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養

收養,又稱抱養,係指即異姓養子,將他人子女收為自己子女,中國古代又稱為螟蛉子,這是由於古人誤以為蜾蠃把螟蛉的幼蟲收養作己子,實際上牠們是用作給自己幼蟲的食物。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4/04 | 丁肇九

【開光雞與引路鴨】想養雞鴨當寵物嗎?要解決晨啼和糞便,不適合硬地環境

其實雞鴨和貓狗一樣,每隻都有自己的個性、喜好,如果你住在鄉間,有一大片庭院甚至有個小池塘,養任何禽類都不是問題,不過如果你住在城市裡,飼養雞鴨追求「雞蛋自由」前得要多想想。

2023/03/29 | 精選書摘

《有愛就是一家人》:跨性別家庭的困境,懷孕並生下孩子的人就一定是「母親」嗎?

劍橋大學家庭研究中心的蘇珊.葛倫伯克教授訪問了女同志母親、男同志父親、自主性單親父母、捐贈受孕父母、共同父母、跨性別父母、代孕者和捐贈者,更將調查重點放在他們的孩子身上,透過對孩子的長期訪談,來探究他們是否與傳統家庭的孩子一樣健康長大。她發現,答案是肯定的。

2023/03/16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澤倫斯基批俄羅斯綁架、強迫收養、再教育烏克蘭孩童,犯下戰爭罪;俄稱只是收留「難民」兒童

負責兒童權利的烏克蘭總統府專員格拉西姆楚克(Daria Gerasymchuk)告訴記者,「俄羅斯人把我們的孩子藏起來」,基輔至今已帶回308名孩童,「一大批政府官員正為此努力」。烏克蘭掌握「來自不同城市的許多證據」,並已查明俄羅斯境內有43座兒童收容營,但孩子們「一直被遷來遷去」。

2023/01/07 | 李秉芳

24歲女在網咖產子後涉犯「殺嬰罪」,檢方訊後以「殺人罪」羈押,婦團:遺憾未試圖求助

這名女子因為長期無業,經濟狀況差,曾出賣帳戶違反《洗錢防治法》被捕。前年就曾生下過一個孩子,因為當時無法扶養,只能將孩子送人;這次二度產子,生父不詳。勵馨基金會表示,出養孩子確實有一定程序,但若能及早求助會有更多選擇,而社會對「未婚媽媽懷孕」的眼光也應改變。

2022/10/21 | 梁敏萱

生育自主|同志|生養孩子的法律,同志被排除也被困住

2019同婚專法通過,同志權益看似更進一步,但卻有更多的同志家庭仍在等待家庭的圓滿。現有法規不止排除同志透過人工生殖生養下一代,想要領養小孩的同志更要面臨結婚或收養二選一的殘酷抉擇。同志成家到底有多難?

2022/06/29 | 中央通訊社(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同志收養面臨「小孩、配偶二選一」困境,法律的模糊連收出養機構都無所適從

對喵喵圍圍、怡如怡伶來說,個案的勝利不代表所有想收養小孩的同志伴侶的勝利。圍圍希望:「如果可以,我們不想當第一,更不希望自己是唯一。」

2022/05/12 | TNL 編輯

立院初審開放「同婚家庭於婚後共同收養子女」,法務部表尊重、全案送黨團協商

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表示,法務部對於各立委及黨團,放寬同性配偶收養子女的範圍,與異性配偶趨於一致的提案表示尊重,但有關施行日期的規定應配合修正。

2021/12/08 | 廣編企劃

《親愛的房客》母子檔陳淑芳、姚淳耀力挺兒福聯盟,跨世代對談收出養議題

廣告導演盧建彰以「收養,是進步的一種選擇」為名,邀請金馬影后陳淑芳與金鐘視帝姚淳耀擔綱演出,為兒福聯盟拍攝宣導廣告,呼籲大眾將收養列入人生的選擇。

2021/11/29 | 廣編企劃

「收養教會我愛的真諦」——專訪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

兒福聯盟呼籲社會大眾看見,收養是以愛為始、以家為路的一段旅程,支持孩子成為父母的「心生兒」,不只需要收養人的努力,也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

2021/08/15 | TNL國際編譯

德國動物收容所把待認養貓狗放上Tinder,喜歡「往右滑」就有機會配對成功帶回家

慕尼黑動物福利協會在Tinder上寵物檔案大受歡迎,這樣的作法甚至可能在其他動物收容所流行起來。動物收容所人員說,好多人直接在Tinder上「往右滑」決定和對方「約會」。

2019/11/14 | 賴佩霞律師

收養、認養、認領、領養,在法律上有什麼差別?

收養畢竟是為了成立一個長久的親子關係,因此會需要經過法院的調查後才會做出裁定,事實上,只有「收養」及「認領」是正式的法條用語。

2019/05/14 | 讀者投書

林岱樺版同婚修法,其實意外地合乎台灣同志的生命處境

本文要指出,林岱樺版大致合憲(釋748)、符合公投甚至合乎同志的利益、立場及處境──雖然提案者的主觀意圖重點不在此。相較來看,政院版的仍然合憲,但是否合乎公投不無疑問,而且未必有利同志。

2019/04/27 | 律師談吉他(雷皓明律師)

媒體報導的「不結紮壞飼主」,背後真相到底是什麼?

2018年收留一隻流浪懷孕母狗的方先生,因為小狗生出後結紮的時間,先經地方防疫所和農委會的來回解釋不一,後遭罰31.8萬,而在訴願的同時,媒體竟然將他貼上「不良飼主」的標籤,那些媒體未查證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2019/03/29 | 李修慧

《兒少法》三讀9大重點:托嬰中心加裝監視器、建立「加害者資料庫」

兒童虐待事件頻傳,朝野今天共同推動《兒少法》三讀,除了要求托嬰中心強制裝監視器,也將建立「加害人資料庫」,避免之後加害人從機構離職,轉去別的機構任職。

2019/03/29 | Fainjin Lin

【圖表】台灣曾經一年出現200多名棄嬰,但他們並非真的被父母拋棄

近日連續發生兩起棄嬰案件,到底棄嬰案在台灣的發生情形是如何呢?本文整理過去25年每年台灣棄嬰的案件數變化,並解釋變化的背後原因。

2019/03/29 | Fainjin Lin

【圖表】台灣曾經一年出現200多名棄嬰,但他們並非真的被父母拋棄

近日連續發生兩起棄嬰案件,到底棄嬰案在台灣的發生情形是如何呢?本文整理過去25年每年台灣棄嬰的案件數變化,並解釋變化的背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