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搖滾樂

搖滾音樂(英語:Rock Music)是20世紀50年代初起源於「搖滾」(英語:Rock and roll) 音樂中的一種廣泛音樂類型,並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特別是在英國和美國發展成為一系列不同的風格。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TNL+ 2023/11/18 | FUZE

搖滾樂已死?Harry Styles、Olivia Rodrigo重新詮釋,「搖滾樂復興」才是2023年的時代氛圍

根據英國唱片業的數據,最近「舞曲」成為第二受歡迎的音樂類型,僅次於「流行音樂」,而「嘻哈音樂」排在第三位。換言之,至少在美國和英國,搖滾樂退到了次要位置。不過,人們仍渴望再感受撥弦嘶吼的吉他聲,近幾年,Harry Styles和Olivia Rodrigo等流行歌手,就開始借用搖滾元素。

2023/09/18 | 王祖鵬

黑人與女性音樂人不配稱「大師」?滾石雜誌共同創辦人涉歧視言論,公開表示歉意

巴布狄倫、米克傑格、約翰藍儂等白人音樂人都出現在《The Masters》書中,為何缺漏了女性和黑人?《The Masters》作者的言論,被各界指出帶有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遭致炎上反彈,也被拔除了搖滾名人堂的職務,而此事的最新發展,則是作者出面公開致歉。

2023/07/13 | 精選書摘

《社會運動與台灣社會》:從依賴既有歌曲到主動創作,兩場大型學運見證了美學的流變

社會運動有可能改變教育、流行文化、穿著打扮,從而帶來文化變遷。這些文化生活的改變並不是社會運動有意識地造成的,它們至多只是運動的附帶產品,或是未意圖的結果。嚴格來說,要確切理解這些文化影響的起源是很困難的工作。

TNL+ 2023/05/29 | Ricardo

緬懷「搖滾天后」蒂娜透納:表演魅力無可匹敵的女王,定義了時代的流行音樂

被樂界及全球樂迷譽為「搖滾天后」的蒂娜透納(Tina Turner)這些年因患有腸癌長期臥病在床,於瑞士蘇黎世附近Küsnacht的家中離世,享年83歲,消息經公布後,全其各地樂迷湧入悼念之意,以懷念這位有著獨特嗓音的卓越歌手。

2023/03/19 | 芭樂人類學

台灣流行音樂史上被忽略的一章:60年代的「阿哥哥」風潮

我覺得60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阿哥哥風潮是在一種被默許又監控、實驗但又有幾分經驗、想要解放但又不能縱欲的曖昧情境下進行的,而反映出來的就是一種平直、收斂的節奏感。往後,這將會深刻影響台灣流行音樂發展的走向,也讓我們在70/80年代的迪斯可、90年代的嘻哈有著不同的面貌。

2023/03/10 | 方格子vocus

學校沒教的事:由淺入深三個建議,讓你「聽音樂」的樂趣加倍

有些(甚至是「大部份」)人聽音樂是只聽,或「只能」聽到人唱歌的,義務教育教過看五線譜跟吹直笛,卻沒怎麼教我們聆聽,這樣要如何真正享受音樂呢?本文的主要目的,不在使各位成為「好」聽眾,畢竟這點我也還在努力,而是想協助各位更充分地享受音樂的樂趣。我根據實踐難度,由淺入深提出三個層次的建議:

TNL+ 2023/01/22 | 涼柚

【動畫】《孤獨搖滾》:只有「孤獨」或只有「搖滾」,都無法引起當代如此巨大的共鳴

整部作品都能感受到製作組濃濃的愛意,那些流暢不已的場面都是畫師傾注了愛意繪製的精品,處處都能感受到團結Band四人的可愛之處。倘若製作組只偏重了孤獨或搖滾的主題,我想都不會讓《孤獨搖滾》這部作品引起這麼大的迴響。

2022/12/24 | 辣台妹聊性別

愛與訐譙(kanʟ-kiau⊦):台灣搖滾樂中的混合陽剛特質,有包含性別正義嗎?⁣

從90年代至今,台灣的搖滾樂團以「異議之聲」打破了許多規訓也在追求正義的路上努力,然而所謂的「正義」包含國族、階級、文化,有包含性別正義嗎?⁣陽剛特質已經產生質變,我們正面臨霸權型和混合性陽剛特質同時並存、彼此競逐與補充的時代,而這樣的多元並陳,能如何帶我們走向更開拓的關懷與倡議?

2022/12/09 | 精選書摘

瑪莎《昨天的孩子》:羅大佑和李宗盛,就有點像現在熱狗跟蛋堡的狀態

瑪莎第一本音樂自傳式文集,忠於音樂的私密追憶。五月天成軍25週年,華語搖滾樂迷不可錯過的標誌性典藏讀物。中外搖滾樂的青春啟蒙,華語樂團風景的繁茂滋長,流行音樂市場的發展變遷,在瑪莎的娓娓道來中,交織成一篇篇帶著私人記憶與生命熱度的樂章,令人入迷。

2022/08/26 | 陳玠安

【專訪】1976樂團:鐵漢柔情,依舊76,依舊找尋著相近頻率的你和我

儘管1976不再時常演出,不再一直練團,甚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處境要面對,但無法只用斷章取義的那些精神層面,在阿凱這段話裡,還是很紮實。結合大麻與阿凱所說的精神與歸屬,相對應的代入感之中,我們因為1976而凝聚在一起的那些,不曾真正因為時空不同、年紀增長而有所改變。

2022/07/25 | 精選書摘

《西方的自殺》:浪漫主義式的衝動不只造就了搖滾樂,還有科學怪人與哥吉拉

本書認為左右派的衝突只是危機的結果,真正的危機來自於從上世紀開始的美國,歷經多次社會轉型,人們已經不認識、已經遺忘美國及西方文明的價值是什麼了,為何如此?是哪裡出了問題?要面對現代文明的危機,便得回到人類歷史,重新檢視西方文明的價值所在。

2021/11/12 | 精選書摘

《問候薛西弗斯》:比人生更為喧囂──從滾石樂團南美洲之行想起

睽違九年,陳玠安推出最新散文集《問候薛西弗斯》,這次他試著問候生命中的「薛西弗斯們」:仰慕的作家楊牧、頻率相近的廣播節目主持人、唱片行老闆、貝斯手,知名音樂人Leonard Cohen、搖滾大師細野晴臣、音樂大師坂本龍一、喜愛的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