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改革(英語:reform),是指各種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宗教等方面改良革新,改革的實質是階級利益的調整,以除舊佈新。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3/05/27 | 李秉芳

20年來礦業治理最大改革,《礦業法》歷經6年修法終於三讀通過

經濟部礦務局初步盤點,全台有39個礦場須補辦環評;在原住民地區有78個礦業權,修法期間經濟部持續宣導業者與原住民舉辦諮商同意,目前已有16個礦業權完成,49個礦業權已啟動相關程序。

2023/02/24 | 方格子vocus

民進黨因賴清德推動黨務革新迅速整隊,國民黨卻陷入激烈權鬥的茶壺風暴

民進黨丟失了基隆、桃園、新竹,台南也只以5萬票「慘勝」,然而民進黨籍議員逆勢增加,也意味執政成績未被社會大眾全盤否定,多數選民心中自有一套「同時教訓執政黨與制衡藍綠」的投票策略。而當賴清德進行黨內改革之際,國民黨卻開始了一系列政治權鬥......

2023/01/30 | 讀者投書

STEAM教育給台灣啟示(下):檢視STEAM教育在台灣課程改革的六大問題

目前STEAM教育時,過於強調固定流程,把實踐探究變成簡單模仿,把原本充滿活力的科學探究,與教學行動變成熱鬧卻不紮實的科學表演。最後在STEAM課程教學上,產生了得其形未得其神的困境。

TNL+ 2022/12/12 | 湯名暉

江澤民開創對台兩手,習近平突破強硬上限,打造超越前兩任的「新威權神話」

面對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不友善,江澤民能由外而內的以歌舞和即興演出掩蓋威權的疲乏。江本身的政治符號更經過政治的再詮釋,成為庶民茶餘飯後的話題,從容進入當時新興中產階級的生活話題,從而使中國內部的階級矛盾得到一部分的緩解。

2022/03/16 | 李秉芳

國民黨討論中常委選制改革方案,超過2/3連署防「換票聯盟」再發生

競選連任的23位現任中常委,有19人連任成功。然而這次選舉中,傳出許多候選人組成換票聯盟,衍生送禮、賄選疑雲等爭議,選風備受關注。

2022/02/24 | TNL 編輯

文化部宣布電視金鐘獎5大革新:「節目類」與「戲劇類」確定分別舉行頒獎典禮

針對電視金鐘獎做出的變革,去年電視金鐘獎總召,《一把青》、《斯卡羅》名導曹瑞原就表示,電視金鐘獎的改革是相當具前瞻性及責任感的作為,更代表政府支持影視產業的決心,期許文化部在前瞻計畫已建立的基礎上持續投入資源,相信影視產業將成為國家未來經濟產業的帶動者,迎來產業的「黃金十年」。

2022/02/18 | COMMEET 雲端費用管理系統

疫情後新人資趨勢:聚焦企業關鍵目標,如何善用OKR帶出團隊執行力?

疫情爆發後,許多執行居家辦公的企業,開始思考新的企業管理模式,如何讓員工在不受直接監督的情況下,保有自己的彈性又能維持生產力,此時OKR就成為企業間的愛用工具。

2022/02/16 | 人本教育札記

學生、家長、老師都不滿「教學不正常」, 面對學校公然違法,可以怎麼辦?

教育正常化已喊數十年,但許多「升學主義」的亂象持續,在家長、學生、老師都不甘願的情況下,人本教育基金會與台灣青年民主協會提出,政府監督應有更多手段,力道也應更加強。

2021/08/30 | 陳偉佳

以「產品生命週期」來看,朱立倫已進入「衰退期」

朱立倫或許認為能藉由國民黨主席選舉這一局,將自己「重新包裝」成「新產品」,但若只是喊著改革,找幾個青年站台,看似新奇,但一般人對朱立倫的印象已經太清晰,換個包裝而不換內容物,想因此而刺激銷售實則困難。

2021/07/19 | TNL Marketing

《哈佛商業經理雜誌》:他為德企帶來重要改變 員工幸福感當KPI 這家飯店 年營收成長200%!

席捲歐洲的職場革新,二代接班的典範人物,台灣首次公開演說!德國版的《哈佛商業經理雜誌》,更點名他為德國企管界帶來最重要的改變!

2021/05/05 | 李秉芳

黑道入黨重創形象:蔡英文道歉,吳怡農提3項改革落實「排黑條款」

雖然有嚴格的規定和明確的「排黑條款」,但是沒有實質的審查,主要也是因為各地方黨部的人力、處理的量能不足,很難用人工方式進行大量黨員的入黨審查。

2021/04/19 | Closer to Europe(徐曉強)

馬克宏廢除「國家行政學院」,是為了改革菁英政治,還是選舉考量?

馬克宏為了扭轉政府菁英治國的形象,日前宣布廢除法國菁英主義代表學校之一的國家行政學院,揭開高等文官教育體系改革的序幕。但除了讓高級文官「預備生」的社經地位更加多元化,或許促使公眾對選賢與能制度的反思才是更重要的。

2021/03/03 | TJ

【關鍵眼中盯】綠營側翼操作藻礁公投弄巧成拙,「左膠」論述還能用多久?

在藻礁公投爭議之前,曾經和在野民進黨一起大戰國民黨的環團隊友,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被打成敵人,背後雖可歸因在「外來政黨」存在而讓人說出「在解決中國威脅前應停止所有進步議題」的話。但這樣「打左膠」的招數又還能用多久呢?

2021/01/05 | TJ

【關鍵眼中盯】蔡政府若真有心改革,請拿出推動萊豬的魄力

支持者投票就是想看政治人物的承諾被實現,看看這次萊豬進口的推動歷程,就算原本不在政綱上的政策,只要政府有心,絕對能施展出「想做到就一定要做到」的魄力,別把「和解共生」當成不作為的藉口。

2020/12/16 | 林艾德

那些強調「只有我的政策才正確」的人,骨子裡都流著威權主義的血

在這段政策討論的黃金期中,我們至少要意識到:真正務實的改革,必然是從小修小補開始,然後去觀察每一個階段的反應,同時為下一階段的改革作準備。那些強調「只有我的政策才正確」的人,其實就是變相的真理部,骨子裡都流著威權主義的血。

2020/11/04 | TNL 編輯

輿論攻擊還是壓力過大?高鈺婷辭去時代力量黨主席:不想耽誤2022佈局

接下來時代力量可能會召開臨時決策委員會,重新推派黨主席;高鈺婷請辭後,雲林縣議員廖郁賢將遞補進入決策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