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華

反華、排華、恐華或仇華,在不同情境及時空脈絡下指反對、排斥、仇視或歧視海外華人、中國公民、中華民族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簡要代稱。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1/13 | 精選書摘

《帝國煉金術》:為何革命建國後的印尼,會比馬來西亞發生更多流血殺戮?

在後革命時代的印尼,當局為伸張革命集權理念而推翻殖民時代的法治,但它用來填補這個空隙的是武力而不是憲法。因此歷史上發生多次的流血殺戮。 相形之下,馬來西亞的立法與司法體制保有相當憲法力量,而且它的軍隊也不會鎮壓人民。馬來西亞的司法最後因馬哈地而蒙塵,但與印尼相比,馬來西亞始終保有法治。

2023/01/12 | 精選書摘

《帝國煉金術》:華人支配經濟引民怨?為何印尼與馬來西亞都曾爆發「五月暴動」

《帝國煉金術: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與政治認同》作者安東尼.瑞德指出,少數華人企業家全面支配民營企業引發的民怨,是造成印尼與馬來西亞兩場暴亂的潛在主因。在這兩場暴亂中,儘管華人控有大多數的城市資本,但多數人的社群掌控了街頭與保安部隊,擁有使用暴力手段的主控權。也因此,攻擊華人財產既能提醒華人看清自己的軟肋,但是相對而言,這也是對政府或「體制」洩忿的比較安全的辦法。不過,這兩場暴亂幕後的政治動機非常不一樣。

2021/05/21 | TNL 編輯

中國「疫苗大外宣」奏效?墨西哥總統向百年前「托雷翁大屠殺」303名受難華人公開道歉

墨西哥總統羅培茲特別針對華人被屠殺的事件進行道歉,似乎也與墨西哥和中國的關係加溫有所關連,近期墨西哥向中國購買了大量疫苗。

2021/04/25 | Abby Huang

《星期天晚上》S1EP7|在自己國家卻被當成外國人:台灣也有像美國那樣的「亞裔歧視」嗎?

在台灣出生長大的新二代,原來也和在美國的ABC、ABT一樣,有著同樣不被當成「自己人」的困擾。位於亞洲的台灣,也有像美國一樣的「亞裔歧視」嗎?

2021/04/21 | 希平方-攻其不背

排華情緒、仇恨犯罪、模範少數⋯⋯這些英文怎麼說?

大家可能有聽過「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而bamboo ceiling的概念有點類似,指的是亞裔美國人難以升遷、取得高階主管位置的困境。

2020/07/01 | 讀者投書

偏見與歧視是一種「心理應對機制」,不是比較善良或聰明就能免疫

強烈的偏見態度和歧視行為,並非是道德或智力問題,不是比較善良或智商較高的人就能免疫;而是心理問題──當人們面對現實殘酷、內心焦慮時,採用有害的「心理應對機制」抵抗負面情緒的後果。

2020/04/14 | 讀者投書

原本中性的「武漢肺炎」,在民族主義下逐漸扭曲為仇恨的號召

我並不否定武漢肺炎當成俗稱的用法,也不滿意新冠肺炎這個用法,但台灣民族主義這股日漸強烈的歧視與激進的手法卻引發我的憂心,「武漢肺炎」的使用即創造了一個同溫層,象徵了排中運動的開展,讓這個詞成為了仇恨的號召。

2020/04/03 |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武漢肺炎外交戰:夾在「中國大外宣」與「美國反中戰線」之間,台灣如何生存?

川普藉由政治語言,嘗試將反亞洲的仇恨更限縮於反華;雖然對於台灣人來說,會清楚這是反中的政治言論,但是對於不清楚的世界多數人來說,這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衡量台灣人可能被誤傷的風險,著實沒有太大的底氣。

2020/03/17 | 鄭昭賢

一位馬國新聞人的回憶(下):《星洲日報》是如何回應90年代印尼排華事件?

本文為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前國際新聞組主任鄭昭賢,在《星洲日報》2019年歡慶90周年紀念刊上,回顧所參與報導的新聞事件。本篇談及的是印尼排華事件。

2020/02/29 | TNL 編輯

WHO提升武漢肺炎全球風險至「非常高」,「仇中恐韓」情緒蔓延各國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首席醫療官沃爾夫指出,目前新型冠狀病毒還存有許多未知,可預期大眾會感到焦慮,但不該讓恐懼及恐慌主導自身行為。他強調:「種族及族裔並非新型冠狀病毒的危險因子,所以請不要只因為某個人是亞裔,就假定他有病毒。」

2019/12/27 | 關鍵評論網 ASEAN:馬六甲

有真相才有和解:面對1965年屠殺事件,印尼擬重啟真相與和解委員會

印尼民主化進程中,轉型正義的焦點之一就是1965年的反共屠殺事件。印尼政府近日有意重啟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然而當中存在爭議。

2019/05/15 | TNL特稿

印尼還會排華嗎?

「印尼是否排華」這個議題可以很複雜。印尼政府在過去這20年來,努力弭平國家負面形象,統一用印尼人代替爪哇人、巽他人或華人等稱呼,讓大家不再互相歧視,不分彼此,一起攜手努力建設印尼。

2019/05/14 | TNL特稿

印尼還排華嗎?這問題應要讓「印尼本地華人」回答,而非其他國家的人

「印尼是否排華」這個議題可以是很複雜的,也會因為詢問的對象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答案。印尼政府在過去這20年來,努力弭平國家負面形象,統一用印尼人代替爪哇人、巽他人或華人等稱呼,讓大家不再互相歧視,不分彼此,一起攜手努力建設印尼。

2018/11/25 | 麟左馬

如果你不懂同志的感受,請聽聽我的「蒙古排華」經驗

他們沒有做錯任何事,但光是身為性少數,因為整個社會對他們充滿不容辯解的惡意和危險,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砸到頭上,就讓他們必須對每個人掩藏自己的身份:愈看不出來他們真實的身份,他們就愈安全。

2018/11/24 | 麟左馬

如果你不懂同志的感受,請聽聽我的「蒙古排華」經驗

他們沒有做錯任何事,但光是身為性少數,因為整個社會對他們充滿不容辯解的惡意和危險,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砸到頭上,就讓他們必須對每個人掩藏自己的身份:愈看不出來他們真實的身份,他們就愈安全。

2018/10/22 | 精選書摘

《美國華人史》:「不要在美國結婚!這裡的華人女孩⋯⋯當不了好老婆」

某些在外國出生的華人移民儘管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也認為自己是現代人,但並不總是能夠認同美國社會賦予女性的高度自由。

2018/10/19 | 精選書摘

《美國華人史》:「不要在美國結婚!這裡的華人女孩⋯⋯當不了好老婆」

某些在外國出生的華人移民儘管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也認為自己是現代人,但並不總是能夠認同美國社會賦予女性的高度自由。

2018/09/07 | 翁婉瑩

同是浪濤裡的異鄉人:專訪《橫渡孟加拉灣》作者阿姆瑞斯,談印度與華人移民的「小人物大歷史」

阿姆瑞斯教授在《橫渡孟加拉灣》一書,運用印度商人、麻六甲通譯、英國殖民中層官員與商船水手等,歷史波濤中小人物的日常,日記、報告乃至爭奪遺產的訴訟文件,鋪陳海洋兩端的流動:南印度穆斯林商人嗅著商機,往來於馬來半島與印度之間;英國殖民期間,大量印度籍行政官、投資客、勞工前往同為英屬印度的一省—緬甸,鞏固殖民統治與尋覓人生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