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5 |
《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靖國神社——英雄、烈士與怪物之間的灰色地帶
本書關注二戰紀念碑的獨特之處,說明這類紀念碑之所以特別被重視、極少面臨遭拆除的命運,就在於人們對二戰英雄、烈士、狂人,乃至對戰爭中的末日意象與戰後復甦的理解,並非各自獨立,而是相輔相成。書中分為五大部分,分別從不同角度檢視二戰紀念碑的意義。
2016/09/02 |
「終戰日」是「解放日」,而非「戰敗日」:德國邁向轉型正義的崎嶇之路
不管有罪、無罪,不管年老、年少,對德國人而言,承認過去犯錯的意義在於:大家都活在過去的錯誤遺留下來的重大後果裡,而且深受羈絆。
德國 台灣 More... 轉型正義 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 勝利日 V-Day 歷史記憶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納粹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霍伊斯 Theordor Heus 德國基本法 拒絕遺忘運動 猶太人 集中營 艾德諾 Konrad Adenauer 基督教民主黨 國族主義 希特勒 軍國主義 意識形態 波茲坦會議 紐倫堡大審 蓋世太保 Gestapo 納粹黨衛軍 戰爭責任 勞改營 審判庭 戰犯 雅斯培斯 Karl Jaspers 解放日 終戰紀念日 蘇聯 冷戰 巴黎和約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最終解決方案 艾希曼 Adolf Eichmann 弗利茨.包爾 Fritz Bauer 電影 大審判家 社民黨 檢察總長 耶路撒冷大審判 奧許維茨集中營 六八學運 海涅曼 Gustav Heinemann Willy Brandt 布蘭特 陣亡將士紀念碑 華沙之跪 雪爾 Walter Scheel 比特堡事件 Helmut Kohl 柯爾 雷根 Ronald Regan 魏茨克 Richard von Weizäcker Michael Engelhard
2016/08/15 |
覺得「參拜靖國神社」很可惡,是因為不了解日本「神」的信仰構造
日本的首相和議員參拜靖國神社,基本上是為了悼念戰爭的犧牲者,而不是為了某個戰犯。靖國神社合祀的往生者中99.96%不是戰犯。如果擺明只為0.04%的戰犯,拒絕悼念其他99.96%的往生者,反而有違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