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12/0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紐約時報》:台灣年輕人關注生計、厭倦地緣政治議題,恐成總統大選不可測變數

在《紐約時報》採訪中,這些台灣年輕選民提到住房成本上漲、收入成長緩慢和職業前景日益黯淡等問題,還有許多人對台灣兩大主要政黨民進黨和國民黨表示失望。

2023/11/3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2024巴黎奧運地鐵票價將大漲約一倍,居民怨交管嚴人潮多準備收行李出逃

幾位受訪者也同樣將矛頭指向了太過嚴格的巴黎移動規範,包括針對居民。在特定區域,只有事先申請許可證的特殊車輛才能通行,即使是當地居民、商家也不例外,引發強烈反彈,社群媒體上嘲諷與抗議聲音此起彼落。

2023/11/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晶華潘思亮:缺工是事實,盼效法日本引進移工支撐觀光業;國際飯店相繼插旗,信義區面臨空前挑戰

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表示,台灣觀光復甦也需要人力,「讓台灣子弟升級,開放是唯一辦法」,且開放移工不是只有觀光業的需求,「是國家長遠發展的問題,學生不夠、當兵的也不夠,缺工不是只有觀光業,我只是幫全台灣各行各業來請求」。

2023/11/0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香港負資產第三季1.1萬宗,按季急增2.3倍

專家說,香港本地負資產房宅個案將會繼續上升,最快明年才有望回調。

TNL+ 2023/10/25 | 楚焱堯

路邊攤的品質,五星級的價格:台灣旅宿業者「加價不加質」陋習已久,不僅國人詬病更令外國旅客卻步

台灣這種不合理的住宿價格,已經爆出許多爭議,除了國人抱怨之外,也是導致外國朋友來台旅遊卻步的主要原因之一。實在有必要做更進一步的「管理」。不過,筆者也必須客觀地說台灣看似物價水平較低,但土地取得成本卻居高不下,這其實讓台灣的旅館經營業者的「成本」,並不比國外的其他先進國家低。

2023/10/24 | 財訊

「虛坪改革」可打房?新制上路改寫房市規則,囤房稅苦了誰?

囤房稅已行之有年,但原本房屋稅屬於地方稅,過去各縣市訂定的稅率不一,甚至有些縣市並未制定。因此這次中央強制規定地方政府必須制定差別稅率,原有稅率也要提高,因此稱為「囤房稅2.0」。而專家指出,「囤房稅2.0」上路後將會產生3個重大影響,其中對於購買者來說,未來房屋恐「新不如舊」......

2023/10/09 | Swissinfo瑞士資訊中文

瑞士人都超有錢?其實月薪14萬台幣還只能活在貧窮邊緣

「你是瑞士人,一定很有錢!」有能力輕鬆支付帳單和享受生活。這就是外界對瑞士薪資收入的看法。然而,生活成本持續上升正在迫使普通家庭求助於食物銀行,福利制度擁護者和經濟學家紛紛發出警告。

2023/09/30 | 楊先驊

萬有紙廠拆了,然後呢?(上):在北港糖廠文化園區裡蓋住宅,青年就會回流嗎?

雖然土地開發效益往往決定了計畫案的成功與否,但北港的糖業專用區難道是為了拉高容積率還是實現多目標使用?私有住宅在未來的使用上如何保留「糖村住宅」連結期望?其實目前計劃書內的住宅區、文化主題區、產業發展區、創意聚落、教學體驗館群、文化公園,全部都是僅供參考的模擬圖,難道我看的不是計畫書,是泡麵碗上封面的示意圖?

2023/09/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瑞銀:香港樓價回落至2017年水平,但仍難負擔

有報告指出,香港房地產近年持續下跌,已回到2017年的價格水準,但仍然昂貴。

2023/09/2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雙北4大新百貨開幕,房仲:新店裕隆城周邊房價漲幅居冠;Diamond Towers月底試營運,新光三越營收拚創高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像東區、大直等原本就有百貨商場且商業機能完善的地區,新百貨對區域的影響如錦上添花,房價受帶動的情況相對有限。新店裕隆城是新店市中心第一家大型百貨商場,超過250個品牌進駐,規模比市區外圍的小碧潭京站宏偉,還引進新店首間影城,填補了新店市區最關鍵的消費娛樂機能,甚至吸引文山、雙和等地的跨區消費客層,也讓周邊房市因百貨的「從無到有」,出現較明顯漲幅。

2023/09/22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囤房稅2.0」稅率最高達4.8%,非自住平均每戶增稅逾4000元,逾百萬戶權益6關鍵一次看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俗稱囤房稅2.0的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未來房屋稅將改採全國歸戶,多數非自住持有者稅率調高為2%至4.8%,將影響96.8萬戶至135.8萬戶。財政部期盼最快明年7月上路,也就是說,民眾114年將收到囤房稅2.0稅單,這項牽動逾百萬戶權益的囤房稅2.0,彙整6大關鍵一次看。

2023/09/20 | BBC News 中文

中國經濟:地方政府財政危機下仍未推房地產稅,背後有何爭議?

在法理上講,中國的土地是國有的,並不是私有的,所以徵收主體就不存在。相比之下,歐美等國的物業稅是基於財產屬於私有這一事實,換言之,土地是居民個人的,那麼對這塊土地徵稅就要居民個人支付;但中國的土地是國有的,居民只是租70年,那麼對土地徵稅,應該是土地所有者支付(即國家)而非居民個人支付。

2023/09/20 | 財訊

危老都更案七年累計突破4000件!全台30年以上老屋500萬戶,何時能迎來翻新?

小英總統上任以來積極推動危老都更政策,至今中央、地方攜手已改造逾4200件老屋;惟全台還有近500萬戶的屋齡超過30年,居民如何自助人助?政策如何因應環境變化?這些都將攸關這500萬戶民眾的居住幸福與安全。

2023/09/15 | 德國之聲

碧桂園千億美元打造馬來西亞「森林城市」,變成租不了、賣不出、退不掉的「鬼城」

深陷債務危機的碧桂園內外交困,中國國內爛尾樓業主停止供款之際,海外樓盤也出現相同情況——焦點落在集團的馬來西亞巨型開發計畫「森林城市」。這座「鬼城」為碧桂園帶來什麼潛在的危與機?我們從一位中國業主說起。

2023/09/15 | 讀者投書

台灣平均房價1267萬、平均房貸906萬,內政部的貸款利息補貼,補貼了誰?

檢視政府於2023年6月推出的「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專案」,其中「原始核貸金額」的門檻設定最讓人感到困惑,意思是只要申貸金額台北市850萬、其他縣市超過700萬就不符合資格,也就是說,在新北市只要購屋總價大於875萬,台北市1063萬,並且貸款8成,就無法獲得補貼......

2023/08/22 | 國際大風吹

【國際大風吹】夏威夷茂宜島遭遇世紀野火,居民可能再也住不起自己的家鄉了?

茂宜島得天獨厚的環境,吸引觀光業者和大型建商的開發,包括貝佐斯、彼得提爾、歐普拉等人都有在茂宜島置產,也不斷推升房價。在火災發生前茂宜島已經有住房危機,本地人忙著服務外地人和遊客,卻快要買不起當地房子,而在火災之後,很多人世代相傳的家,如今卻毀於一旦。

2023/07/31 | 德國之聲

台灣每到選舉就喊「居住正義」,但到底是捍衛誰的居住正義?

台灣總統大選將近,「居住正義」再次成為社會、選戰關注焦點。7月16日,大約上萬台灣人在艷陽直射之下、頂著高溫參加一場主題説是「居住正義」、抗議民進黨政府的集會,但是這場集會的爭議也不小,而且一講到「居住正義」就會講到永遠無解的住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