軍2027年前將具備犯台能力,並表示中國正在觀察全世界對俄烏戰爭的回應,從中汲取經驗,若任由俄羅斯攻擊鄰國而不受懲罰,將為潛在侵略者「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2023/03/22 | 德國之聲

伊拉克戰爭20週年:為了除掉海珊,值得發動這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嗎?

20年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開進伊拉克。這場在當時得到美國民意支持的戰爭推翻了獨裁者海珊,但是卻並沒有找到作為開戰藉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沒有給這個國家帶來民主和穩定。《德國之聲》為您摘編了美、英和阿拉伯媒體對這場戰爭的回顧和總結。

2023/03/1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嚴肅看待中國競爭,美國編列8420億美元年度國防預算創史上最高

希克斯指出,過去幾個月,美國與區域盟友在提升嚇阻上有諸多發展,包括日本承諾提高軍事支出一倍、美軍將在沖繩部署新的陸戰隊機動單位、美菲協議增加美軍在菲律賓據點數量等,新年度預算將延續這股氣勢。

2023/03/12 | 歪脑|WHYNOT

「我有時覺得自己背叛了國家」:俄烏戰爭一年後,烏克蘭青年去與留的掙扎

離開、留下,都有不得不如此選擇的理由。在俄烏戰爭一週年過去後,我們與分別選擇留下及離開的烏克蘭青年聊天,在分岔路上他們有不同的選擇,但不論決定如何,都需要巨大勇氣,面對無數的掙扎。

2023/03/11 | 德國之聲

台海若開戰將波及澳大利亞?澳媒報導引發正反雙方唇槍舌戰

澳大利亞兩家主要報紙本週引述五位國安專家的說法,認為中國最快有可能在三年內侵台,而澳大利亞將被捲入戰火之中,這引發了什麼樣的輿論激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