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最新文章

2023/09/14 | 讀者投書

美國撤軍阿富汗兩週年(下):阿富汗沒有歷經毀滅式崩盤,代表塔利班執政比預期好?

美國憑著強大軍力連根剷除塔利班,卻在過程中影響到當地人民,反恐力道越大,連帶讓不相干的人民越畏懼、厭惡,畢竟塔利班雖嚴格,卻不會像美國為了反恐而展開無數次掃蕩與空襲,造成許多民房毀壞與無辜百姓死亡。

2023/09/14 | 讀者投書

美國撤軍阿富汗兩週年(上):塔利班能迅速重整旗鼓,美國責無旁貸

美國進駐阿富汗期間,阿富汗廉政程度在「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排名時常座落全球170至180名之間,而此區間的國家大多是嚴重開發落後、內戰頻傳的國家,例如北韓、葉門、南蘇丹、索馬利亞、委內瑞拉等國。

2023/06/25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瓦格納集團「一日叛變」,逼近莫斯科200公里後在白羅斯斡旋下宣布撤軍

分析指出,雖然普里戈任沒有足夠「人力、軍隊或支持」來佔領莫斯科,更遑論整個國家,但他的舉動仍然是「普亭統治24年來,第一次針對其權威的直接嚴重挑戰」。

2023/02/24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聯大決議要求俄羅斯撤軍烏克蘭,中國、印度棄權,戰爭一週年壁壘依舊分明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在聯大提出議案時說:「這場戰爭雙方並不均等,一方是侵略者,另一方是受害者。我理解有些國家基於各種理由仍不想支持烏克蘭,但這不重要,關鍵是要支持聯合國憲章,擁護國際法。」

TNL+ 2023/01/23 | TNL國際編譯

打擊聖戰組織未果,布吉納法索下令駐紮法軍撤離,專家憂極端分子恐擴大勢力範圍

布吉納法索於21日下令,駐紮在該國的法軍撤離。此一決定顯示該國自去年9月軍事政變以來,與法國的關係的進一步惡化。布吉納法索人民認為多年來伊斯蘭極端分子仍持續肆虐,法軍面對飽受衝突蹂躪的國家無能為力,抗議者甚至抨擊法國居然與侵略者勾結。

2022/11/11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羅斯撤軍赫爾松重挫西進野心,烏克蘭仍持謹慎態度,俄烏關鍵戰略考量一次看

對普亭來說,丟失赫爾松市代表一象徵性失敗,重挫俄國征服烏國南境的野心。不過,西方軍事專家表示,駐紮赫爾松市的俄軍處境相對孤立,因此從戰略角度來看,俄軍從市區撤至第聶伯河東岸這一步是說得通的。

2022/11/10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俄羅斯宣布自赫爾松撤軍,外媒:俄軍最重大退卻之一,可能是俄烏戰爭的轉捩點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正在東部奮戰試圖掌控頓內次克(Donetsk)的烏國將士將寸土必爭,「1公分」土地也不會退讓。俄國則持續攻擊烏克蘭能源設施,嚴冬無電可用恐使難民湧向東歐。

TNL+ 2022/08/17 | TNL國際編譯

法國完全撤軍西非馬利,外媒分析在薩赫爾地區影響力已不如俄羅斯

新月沙丘行動的失敗,其實就是法國在整個非洲薩赫爾地區挫敗的象徵,法國不斷將自身的地緣戰略及經濟利益作為首要考量,即在不同的非洲國家,施行不同的「治理」原則,長久下來導致在地政府及人民不再信任法國。

2022/02/22 | 國際大風吹

【訪談】擔心俄羅斯出兵嗎?當地人如何反應?這三位住在烏克蘭的人這樣看俄烏衝突

面對烏俄衝突,烏克蘭總統曾要求西方各國不要散播不必要的恐慌,免得還沒開打,國內士氣就先垮了一半。對此《國際大風吹》也訪問到三位居住在烏克蘭的人——包括一名記者——分享當地人面對緊張情勢的心情。

2022/01/11 | TNL 編輯

美俄高階官員會談首日「毫無進展」,但兩方均表示會面並非徹底的失敗

針對美俄兩國對烏克蘭問題的拉鋸,俄國外交部長表示「我們並沒有侵略烏克蘭的意圖」,但美國官員公開對此說法表示質疑。而也因為俄國堅持北約應該停止向東延展、甚至應該從東歐撤軍,但美國嚴厲拒絕這項請求的結果,讓談判一開始就破局。

2021/10/30 | 德國之聲

頻頻向阿富汗遞出橄欖枝,但中國不會是第一個承認塔利班政府的國家

10月27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稱,阿富汗塔利班渴望與外部世界對話,國際社會應幫助阿富汗發展。有中國學者指出,中國不會率先承認塔利班政權。

2021/09/16 | TNL國際編譯

布林肯出席國會究責聽證會,朝野同批阿富汗撤軍難看,「用光全世界的化妝品都無法掩飾」

最同情、支持阿富汗撤軍政策的國會議員,都對拜登政府作為表達失望與憂慮——他們認為拜登政權做得不夠多也不夠快,仍有為數不少的美國公民、綠卡持有者、親美外籍人士被遺留在混亂與危險之中。

2021/09/08 | TNL國際編譯

美國與塔利班之間的關鍵角色:卡達如何成為「中東的日內瓦」,贏得公正調解者名聲?

波灣地區國家一直在與塔利班合作,以迅速重新開放自美軍撤離以來關閉的喀布爾機場,建立人道援助的通道,卡達在當中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

2021/09/08 | 黎蝸藤

災難性的阿富汗撤軍,拜登的責任有多大?

經歷三屆總統、持續20年,拜登都反對美軍留在阿富汗,可想而知,當他自己上台能真正「話事」,他很難接受在阿富汗駐留美軍的建議。對他來說,結束一場20年的戰爭是一種功績,而不是一種失敗。

2021/09/01 | 吳瑟致

阿富汗的明天過後:美國全面撤軍後,塔利班得開始證明自己與20年前不同

塔利班若想搭建與歐美國家外交的橋樑,採取一定程度的世俗化作法是首要之務,這需要塔利班政權履行承諾以示誠意,如果緊抓著「反現代化」路線,不但會進退失據,也會落得孤立無援。

2021/09/01 | TNL國際編譯

20年阿富汗戰爭告終,美軍司令坦承在撤退最後階段「塔利班幫了不少忙」

民眾普遍認為撤軍決策太過草率且操之過急,拜登也因此飽受輿論批評。不過,若將目光拉遠,不僅僅聚焦於單一事件,撤出阿富汗對拜登的整體施政衝擊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劇烈。

2021/09/01 | 黎蝸藤

美國沒有「背叛」阿富汗:過去20年提供巨額的美國紅利,是給阿富汗人民的「恩情」

在過去20年,阿富汗人民享受了巨額的「美國紅利」。這樣大規模的紅利,不但在塔利班統治時期想都不要想,在任何其他時候也不可能出現。

2021/08/31 | TNL國際編譯

830喀布爾大撤退:美國撤軍終結20年阿富汗戰爭,中情局傳出密會塔利班代表

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Zabihullah Mujahid)明確表示,塔利班不會接受任何延長撤軍的期限,稱在8月31日之後若有西方軍隊留在阿富汗境內,即使是機場,也將都被視為外國勢力占領他們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