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打卡

打卡可以指:

特指利用打卡機以証明自己出席的一種行為。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8 | TNL 編輯

山東淄博燒烤爆紅,《華爾街日報》:中國民眾「省錢式消費」難帶動經濟復甦

原來沒沒無名的化工城市淄博,靠著燒烤成為中國國內旅遊的網紅城市,不過政府要求當地人為遊客提供方便的壓力已經過大,尤其是一段在網路上瘋傳的影片,顯示一名餐廳老闆跪著向一名顧客請求原諒,該顧客因排隊時間太長發了脾氣。

2022/03/20 | 方格子vocus

從《風土創業學》商業思維思考深度旅遊:多數人只是為了打卡,其實並不想認識地方故事

走馬看花與純打卡的旅客,就是落在「沒意義但有功用」的第二象限,他們是為了解決「打發時間、打卡」這樣的功能需求而來到一個地方,而不是為了理解地方的故事而來的。

2021/01/13 | 曹新南

破解面試十大謊言:試用期過後會調薪、公司責任制不需要打卡⋯⋯

「直接來上班,薪水都好談」、「我們公司都是責任制,不需要打卡」、「我們都會有年終獎金」這些在面試、職場上時有耳聞的句子,是否有法律依據呢?本文一一釐清。

2020/12/13 | 方格子vocus

策展,原來如此:〈第一章〉為什麼要策展?

台灣經濟起飛時代是重視建設基礎;不管是交通、科技、製造業等都是在硬體發展;填鴨式教育沒有培養創意,創意是沒有被開發市場,隨著社群網路掘起;在硬體經濟飽和後掘起軟文化經濟。

2020/11/02 | VoiceTube看影片學英語

扣薪、彈性工時、打卡下班⋯⋯這些上班族相關的英文怎麼說?

上班打卡,下班打卡,有會議要準時出現,遲到會被扣薪⋯⋯職場上的守時觀念太重要了!一起用英文聊聊相關用詞吧!

2020/07/19 | 蟲蟲

【插畫】振興三倍券一定要領實體的最大原因

綁定信用卡有不少好處,像是自由花費沒有找零問題、不怕遺失、可以用於網購等等,但沒有拿著紙本券在手上,錢好像就少了一些些分量。

2020/07/13 | 精選書摘

《早什麼安啊》:讓我們養成「拿多少錢做多少事」的習慣如何?

比起至少要花三十年的時間力爭上游,才能成為公司高層,不如做自己想做的會讓人生更美好。拜託,而且老實說,我要做到什麼時候才有辦法爬到那位置啊?

2020/05/25 | Daphne K. Lee

台灣的身影就這樣閃過了數位轉型的絕佳時機,我們還為此沾沾自喜

雖然台灣的防疫工作受世界矚目,但我們卻可能錯過了世代難得的數位轉型機會,當全世界的職場機制都在後疫情時代變得更進步時,我們仍然活在「舊的正常」,因為生活沒有被影響到要做出真改變。

2020/04/28 | 黃柏彰

貝克漢向台灣人請教如何防疫?空歡喜一場的「大內宣」

無論是貝克漢或史翠珊這些與台灣八竿子打不著的世界知名巨星,真的會天外飛來地跟台灣網友示好?事實上,在任何國際場合主動「打卡」tag台灣,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而貝克漢的貼文若用台灣之外的IP,也看不到內容。

2020/04/16 | 方格子vocus

「台版土耳其棉堡」之亂:被隱藏在觀光符號背後的地方脈絡

上個月在Instagram上面突然出現了個爆紅景點——台中烏石坑魚梯,連媒體也開始爭相報導,其實這是人們透過影像接收地方的景色,並自動將這個景色預設為當地實際的樣子——儘管未曾謀面;同時,這個預設會對那個未曾謀面的地方建立起一個象徵符號,例如:巴黎的照片會有「浪漫」的感覺,在英國街頭拍下「典型的」英式酒吧,或是對尋找如何讓魚梯變得像「土耳其棉堡」的拍攝角度。

2020/04/05 | 希平方-攻其不背

上下班「打卡」和在社群媒體「打卡」,用英文該怎麼說?

別急,在往下繼續看之前,我們邀請你花個五秒鐘想一想,上班「打卡」和在社群媒體「打卡」,你覺得應該怎麼表達才正確?

2019/08/21 | 精選轉載

【插畫】從上班打卡看你到職多久

到職的夠久,如果「因故」得要晚一點到,在公司群組丟個訊息就是最誠意的展現,家中沒大人我亦悠悠,老闆要找我的話,喔,那就請他等一下吧。

2019/05/06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各國領袖玩自拍與限時動態,「IG外交」推進彼此關係

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有81%的國家都有官方部門的使用者在IG上活躍,而「IG故事」儼然已經成為數位外交的第二把交椅,並衍生出新名詞「IG外交」(Instaplomacy)。

2019/05/06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各國元首玩自拍與限時動態,「IG外交」拉近彼此距離

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有高達81%的國家都有公部門的使用者在IG上活躍,而「IG故事」儼然已經成為數位外交的第二把交椅,並衍生出新名詞「IG外交」(Instaplomacy)。

2019/04/07 | 芭樂人類學

貓奴也瘋狂:「貓咖啡」的歷史演變與空間文化

貓咖啡空間主題便透過店主人的經營、消費者的積極貢獻、貓的展演,層層交織累積,最終讓消費者能積極且密集地參與空間內的「人與貓互動」以及「人與人互動」,創造新奇的消費經驗,也使得每一個貓咖啡發展出異於其他店家的特質與故事,創造市場區隔,讓貓咖啡空間以及消費經驗更具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