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

手語(sign language、signed language、signing)是一種不使用聽覺-語音,而使用視覺-手勢模式——以肢體動作、臉部表情來表達傳達意義意思使用的語言。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2/12/04 | 方格子vocus

學手語的華語老師:聾人的世界靜默無聲,卻也生機蓬勃、熱鬧非凡

總結這段時間學習手語的經驗,我想說:學手語真的非常有趣!透過學手語而接觸與認識聾人文化,我才發現許多聽人世界理所當然的生活模式與思考方式,在聾人世界完全是不一樣的。這種種的差異,小到鬧鐘、門鈴與上課鐘聲,大到社會公共設施與資訊傳播,都是一種聽人與聾人之間的文化差異與衝突。

2022/02/13 | 讀者投書

【動畫】《國王排名》:手語扮演波吉王子與外界溝通的橋樑,將他的善良散播到整個世界

《國王排名》不只是一部賺人熱淚的動畫,談得更多的是人性的自私與無私。波吉他沒有強大無比的力量,能夠威震天下;但他能夠用笑容、用行動,讓大家看見他想要成為國王的決心。

2021/10/17 | 精選書摘

《永不放棄的海倫凱勒》:雖然我沒有澈底征服無聲的世界,終究還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聲音

本書在海倫・凱勒步入中年之時開始創作,終於在一九二九年出版。她以誠實坦率的筆調描述她面對日常生活的困境、她的好朋友馬克・吐溫及貝爾博士帶給她的影響、到世界各國巡迴演講、為了拍電影到好萊塢的生活、她的愛情、她的母親等等。

2021/09/18 | 精選轉載

【專訪】語言學家戴浩一的手語拓荒之路:靜默無聲中,仍有傳達無限意義的方法

就像常見的口語都具備一定的語言規則,各國手語也非任意、無規範的比手劃腳,而是同樣擁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詞義規則。遵循這些語言規則所打出來的手勢序列,才算是「打手語」。戴浩一統整多年研究成果,為我們介紹幾項關於臺灣手語的基本知識。

2021/05/21 | TNL 編輯

【專訪】就醫如身處孤島,指揮中心手譯員蕭匡宇呼籲「保障聾人知的權利」

中央、地方幾乎天天開記者會說明最新疫情發展,直播時有網友發現手語翻譯員未戴口罩引發討論,卻鮮少有人關注手譯員服務的聾人所遇到的防疫、就醫困境。

2018/06/25 | Abby Huang

美國少女因讀寫障礙學習手語 熱心為同機盲聾乘客做翻譯

拍下這張照片的乘客說,這是一個美麗的提醒,提醒我們在這個糟糕透頂的時代,還是有很好很好的人,願意去照顧其他的人。

2018/06/24 | Abby Huang

具有「讀寫障礙」的美國少女,卻是飛機上唯一能與盲聾乘客溝通的人

拍下這張照片的乘客說,這是一個美麗的提醒,提醒我們在這個糟糕透頂的時代,還是有很好很好的人,願意去照顧其他的人。

2018/04/17 | 李修慧

現實版地獄梗:網友故意傳「語音訊息」給「聽障舞團」,很幽默嗎?

林靖嵐呼籲,對於不同障礙,應該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林靖嵐以手語表示,「反過來說,你們都看這部手語影片,如果我不上字幕,你們看得懂嗎?」

2018/03/20 | Alvin

媽媽與唐氏症孩子唱手語歌:「他們就像其他小孩,不用改變」

唐氏綜合症人士需要的是及早和充裕的訓練和學習機會,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才能使他們健康愉快地成長。

2017/04/08 | 李修慧

國家語言發展法公聽會,聽障團體:手語也應該入法保障

聽障者表示,過去30、40年台灣的聽障者所受的教育並不平等,聽障者的文化和一般口語不同,我們一般使用的語言都是聽覺,而聽障文化使用的語言卻是視覺,兩者鴻溝很大。

2017/03/20 | TNL香港編輯

英國議員以手語質詢 爭取手語法定地位

英國的代議士以「無聲」方式,為「無聲」的一群「發聲」,並希望引起關注。

2017/02/27 | 智經研究中心

香港有逾15萬名聾人及弱聽人士,必須正視手語不通問題

要在香港推廣手語工作,仍要克服手語翻譯員不足、手語打法不統一的問題。

2016/09/17 | 麻瓜的語言學

手語可以成為某個人的「母語」嗎?

手語(Sign Language),對許多人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無比的一項語言。既然手語也是「語」,自然也就在語言學的研究範疇,許多地方也有專門研究手語的學會組職。不過讓人好奇的是,手語可以成為某個人的「母語」嗎?

2016/09/17 | 麻瓜的語言學

手語可以成為某個人的「母語」嗎?

手語(Sign Language),對許多人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無比的一項語言。既然手語也是「語」,自然也就在語言學的研究範疇,許多地方也有專門研究手語的學會組職。不過讓人好奇的是,手語可以成為某個人的「母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