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家如何看待政治人物「網紅直播」熱潮?
這些對於政治人物變成偶像的正反論述已經在學界展開幾十年,立場正反皆有,而這些新的網路直播與網紅背書,跟過去政治人物單純上影視節目當明星唱歌搞笑或找名人背書有多少可比性,還值得驗證。
炭王金霸一代顏家:臺灣最神秘低調的地方望族
臺灣最神秘低調的礦業家族,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的「父親那邊」,就是當年獨霸九份的基隆顏家。曾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身為臺灣5大家族之一;時至今日,基隆顏家似乎少再被提起,漸漸隱匿在臺灣的望族圖譜上。
看到蔣月惠,想起烏拉圭前總統穆西卡
有些時候,政治讓人失望,因為許多曾經崇高的政治理念和承諾,在勝選之後成為笑話;然而不少台灣人投票時,卻仍舊選黨不選人。即便如此,看看烏拉圭前總統和屏東縣蔣議員等簡樸而始終堅持理想、勇於改革的政治人物,是否讓人再度燃起對政治的希望?
你念政治喔?那你以後要出來選嗎?
政治人物多來自政治系嗎?政治系成為政治人物的比例高嗎?根據統計結果,政治系雖然與政治確實有一定的連結,但似乎「你以後要出來選嗎」這句話,拿去問法律系還更加適合。
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清真認證與他們的產地
你理解伊斯蘭教、清真認證對於東南亞當地穆斯林的生活意義嗎?跨境電商不僅得跨越有形的國界,更得跨越無形的文化差異;先理解文化,才能說一個好故事。
【插畫】鬼島議員標籤圖
看看那每幾年就飄揚一次的競選旗幟,在民主跟民意之間,遊走的基準為何?這是難解的議題,但在台灣,你對於地方民意代表之間的權勢角力,絕對不陌生,同樣的劇情一再上演,犧牲的是全民的福祉,與民主制度的可貴。
專訪《地厚天高》導演:不再一定要贏,梁天琦的善良和脆弱
導演Nora拍下梁天琦的黑暗和脆弱,是他的秘密,亦是年輕政治犯湧現的時代真相。當梁選擇了做一個真誠老實的人,他無可避免成了被人民唾棄的失敗政客。
沒有人是局外人!讓聲音成為力量,一起為台灣人權發聲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政客亦凡人:華人的「高道德期盼」反映我們對永恆婚姻的嚮往
華人根深蒂固地希望「最好是一個沒有慾望的人來領導我們」,而這也反映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問多數女生:「官員貪污跟外遇哪一個嚴重?」多數女生會說:「外遇比較嚴重。」因為外遇是「讓外面的女生進來,讓自家的資源流出去!」這對女生來說完全就是超級吃虧的危機啊。
美國大選前1個月不到,Google新聞搜尋加入「fact-check」標籤
Google宣佈將會為他們的新聞分類加入一個新標籤︰fact-check,以標明用作事實查證的文章,讓讀者在搜尋新聞時能更方便。
【青春還鄉】留下孩子笑容的101種方法:攝影師楊文逸的偏鄉畢冊義拍行動
「畢業照」有沒有拍都不重要?對於偏鄉學童來說,這可能是他們將求學階段的回憶珍藏一輩子的紀念品,而很多孩子卻沒有機會擁有這種奢侈。
苗博雅談青年參政的「忍與韌」:政治工作是違反人性的反覆鍛鍊
人民對青年參政的鼓勵,某程度上也是對過往政治人物表現的反應:這些年紀大的人就真的有一套嗎?那台灣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過去就是這些人在掌權,不都給長輩當幾十年了嗎?為什麼台灣還會有這麼多問題?與其抱怨,不如自己來做。
官小民大,放任政治人物亂咬也沒關係,這才是台灣該有的未來願景
政治人物該放出訊號給選民,而選民也該適時鼓勵既有善意也有能力的政治人物,兩者如魚幫水,水幫魚,不因一時的小誤失,而毀壞長久的往來關係。
什麼都漲,就你的荷包沒漲?實現一家人的夢想,只有努力是不夠的
是否也曾在安靜的午夜裡,看著熟睡的孩子和伴侶,想著自己擁有的一切,有股暖暖的幸福感慢慢湧現。原因無他,因為你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儘管偶有牽絆與限制,但也是甜蜜的負擔,同時你也發現,原來在自己心中早就許下了專屬於家庭的夢想。
司法改革的本質就是一項政治行動:司改仰賴舊官僚,已喪失政黨輪替應有的價值
政黨輪替對於司法改革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希望透過政黨輪替帶來改革動力,特別是民間的力量與視野帶入體制內,當體制內的改革動力幾乎蕩然不存的情況下,這個改革動力更顯得重要。
立法委員 林昶佐:「我就是一個工具人,尖銳的那種!」
「政治人物就像是散落在桌面上的許多工具:剪刀、鉗子、菜刀……」林昶佐很誠實地說,過去在進行國際人權工作時,他把政治人物當成實踐理想的工具
世界人權宣言 改變世界觀念的力量
70年前的12月10日,是全球步向迎接「言論」和信仰自由的關鍵日。全球為紀念這一日,特別舉辦響應活動紀念「世界人權宣言」。自栩為民主、自由國家的台灣,自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眾多藝文人士、教授都站出來齊聲為人權發聲,身為台灣公民的你,這次也有機會一起來為台灣發聲。
避免政客於辯論會信口開河 美媒即時查證隨時「打臉」候選人
美國媒體基於第四權責任,有檢驗政治人物談話的傳統,媒體除了聘用即時查證員外,還得靠瞭解政策與政治人物言行的資深媒體工作者,找出左右搖擺的政客言行。
科技跳躍的東南亞跨境電商:老虎、大象與金翅鳥的崛起
「科技跳躍」是東南亞市場的常見景象,第一次上網就用智慧型手機、直接從線下轉到手機購物;在這裡的數位經濟高度成長、跨國業者爭相投入,如何從台灣出發、成功跨進東南亞電商,高度在地化的視野與策略,缺一不可。
如何在三十年內達成台獨(上):不用在乎中國用多少飛彈對準台灣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九字真言是朱元璋當年開國戰略的最高指導原則。就算過了好幾百年,這九字真言拿來搞台獨一樣很好用。
誰是台灣選民心中的2016最佳女主角?決勝點在兩岸維持現狀的「表演」分數
到底2016誰會當家?關鍵的三個因素中,政黨支持度和民眾的統獨立場都是經過時間累積的,只剩下「表演」的分數選民還沒做出決定。