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2023/04/28 | 賴明君

新加坡公布2023第1季房地產數據:房價漲幅3.3%、空屋率創5季以來新高點

新加坡政府在28日公布2023年第1季度的房地產統計數據,房屋交易量、房價與空屋率皆有所成長。而在公布房產數據之前,新加坡也於27日,開始實施新的打房政策,將外國人的買房印花稅,從原先的30%,調高至60%,希望能夠有效打擊過熱房市。

2022/05/24 | 定方財務顧問

政府「打炒房」五大招,投資、自住該如何因應?

從賦稅增加、貸款壓力,政府無論是主動研議措施,或者被迫受到影響而升息,都是為了避免資金過度流入不動產,而這些政策也都將影響到有房者的生活,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2022/05/05 | 定方財務顧問

房屋稅常見QA整理:年度中買賣移轉過戶怎麼算?忘記繳會被罰多少錢?

房屋稅並不是按房屋造價或市價計算,那是怎麼計算的呢?如果我在上個年度曾有買賣移轉過戶,房屋稅該怎麼算?「漏稅」的話會有什麼處罰?擁有不動產還有什麼需要算入的成本呢?

2022/03/31 | 市場快訊

全國制霸!一卡通MONEY繳稅服務全都通,國稅&地方稅全都掃描輕鬆繳,5/5日前繳牌照稅送加油回饋6% 指定條件最高回饋899

一卡通MONEY生活繳費範圍非常多元,舉凡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水電費、瓦斯費、停車費、有線電視費、大樓管理費、就業安定費、汽燃費、稅捐…等,繳費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都可繳、省時、便利又防疫。

2021/12/06 | 李秉芳

公告地價嚴重低於市價加劇囤房,民團立委齊呼籲內政部調整

「一般正常交易價格」與「公告土地現值」的漲幅,卻遠遠低於民間與政府的房價指數,可見在房市狂飆的期間,「一般正常交易價格」與實際市價的乖離將愈加嚴重。

2021/04/09 | TNL 編輯

熱錢湧入股匯房「三飆」,朝野共識打房,「房地合一稅2.0」7月上路

房地合一稅制雖能減少有心人士對房地產炒作,然房地產為經濟火車頭,若不振對國內經濟也相對不好,以長期來看,如何提平衡國內經濟與住屋市場結構,興建社會住宅以及都市更新,多管齊下更為重要。

2021/04/09 | 李秉芳

「房地合一稅2.0」三讀7月上路,2年內買賣課45%重稅,在野黨接下來將推囤房稅

蘇建榮表示,取得時間回溯2016年就不會有搶購潮;持有回溯但交易不回溯,若出現搶售潮逼出供給量,這才符合新制打擊短期炒作的目的,讓市場朝「房價下跌」方向。

2020/12/17 | 讀者投書

央行打房「打假的」?七招「真心的」打房手段,政府願意採用嗎?

對比世界各國的法制,我覺得政府是「打假的」,其實從營建股和金融股小跌後就再次爬升即看得出來。其實綜觀歐洲、美國和周邊的亞洲國家,其實就有不少現成的有效「打房」手法,以下讓我分享七項。

2020/12/03 | 李秉芳

國發會「打炒房」5大方針,時力、民眾黨:沒有「囤房稅」是打假球

立委邱臣遠指出,在台北市實測的數據,已明白揭示了「囤房稅」是有效的,北市自2015年在房屋稅採取差別費率以來,不僅空屋率緩降,且囤房比重也減少了26%。

2019/10/18 | 財訊

用低稅引出大房東後,政府下一步應該引導「空屋出租」

內政部統計,全台有租屋需求的人口有285.8萬人,占全台人口的1/8,而業者認為數字低估,台灣其實是個「市場缺房東,不缺房客」的地方,但若要將空屋引導進社會住宅,房東也有另一層疑慮。

2019/09/28 | 讀者投書

房屋稅、地價稅「一稅兩徵」?解決問題只要「房地合一」就好嗎?

房屋稅與地價稅是否為重複課稅的問題十分複雜,裡頭牽扯到路段率的判定和專業人員的不足,背後的問題也不是「加徵空屋稅」或「加重房屋稅」如此簡單,單純改革任何一個不動產持有稅稅目,並不能解決長期以來的弊病。

2019/04/06 | 李秉芳

台北市擬漲「空屋稅」至3.6%搶救東區,房仲業者和財政部都「態度保留」

財政部表示,北市府的母法《台北市房屋稅自治條例》稅率規範是1.5%至2.5%,現行2%稅率都還未達天花板,若真想調高,可先修至最高2.5%,有需要再來和中央討論。

2018/09/12 | 羊正鈺

全台逾86萬宅是「空屋」,但仍有7萬多新建屋

六都直轄市中,新北市低度使用(用電)住宅宅數最多,計12萬493宅;台北市計6萬98宅,六都空屋宅數合計達54.54萬宅,占全國比率約63%。

2017/08/18 | 好房網

房市會跟著股市熱嗎?要看五大指標和兩個變數

整體來說,目前房市成交量有稍微回暖,但房價則並未同步上揚,部分市場仍有房價下跌壓力,現階段仍偏向降價才有量,並非量價齊揚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