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房地產是指覆蓋土地並永久附著於土地的一類實物(比如建築物)的產權歸屬。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3 | MacroMicro / 財經M平方

升息造成全球房價下滑、自50年高點回落,房市的泡沫要破了嗎?

隨著各國央行升息逐步進入尾聲,債市波動已較去年大幅下降,房地產則仍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在各國央行升息下,部分國家的房價已出現明顯下跌,全球房市會成為金融危機的引爆點嗎?

2023/05/23 | 新公民議會

「北上廣深」也留不住人,經濟與社會結構性複合危機即將籠罩全中國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4座大城,過去經常被台灣的親中者用作批評「台灣落後於中國」的話頭,但從疫情爆發前的中國房地產景氣低迷,到疫情期間忽嚴忽鬆的管理,北上廣深去年常住人口數同步出現衰退,更醞釀著對中國總體經濟的一次重擊。

2023/05/23 | 新加坡紅螞蟻

不再只是旅遊打卡勝地,中國買家蜂擁到「微笑之國」泰國置產

泰國房地產資訊中心的資料顯示,自2018年起,中國人是泰國公寓單位最大組的海外買家群體,俄羅斯、美國、英國和德國買家緊隨其後。中心指出,去年首九個月,中國買家搶購了泰國共3652個公寓單位,總價值高達約新台幣159億7158萬9114元。泰國的房地產市場對中國人魅力何在?房地產業者又如何把握機會瞄準商機,試圖吸引更多中國買家?

2023/05/19 | 李秉芳

5億身價高三生與地政士助理登記結婚後墜樓亡,母控謀財害命⋯⋯律師談5億房產怎麼分?

清算夫妻剩餘財產後,接著配偶還是可以再以「繼承人」的身分繼承死亡配偶的遺產。繼承的順序,原則上是以親等較近的人優先,但配偶是當然繼承人,意思是說不論是由哪個繼承人繼承,配偶都可以一同參與分配,在此案中,假如婚姻成立,老公和媽媽可以對分價值5億元的房產。

2023/04/22 | 德國之聲

中國經濟明顯回暖,但復甦仍顯疲軟、失業率居高不下

中國官方近期公佈的一系列數據顯示,進入兔年後,中國經濟出現復甦跡象。但有專家指出,這種復甦仍顯疲軟,就業、消費乏力,通縮陰影初顯等問題值得警惕。

2023/04/20 | BBC News 中文

中國經濟第一季GDP增4.5%高於預期,結構性問題猶存

下個季度,中國經濟會怎麼樣?經濟學家認為,由於3月份的消費同比增長高達10%,因此沒有必要立即採取財政刺激措施來支持消費者,政府可能會保持其基建投資計劃,作為一個補充的成長引擎——因為預計外部市場在2023年將進一步惡化。

2023/04/0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金融機構連環爆促使投資重分配,《華爾街日報》:中國相較於資金避風港,更像是一個陷阱

報導指出,國際投資人看上中國銀行業的另一個原因是股價相對便宜,然而股價便宜的背後,是擔憂官方公布的不良貸款率可能無法反映資產負債的真實情況,因此壓低了銀行業的估值。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同樣也為銀行業的成長與利潤帶來更多不確定的影響。

2023/03/28 | nippon.com 繁體字

疫情與「住宅過剩社會」:住宅越蓋越多、買房卻更不易,日本如何化解兩難處境?

城市裡興起一波又一波建設高樓住宅的熱潮,郊區的新住宅開發也方興未艾。空置住宅的數量不斷增多,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買房依舊困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2023/03/16 | 廣編企劃

豐邑機構台南首發!「浩瀚無極」平實地王,隆重豋場!

豐邑機構旗下浩瀚開發選定台南東區「平實重劃(特)區」,首次進軍台南整合3,657坪鑽石角地,打造地上28層樓的超高大樓建築,推出「浩瀚無極」個案。大手筆移植五星級飯店質感,引進喜來登飯店式物業管理,滿足全方位、全年齡生活需求。

2023/03/14 | 精選書摘

陳進郎《股市大贏家》:功力平平的人總忙著思索新策略,最大的偏見就是「技術分析無用論」

作者將20年投資經驗,所看過的空頭與多頭行情,或是股票正要發動前的起漲訊號分析得恰如其分,更把難以解釋的人性,用「紀律」一以貫之。

2023/02/26 | BBC News 中文

後疫情時代亞洲各大經濟體如何刺激消費、重振經濟,各自又面臨什麼挑戰?

為了吸引國外遊客回流,泰國早在2021年底,比起其他亞太城市更早鬆綁了入境防疫規定。此外,2022年底,中國迅速宣佈「解封」開放出入境旅遊,泰國亦是少數國家不針對中國旅客入境檢測的國家,這是因為中國遊客一直是泰國國際旅遊的主要消費力。

2023/02/17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房貸補貼設雙門檻,專家:桃園台南高雄受惠較大,雙北恐怕看得到吃不到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從8成房貸金額回推總價,台北市須在總價1062.5萬元內,其他縣市總價875萬元以下,才有機會達標;落在這樣總價帶的物件,多是兩房以下產品,因此現成的小資小宅屋主,可能是這波最大受惠族群。

2023/02/16 | BBC News 中文

「防疫帳本」凸顯中國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廣東防控支出高達711億人民幣

核酸費用、大白工資、方艙建設……過去一年高強度「動態清零」的防疫措施都由財政買單,歲末年初,中國多個省份公布去(2022)年財政支出情況,揭示了這個答案。經歷多輪疫情衝擊的廣東,疫情防控支出最高,達到711.39億元。

TNL+ 2023/02/16 | 陳慶德

《平均地權條例》真能遏止炒房?韓國「半價公寓住宅」政策或可供台灣借鏡

此半價公寓住宅,就類似台灣「地上權」建案,住戶只能買房而不買地,土地為國家所有,而個人擁有蓋在此土地上的房屋使用權,經過數十年時間使用,國家收回土地,危老樓重新更建,藉此好維持居住正義的一環,然而見仁見智,有人對於地上權建案多有不同想法。

2023/02/03 | 德國之聲

中國走出三年防疫封關重新開放,究竟會對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仍然是全球硬商品(hard commodities)最大消費國之一,市場看好中國房地產產業前景帶動需求,使中國的硬產品成為重啟經濟迄今為止的最大贏家。

2023/02/02 | 莊貿捷

明曜百貨家族8.3億現金打包2戶「冠德信義」豪宅,專家:房市尚未見底不要跟著有錢人買房

近日房市略有下跌,知名零售業者明曜百貨,以打包新台幣8.3億打包2戶信義豪宅,引起市場關注,甚至有民眾認為房市見底,業內人士再三呼籲民眾,不要跟著有錢人購屋置產,未來景氣變動大,貸款負擔可能會加重。

2023/02/01 | 精選書摘

《財務自由的條件》:四個理由告訴你,為何要投資房地產?

請不要投資距離住家太遠的房地產,最好是購買每天開車上班或採購日用品時會經過的房子。很多投資客包括我自己,都會被更高的報酬率吸引,把觸手伸到距離住家遙遠的地方;但投資結果大多事與願違。在此舉一個切身的例子,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

2023/01/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官方救市民間悲觀,中國民眾掀「提前還房貸」理財潮,被告知需排隊到3月還要付違約金

陸媒《證券時報》17日則進一步分析,指提前還房貸潮的背景就是對房市的預期發生逆轉。過去民眾普遍認為房價會上漲,資產收益遠大於房貸利率調高的成本,大家對房貸利率不敏感。但現在,對房價的預期逆轉了,房子的成本也全面顯現,包括房貸、物業、折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