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抖音

抖音(Douyin)、TikTok(抖音海外版)是兩款相近的智慧型手機短影片社交應用程式,均由中國大陸字節跳動公司所創辦營運。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10/01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抖音一響,認知作戰開打:銳實力的目標就是所謂的「說好中國故事,說壞民主故事」

黃兆年表示,資訊操作或認知作戰的運作模式,可以理解為「銳實力」的典型案例,而中國的認知作戰不外乎傳遞兩個訊息:「中國很棒」跟「民主很爛」。因此只要在攝取資訊時意識到這一點,就能辨別中國資訊操弄的話術。

TNL+ 2023/09/27 | TNL國際編譯

TikTok被非洲多國封殺,除了阻絕色情暴力與仇恨言論,更多是出於政治動機?

索馬利亞人權倡議家加拉德(Elham Garaad)亦認為,塞內加爾及索馬利亞對TikTok施加禁令的決定缺乏民主素養,本質上就是政府在審查言論及打擊異議份子。加拉德稱:「在網路社群媒體活躍的現在,不同的觀點形塑了公眾多元的輿論,然而政府封殺TikTok的行為恐削弱人民對當局的信任以及阻礙民主的進步。」

2023/09/13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印尼擬禁社群媒體商品交易,保護線下市場不受掠奪性定價威脅

印尼政府表示新的貿易法規將禁止在社群媒體上進行商品交易,因為社群媒體上的商業行為涉及掠奪性定價,嚴重威脅該國的線下市場。此外,也有官員指出短影音平台TikTok涉及壟斷,因為其不僅在自家平台上銷售商品,還試圖擁有自己的支付、融資及物流系統。

2023/08/3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是否封殺TikTok?顧立雄:相信言論自由價值,否則與極權國家何異?

顧立雄強調,民眾應更理解,凡使用中國製APP,就有被蒐集個資的風險,即便國人比起歐洲國家人民,對於隱私、個資的珍惜略有不同,但不只要注意個資被蒐集,還要注意這些軟體的後門裝置,是否能探詢使用者言論,甚至讓人日後進入中國地區產生危險。

2023/08/29 | Abby Huang

2023台灣網路報告:TikTok為台灣第三大社群平台,半數民眾難以識別陰謀論

今年台灣網路報告首度納入廣受Z世代年輕人喜愛的TikTok抖音。調查結果發現,TikTok使用者佔全台灣人口約兩成多,使用族群主要集中在年輕人(18-29歲)與中年人(40-49歲),為高中職、專科或大學生,居住地區主要為中彰投地區。

2023/08/1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衛報》:抖音、小紅書成為中國資訊戰新武器, 欲對台灣青少年思想改造

在台灣,中國App引發的國安憂慮格外嚴重。中國已明確表態欲控制台灣,必要時不惜動武,且兩岸有共通語言。這導致中國的App、音樂和戲劇對台灣更有吸引力,且更易於使用,北京也相當重視台灣的用戶。

2023/07/13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學者:抖音恐淪中共大外宣溫床,「認知作戰」目的分化台灣激起對立

陳方隅說,抖音短影音推播不純粹是演算法推演結果,外媒先前已經揭露,內部員工可以手動決定推播,也就是說在中共領導大前提下,「中共可以決定你看到什麼」;在抖音看到解放軍親民互動成為熱門影片,這不是偶然,這是大外宣一部分;當然中共也可以決定刪除什麼內容。

2023/07/10 | 精選書摘

《價值戰爭》:雖然TikTok已被美國國防部禁止,但它對國家安全威脅變得更難察覺

指望騰訊、華為和百度之類的中國科技公司站在中國人民那一邊,抵制中國政府索取資料的要求,幾乎是天方夜譚。中國的公司無論是否為國有企業,全都無法真的拒絕政府的要求,因為中國共產黨本身可以參與企業的決策過程。

2023/07/02 | BBC News 中文

「柯察鐵」、「王抗美」到「娜娜」,那些圖謀愛國財的虛假中國「歪果仁」

在中國,社群媒體上的內容創作者利用外國身份在網上賺錢的案例層出不窮。去年,一位自稱來自俄羅斯、名叫「娜娜」的女子因分享自己在中國的生活而走紅,吸引了近200萬粉絲,並借此銷售了大量商品,但該帳號最終被揭露是一名中國人通過化妝和使用變臉特效工具來假冒俄羅斯人,在被用戶投訴和官方媒體批評後被封號。

2023/05/23 | 賴明君

抖音控告美國蒙大拿州:抖音禁令侵害言論自由、逾越州政府權限

TikTok公司主張蒙大拿州的「禁止民眾使用抖音」法案,是因為擔憂母公司字節跳動會將用戶的資料提供給中國政府,或是利用此應用程式來進行不實的政治宣傳。但TikTok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未來也不會將用戶的資料交給中國政府」,且蒙大拿州政府並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TikTok洩露用戶資料。

2023/05/19 | 賴明君

美國蒙大拿州頒布抖音禁令:抖音用戶控告政府違憲、侵害言論自由

5名TikTok用戶在18日,對蒙大拿州的檢察總長提起訴訟,他們認為蒙大拿州州長通過的「禁止民眾使用TikTok法案」,侵害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對人民言論自由的保障。律師表示,蒙大拿州若要主張禁令合法,就需提出證據證明TikTok真的危害隱私,法案不能單純奠基於對中國企業的不信任與假設。

2023/05/10 | Abby Huang

威脅「炸毀台積電」就能阻止中共犯台?美國學者:不必要且可能適得其反

美國學者指出,拿摧毀台灣最著名的產業、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台積電來討論,無疑是給中國共產黨宣傳機器的一份大禮,中國正利用這樣的機會散播「美國將台灣當作美中競爭的棋子」,有利削弱台灣人民的信心,並希望台灣民眾支持那些「願意透過談判默許中國要求」的政治人物。

2023/05/06 | TNL 編輯

英國記者為貓開的抖音成為TikTok內部調查工具,個資濫用擔憂再起

去年夏天,克萊德一直在和不滿公司做法的TikTok員工交談,之後竟傳出TikTok用克萊德為她貓所開帳號的位置紀錄,比對內部員工去過的地方;同時,TikTok也爆出紀錄觀看同志內容用戶名單,可能讓用戶淪為勒索對象。

2023/04/0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警告後未改善,越南將查核TikTok的有害內容與假訊息

越南當局表示近來TikTok平台上充斥有害、冒犯、虛假以及迷信內容,先前訊息媒體部曾祭出警告並指示TikTok做出改變,但該公司未採取有效應對措施,因此越南政府將在5月針對TikTok展開查核,確保內容與營運符合越南規定。

TNL+ 2023/03/30 | 李少民

對美國而言,TikTok與911事件之間的共同點是什麼?

周受資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沒有說出自己真實想法的自由。為了他的生計和安全,他必須遵循黨的路線,這意味著如果需要,他必須撒謊。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會和議員在組織聽證會和聽他無用的回答上是在浪費時間。

2023/03/25 | BBC News 中文

TikTok美國聽證會:CEO周受資作供的五個關鍵時刻

「謝謝你,周先生,把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團結起來了,」共和黨人丹・克倫肖(Dan Crenshaw)說。這確實是一件挺了不起的事情,如此多的政客,他們基本上都不會在任何事情上有一致的看法,但卻一致同意TikTok是一個安全威脅。

2023/03/25 | BBC News 中文

TikTok CEO周受資:美國國會聽證中的關鍵人物

現在,周受資面臨著他的TikTok生涯當中最重大的挑戰。美國國會議員要求該公司從其美國業務當中撤資,否則將面臨禁令。這一問題對於中國人來說也成為了一個矛盾點。

2023/03/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TikTok執行長出席美國會作證面臨嚴酷盤問,中國商務部:出售或剝離TikTok須中方許可

TikTok隸屬於北京字節跳動,為避免在美國被禁的命令,TikTok執行長周受資昨天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現年40歲、新加坡籍的周受資受到共和黨與民主黨議員異常尖銳地盤問。議員們擔心,北京可能把TikTok當成間諜活動和蒐集數據的平台,並用以暗中協助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