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抽菸

吸菸(英語:Tobacco smoking,粵語:食煙,客家語:食菸,閩南語:食薰),或稱抽菸、喫煙,是從燃燒菸草產品吸食菸草的致癮化學物質尼古丁,特別是吸食香菸、雪茄及菸斗等行為,香菸的主要成份包括尼古丁、焦油及一氧化碳。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11/17 | TNL國際編譯

WHO將「孤獨」列為全球公衛危機,殺傷力等同於一天抽15根菸

與社交活動較為豐富的民眾相比,孤獨者更有可能養成抽菸、酗酒與久坐不動等不良習慣。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年研究所(NIA)研究結果顯示,孤獨對人體的傷害等同於一天抽上15根菸,恐讓個體壽命減少至多15年。

2023/10/17 | 黃靖芸律師

不斷吸到鄰居家飄出來的二手菸,可以請求精神賠償嗎?

若是遇到不斷抽菸卻都不聽勸的鄰居,的確可以向他請求精神賠償,不僅如此,假如對方無論怎麼勸說都還是繼續抽菸,你也可以依據《民法》第793條的規定,向法院請求禁止對方繼續讓菸味飄來自己家中造成危害。

2023/09/25 | 精選書摘

張鴻仁《政府不敢告訴你的健保危機》:抽菸可以救健保?你沒搞錯

作者以歷任健保局總經理、疾病管制局局長的公衛行政經歷,為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做出全方位的檢查與審視。不僅大膽指陳、針砭健保的長年沉痾,更積極提出多種政策改革選項,逐一分析各種利弊,試圖為台灣醫療體系找到未來的出路。全民健保是否可以永續?就看我們現在的選擇與行動!

2023/07/18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乘客機上暴走事件激增幾乎是疫情前2倍,航空公司不堪其擾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最近表示:「多數航班取消佩戴口罩的規定後,失序事件最初有所降低,但2022年違規事件頻率又開始攀升,年底時比2021年增加約37%。」最常見的事件包括乘客在機艙或廁所內抽菸或抽電子煙、拒絕繫安全帶、不遵守行李限制和擺放指示以及在機上喝自己帶來的酒。

2023/04/03 | TNL 編輯

坂本龍一生前被診斷出中咽頭癌及直腸癌,台大醫師建議男性腸癌篩檢年齡應下修至45歲

依台灣腸癌篩檢實證,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邱瀚模說,國健署補助50至74歲民眾公費篩檢,但以性別、年齡發生率分析,建議男性腸癌篩檢年齡應下修至45歲,女性因有荷爾蒙提供保護效果,公費篩檢年齡可維持現狀。

2022/11/25 | 明日科學編輯群

為什麼有些「老菸槍」抽到死都沒得肺癌?科學家發現可能原因

在那些抽菸但從來沒罹患肺癌的人當中,研究人員找到了內在的優勢。排列在他們肺部的細胞隨著時間而突變的機率似乎較低。這發現認為,在某些個體中DNA修復基因更加活躍,即便這些人規律地在抽菸,仍能夠保護身體避免癌症發生。

2022/10/28 | 精選書摘

《肺癌的預防與治療》:我們的肺就像是「海綿」及「濾網」,哪些生活習慣最傷肺?

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曾做過一項研究證實,騎機車、搭公車、坐捷運,使用這三種不同交通工具的人比較起來,如果沒戴口罩,廢氣吸收最多的是機車騎士。汽機車廢氣就是一種空氣汙染,不只會造成氣喘、過敏、心血管疾病,肺癌當然不可避免的也涵蓋其中。

2022/10/24 | 讀者投書

老菸槍的自白:菸稅捐作為贖罪券我繳得心甘情願,但請給我們應有的尊重

我認為吸菸者不應影響非吸菸者在路上呼吸的權益,但同樣的,也應給予吸菸者合理的吸菸空間。目前我國曖昧不明的吸菸區劃分讓雙方都陷入尷尬的處境,我認為可以效仿日本在各大場所設立獨立的吸菸室,將菸味完全隔絕,同時維護到雙方的權益。

2022/10/19 | BBC News 中文

降低日後癌症風險,年輕人現在就應該做的五件事

說到癌症,雖然有些事我們無法改變,例如我們繼承的某些基因,但多達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這意味著我們早期生活方式的選擇對以後患癌風險有重大影響。以下是你現在能做的幾個最重要的生活方式改變,以幫助減少癌症風險。

2022/09/22 | 李芯

國健署調查:「秘密客」穿高中制服買菸,33.4%店家沒看證件違規販售

國民健康署連續2個月發表與青少年吸菸相關調查,今日最新發佈的調查結果指出,在全台抽測的便利商店、連鎖超市等菸品販賣場所中,有高達33.5%店家違規賣菸給身穿學生制服的購菸者,其中違規率最高為檳榔攤,接著是一般商店、連鎖超市或大賣場、連鎖便利商店。

2022/08/25 | 李芯

國健署調查:青少年紙菸吸菸率下降、電子煙使用率3年內翻倍,因為「朋友都在吸」

國教署表示,無論有沒有使用紙菸,國、高中職生使用電子煙的比例都有明顯增加。這些學生使用電子煙的原因,以「朋友都在吸」為主,再來則是因「口味或味道較好」。

2022/08/16 | 問8

食道癌有五大危險因子,出現吐血黑便、吞嚥困難、胸部疼痛等症狀須特別留意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不免需要大啖美食來紓壓。倘若出現了胃食道逆流、甚至是食道癌的症狀,切勿輕忽自行買藥症狀治療,必要時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搭配內視鏡的檢查。

TNL+ 2022/06/30 | 風恂

不要無照騎乘機車、不要抽菸⋯⋯如何勸導學生他們才聽得進去?

你要說凡事談利益的人是錯的?倒也未必,只是會擔心他們在與人際之間的互動上,因為利益而少了點彈性與溫暖,甚至因為過度追逐利益而無心走上偏路,個人行為漸漸明顯影響到他人而不自知。

2022/05/04 | TNL 編輯

《菸害防制法》初審:立委提「買菸實名制」,民眾籲紙菸也和加熱菸同標準禁止

網友反駁,認為紙菸跟加熱菸就譬如玉米,一樣是水煮、一樣是用烤的,但本質一樣都是玉米,但都是香菸製品,為何紙菸可以賣,加熱菸不可以。

2022/04/18 | 照護線上

抽菸、喝酒、嚼檳榔讓「頭頸癌」風險大增,口腔潰瘍難癒合、頸部不明腫塊切勿輕忽

頭頸癌是國人發生率第六、死亡率第五的癌症。一般而言,頭頸癌好發年紀在55歲到60歲之間,若本身如上述個案帶有p53基因突變,罹患癌症的機會則相較高出許多。

2021/12/15 | 關鍵特務

想要成功戒菸怎麼做?一圖看懂3大戒菸法優缺點與成功率

本文將比較最常見的3大戒菸法:自身意志力、尼古丁替代療法、非尼古丁口服藥,分析優缺點、成功率、費用以及戒菸原理。

2021/12/13 | TNL國際編譯

2009年後出生的紐西蘭國民永久禁菸,各國推出哪些政策避免青少年染上菸癮?

世界各國的合法購菸年齡大都是18或19歲,然而在提高合法購菸年齡方面,日本在2017年便將合法購菸年齡從18歲提高到21歲,英美兩國也在2019年開始實施此政策,試圖減低菸品對青少年的危害。

2021/12/10 | TNL 編輯

紐西蘭提禁菸法案:逐年調高法定吸菸年齡,期盼打造「無菸世代」

紐西蘭衛生部副部長維羅爾表示:「如果什麼都不做,可能幾十年後才能看見毛利人的吸菸率降至5%以下。」她更指出,要在2025年之前根除吸菸率是可以做到的事,也表示,能不能讓毛利人禁菸,是整個計畫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